编者按:读中国作家网,《历史转折处的那“一夜之间”》有感而作。
一、玉米地与枪声
玉米叶在暮色中沙沙作响
炊烟将云朵染成一片血色
洪大中的钢笔悬在日历上
墨水滴落处,七月七日
突然迸裂成无数个弹孔
那些本该在玉米丛中捉蟋蟀的童年
被炮火烙进永定河的波纹
金振中的大刀在月光下出鞘
砍断的不仅是侵略者的刺刀
还有整个民族沉睡的神经
二、血色口令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金天愚记得父亲的声音在黎明前震颤
三百米生死线被划进泥土
每个士兵的瞳孔里都燃着
喜峰口大捷的残雪
当手榴弹炸断左腿时
金振中正用残肢指向北方
子弹穿透头颅的瞬间
他看见1933年的长城在燃烧
麦捆般坠落的日军尸骸
三、学生兵的战壕
十七岁的李鸿斌攥紧枪托
初中的课本在背包里发霉
南苑阵地的晨雾中
敌机将天空撕成碎布
赵世荣的嘴唇开成血色玫瑰
“开火!”排长的嘶吼惊飞麻雀
那些装满沙土的麻袋堆成长城
学生兵们突然听见血管里
黄河奔涌的涛声
四、文化火种
郑天挺的衣袖沾满孩子的泪痕
他转身走向站台时
三岁的幼子正抓着空气喊爸爸
漏雨的教室在昆明绽放
西南联大的铁皮屋顶下
八千颗星辰正在孕育
吴大猷抱着损坏的仪器
任之恭的婚戒卡在城门缝隙
他们搬运的不仅是书籍
是整个民族即将熄灭的瞳孔
五、麻袋筑成的长城
北平学联的麻袋在校园堆积如山
大学生们脱下长衫
露出里面藏着的《义勇军进行曲》
当这些麻袋被填进战壕
每个沙粒都开始吟唱
范长江笔下的民夫
用肿胀的肢体托起黎明
他们的骡子驮着整个民族的重量
在月光下走出比长城更坚硬的轨迹
六、血色婚约
任之恭的婚礼在炮火中完成
新娘的凤冠沾满硝烟
他们躲进旅馆的夜晚
听见自己的心跳与城外的爆炸
合成同一支进行曲
三个月后清华园的废墟上
野草正在翻译日军的暴行
那些被掠走的青铜器
此刻正在东京的展柜里
发出幽蓝的叹息
七、白刃夜曲
沈忠明的排只剩下两名传令兵
回龙庙的月光浸透军装
他最后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冲”
将黎明刺破成无数个
日军战史记载的“白日噩梦”
是二十九军战士们用断肢书写的
当大刀砍进敌阵的瞬间
整个华北的玉米地都挺起了脊梁
八、孤征者说
“苦吾儿矣!”郑天挺在日记里重复
像西天取经的玄奘
用经卷裹住离别的疼
当昆明的雨季来临时
他的五个孩子正在北平的屋檐下
将思念写成甲骨文
西南联大的铁皮屋顶漏下星光
落在未来诺奖得主的草稿纸上
那些被保存的不仅是知识
是一个民族永不熄灭的瞳孔
九、东方主战场
伦敦的晨报突然惊醒
1937年的中国正在分娩
整个世界的和平
当八路军的号角吹响太行山
欧洲战场开始听见
来自东方的古老心跳
三千万伤亡换来的联合国席位
此刻正在纽约的会议桌上
折射出青铜器的光泽
中国军民的血肉
早已铸进国际秩序的青铜鼎
十、永定河的回声
八十八年后的清晨
卢沟桥的狮子仍数着弹孔
郑福来的拳头在博物馆里攥紧
那些被开膛破肚的冤魂
正在每个七月的玉米叶上
发出沙沙的警报
当我们走过佟麟阁路
手机屏幕的微光里
突然浮现出1937年的血色黄昏
整个民族的灵魂在此刻
完成最后一次觉醒
张少强,全中国文学平台新锐作家,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宁夏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出版长篇小说《陇山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