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沉香:陈其吉的书法人生与艺术担当
张业隆
在琼州大地的文化星河中,陈其吉先生是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辰。1948年,他生于海南省文昌市,自幼年起,书画艺术的种子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中学时代,他潜心研习唐楷柳体与汉隶《礼器碑》《张迁碑》,此后又广泛涉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及“二王”等多种字体,深厚的临帖功底为其书法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他在书法领域造诣日深。
陈其吉先生在书法赛事与展览中屡获佳绩、频频亮相。1989年,他在“全国墨海荟萃书画大赛”“于右任杯”“黑陶杯”等赛事中均荣获二等奖;1990年,入选首届中国书法新人展;1994年,作品亮相新加坡国际书法交流展;1997年、2001年,又分别入选全国第二、三届正楷书法展。这些经历不仅是对他书法技艺的认可,也让他的艺术声名远扬。
陈其吉先生的书法艺术,既深植传统,又勇于创新。他以《爨宝子碑》为创作根基,巧妙融合篆书、隶书的质朴厚重与行书、草书的灵动韵致。其笔下线条刚劲有力,如刀凿斧削般凌厉;结体独特奇崛,恰似危崖之上挺立的苍松,气势非凡。在此基础上,他独创“纵有列、横无行”的章法布局,凭借对爨体的深刻理解与创新实践,被誉为“当代小爨体第一人”。作为中国书协楷书专委会委员,他提出“慢写心静”的创作理念,强调书法是书者“生命状态的表达”。他深入研究爨体从隶书向楷书的演变脉络,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系统阐释爨体书法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为书法理论研究贡献了自己的智慧。
在书法艺术的追求道路上,陈其吉先生从未停歇。几十年来,他陆续出版十余册个人书画集,在全国书画界享有极高声誉。其中,近期编辑出版的《与君分享·陈其吉藏书作品集》更是影响深远。这本彩色精装作品集规格宏大,长38.8厘米,宽33.3厘米,厚646页,收录了全国书法名家作品2134幅、全国名画家作品459幅,还有全国参展、领奖、学术交流等珍贵留影3825张,以及奖状、奖章、奖杯相片48张。它不仅是陈其吉先生艺术生涯的精彩回顾,更为文昌市乃至全国留下了一笔宝贵的书画艺术财富,为书画爱好者及后世传承和发展书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值得一提的是,陈其吉先生平时生活非常朴素,却毅然投入近20万元出版这本作品集,这种对艺术的执着与奉献精神令人敬佩。
《与君分享·陈其吉藏书作品集》堪称书法收藏的宝库,它广泛汇集了全国各省市名家的书画作品,书法涵盖楷、行、草、隶、篆等多种字体,为人们欣赏和研究书画艺术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除了在书法创作与收藏上的卓越成就,陈其吉先生还积极投身地域文化发展事业。他以“书法下乡”活动为抓手,大力推动“中国书法之乡”品牌建设,培养了数百名书法骨干人才。他还主持策划了全国妇女书画展、中小学生书法节等一系列活动,将海南地域文化传播到全国。在促进文化跨界融合方面,他大胆尝试,让书法作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结合,为书法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陈其吉先生的艺术成就与贡献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他担任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海南省书协副主席,现为海南省书协顾问、海南省政协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还曾是文昌市文联副主席、文昌市书协名誉主席。这些头衔不仅是荣誉,更是对他书画艺术造诣的充分肯定。
如今,已近八旬的陈其吉先生,依然在书画艺术的道路上执着探索、勇毅前行。他用一生诠释着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坚守,我们衷心祈愿他福寿安康,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精美的书画艺术作品,让墨香永续流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