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山径文学社是1985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群少数民族青年自发组建的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
【背景音乐】唯美古风
何 以 昆 明
【陈才苏】
昆明,这座被冠以"春城"美誉的城市,长久以来在云南旅游版图中扮演着尴尬的中转站角色。大多数游客匆匆掠过,将热情倾注在泸沽湖的神秘、丽江的浪漫、玉龙雪山的壮丽上。而当我选择驻足昆明,并深入其东南方向的小众景点时,却意外触摸到了一个更为真实、更为深邃的云南——这里不仅是云南地理上的中心,更是历史、文化与自然交织而成的灵魂所在。

抚仙湖的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湖面,远处的村庄和山影若隐若现,红沙滩在晨光中泛着温柔的光泽。站在湖边,我在思考昆明为何被称为"春城":这里的雨季不是压抑的潮湿,而是一种生命的滋养,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鲜花的清新气息。湖水清澈,碧波微岚,倒映着变幻莫测的天空与山影,构成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在这样静谧的景致面前,现代都市的喧嚣已显得遥远,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

建水古城则向我展示了时间的力量和厚重。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两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间流淌着岁月的痕迹。朝阳楼下,老人们围坐对奕或闲谈聊天;朱家花园里,精巧的园林艺术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建水文庙内,斑驳的碑刻记录着儒家文化在这边陲之地的深远影响。这座古城不是僵化的博物馆,而是活生生的历史延续,每一块砖瓦都在低语,每一处雕花都在讲述。在建水,我感受到了云南作为多元文化交汇地的独特魅力——中原文化与边疆风情在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景观。

当汽车盘旋而上,抵达元阳箐口村梯田时,眼前的景象令我震撼不已。橙黄色蘑菇房组成的村落东一簇西一片,就像镶嵌在大山中的繁星;层层叠叠的梯田随山势起伏,在阳光下泛着不同的光彩,宛如大地的掌纹。云雾缭绕间,哈尼族妇女身着传统服饰在田间劳作,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这些梯田不仅是农业奇观,更是一部镌刻在大地上的民族史诗,记录着哈尼族人民千万年来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站在观景台上,我仿佛能听到大山的呼吸,感受到土地的心跳。元阳梯田教会我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对那些默默耕耘的双手的敬畏。

弥勒市的西南联大纪念馆则带我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展览馆内,泛黄的照片、磨损的文具、手写的讲义以及一组组栩栩如生的蜡像,无不诉说着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师生们坚持教育救国的感人故事。南湖公园静谧的湖面上,仿佛还倒映着当年学者们沉思的身影;湖中书院里,似乎仍回荡着激昂的读书声。这些遗迹提醒我们,文化的火种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未曾熄灭。走在弥勒的街头,我突然意识到,云南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宝库,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地。

“东风韵”艺术小镇展现了昆明的另一面——现代与创意的活力。那些由红砖堆砌的如印章或酒瓶般的奇特房屋,既是对过往农场岁月的纪念,也是对云南红土地自然景观的艺术表达,具有“疯狂的合理性”。遍野的薰衣草与野山菊在风中摇曳,色彩斑斓的大地艺术作品与蓝天相映成趣。这里没有传统景区的商业喧嚣,有的只是艺术与自然的自由对话,游人的亲子活动和安静享受。东风韵让我看到,昆明不仅珍视自己的历史,也勇敢地拥抱未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着平衡。

官渡古镇则像一本打开的丰富的立体历史书。唐代的寺庙、宋代的街道、明清的民居,不同时期的历史层理清晰可辨。走在古镇里,茶马古道的驼铃声仿佛仍在耳畔回响,昔日的商贸繁荣依稀可见。但官渡不只是怀旧的场所,古镇里的创意小店、文艺咖啡馆、时花饼香屋又为这里注入了当代生活的气息。这种古今交融的状态,恰恰是昆明城市气质的绝佳体现。

昆明的美食更是一场感官的盛宴。汽锅鸡的鲜美、杂菇煲的醇厚、草芽米线的清爽、鲜花饼的香甜…每一道菜、每一款食品,都在讲述这片土地的物产丰饶与民族智慧。在昆明的餐桌上,我品尝到的不仅是食品的味道,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对自然的感恩,对传统的尊重,对创新的追求,对客人的敬意。

花卉市场里,玫瑰、百合、康乃馨,百花争奇斗艳,色彩与香气交织成一首献给春城的赞歌。昆明人对花卉的热爱,折射出这座城市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在这里,我明白了"春城"不仅指气候,更是一种精神气质——永远生机勃勃,永远温暖如春。

当我结束这段旅程时,昆明已不再是我印象中那个平淡的"中转站"。在这座城市及其周边,我看到了云南的灵魂——它包容着古老与现代,融合了多元文化,平衡了发展与保护。昆明的魅力不在于惊心动魄的景观,而在于那种渗透在生活细节中的从容与深度。它不急于向世界证明什么,只是静静地绽放着自己的光彩。

何以昆明?或许答案就藏在那薄雾笼罩的湖面,在那梯田起伏的光斑,在那古籍泛黄的纸页,在那鲜花绽放的瞬间。我在昆明及周边游览仅数天,所观所感十分肤浅,不足以摡括昆明。昆明却教会了我,真正的旅行不一定要追逐热门景点,而是放慢脚步,用心感受一个地方的心跳与呼吸。有时候,最深刻最精彩的发现往往始于被大多数人忽略的角落。(2025.7.6)

【作者简介】陈才苏(1958- ),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1978年入伍,从军25年,参加1979年对越作战、1998年长江抗洪、“砺剑2000”演习等,荣立二等功。2002年转业,现定居深圳。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链接陈才苏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别忘了关注我)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