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会重逢,老战友与播城的武穴情缘
图/来自武穴热播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
今年7月6日的清晨,武穴市王胜祖蟠桃会的香火气裹着夏末的热意漫开来。我举着相机正要拍戏台上的秧歌,身后一声“老伙计”突然刺破喧闹——那声音带着军人才有的硬朗,让我猛地回头。逆光里,陈辑怀的白发被阳光镀成金边,腰杆却还像四十年前在队列里那样直,手掌拍在我肩上的力道,和当年野训时他拉我爬陡坡的劲儿一模一样。
“退休后没闲着?”我瞅见他身后“播城助农直播点”的蓝色帐篷,笑着问。他眼睛一亮,拉我往帐篷走:“咱播城可不一般,得给你好好说道说道。”
播城:从武汉到全球的直播纽带
帐篷里,几个年轻人正调试设备,镜头对着摆得整齐的武穴特产。陈辑怀指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看见没?这都是杭州技术中心的活儿。咱播城总部在武汉,相当于大脑;杭州近百名技术骨干是神经,把直播平台做得比咱当年的步话机还灵——农户点点手机,就能对接上武汉、义乌、广州的三大供应链基地,百万SKU的货盘里,既有咱武穴的佛手山药,也有新疆的葡萄干,全球都能发货。”
他翻出手机里的照片,是杭州1500平的直播基地:“那地方跟咱当年的训练场似的,新人在那儿练话术、学控场,墙上贴着‘镜头即战场’,比咱当年的‘流血流汗不流泪’还提气。”正说着,屏幕上弹出订单提示,他得意地指给我看:“刚有个上海的订单,买了十盒酥糖,这就是播城的能耐,把武穴的烟火气,顺着网线送进千家万户。”
武穴公司:退休老兵的“新战场”
“我在武穴公司当副总,说白了就是给咱家乡好物当‘哨兵’。”陈辑怀拿起一块酥糖,包装上印着直播间二维码,“你可别小看这糖,去年通过播城直播,销量翻了三倍,李大爷家的作坊都雇上工人了。”
他带我看帐篷角落的台账本,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数字:佛手山药年销500万,培训500多名农民做电商,帮200多户脱贫……“余川训练基地就是咱的‘新兵连’,十一个部门71号人,跟当年的连队一样分工明确。运营部是‘通信兵’,负责对接农户;培训部是‘教员’,教大家摆弄直播设备;连门口那四十多辆员工的车,都是这些年干出来的成绩。”
正说着,一个戴草帽的老农凑过来,手里举着刚摘的蟠桃:“陈副总,该给网友看咱的贡品果了。”陈辑怀立刻接过,对着镜头笑:“家人们看清楚,这是王胜祖蟠桃会的老品种,甜得能拉出丝——就像咱播城做事,实打实,不掺假。”他的语气,像当年在队列前喊“稍息立正”一样认真。
老战友的默契:笔墨与镜头共传武穴声
直播间隙,他从帆布包掏出本剪报,是我发表的武穴报道:“你写的《军嫂直播间》,帮咱武穴军嫂的手工艺品火了一把,这就是你我的默契——我在镜头前吆喝,你在字里行间扎根,把咱武穴的好往更远了传。”
散场时,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四十年前在军营并肩站立的模样。他拍着我肩膀:“咱播城在武穴的事,你得多写写,让全球文友都知道,咱家乡不仅有蟠桃会的香火,还有直播间的新故事。”我举着相机,拍下他和农户们在帐篷前合影的画面,心里清楚,这张照片会成为《金色中国》的好素材——因为镜头里不仅有武穴的风光,更有老战友带着播城精神,在故乡大地上续写的军营传奇。
蟠桃会的锣鼓声渐渐远了,但陈辑怀说起播城时眼里的光,和他身后直播间不断跳动的订单数字,让我明白:四十年前的军营绿,早已化作播城助农的实干劲儿,化作我们笔底的温度,在武穴的土地上,正生长出更蓬勃的希望。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