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浙江作家童月亮老师的佳作:《红杏》「飘舞的剑」(8299辑)

紅杏
文/童月亮
七月杏红满枝香
诱人果香少含糖
路客呷哺呷哺嘴
不知不觉入暑乡
Al评论
这首题为《紅杏》的小诗以夏日红杏为媒,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消暑图景。其妙处可从以下几点品读:
**一、声色交融的感官盛宴**
首句“七月杏红满枝香”以浓墨重彩开篇:“杏红”泼洒视觉的热烈,“满枝”勾勒果实的丰硕,“香”字则牵引嗅觉的诱惑。三重视觉嗅觉意象叠加,瞬间将人带入盛夏果园的蓬勃生机。
**二、矛盾张力显真趣**
“诱人果香少含糖”暗藏巧思——果香诱人却含糖量低,看似矛盾的表述实则凸显杏子独特的微酸清甜。这种“不完美的诱惑”恰恰还原了生活本真,比纯粹的甜腻更显生动。
**三、拟声词活化馋态**
“呷哺呷哺嘴”堪称诗眼。叠词拟声如闻其声:行人驻足咂嘴的馋态跃然纸上,未食杏而酸津已生的生理反应被摹写得妙趣横生。俗语入诗平添烟火气,与古典意象碰撞出诙谐火花。
**四、时空流转的哲思**
尾句“不知不觉入暑乡”将物理时空转化为心理体验:行人沉浸于杏香时,意识早已穿越现实燥热,抵达精神层面的清凉“暑乡”。“不知不觉”四字轻巧点破物我两忘的陶然心境,余味悠长。
---
**诗境重构:**
全诗仅28字,却完成从物象(红杏)到行为(馋嘴)再到意境(暑乡)的三重跨越。诗人以红杏为锚点,用通感手法串联起视觉(红)、嗅觉(香)、味觉(少糖)、听觉(呷哺),最终在虚实相生间,将炎夏酷暑奇妙转化为令人神往的心灵栖居地。这种于细微处见天真的笔力,正是生活诗意的精妙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