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之帐(北极村)/回眸
北地荒僻,人迹罕至,工地却宛如一个突兀而倔强的生命体,骤然在此处扎根。
我终日守着账册,与数字为伴,它们清冷而规整,恰如这北极村的天色,也如我内心时常泛起的孤独。然而,账本之外,我凝视着那些远道而来的工人:他们自家乡的温煦中挣脱出来,仿佛被命运的风裹挟着,硬是抛进了这北极凛冽的怀抱里。
料峭春寒之际,窗外朔风如刀,割裂着灰蒙蒙的天。工人们呵出的热气瞬间凝成白霜,挂上眉睫,仿佛凭空多添了一副睫毛。他们裹着厚重棉衣,身影笨重却顽强,于寒气凛冽的工地上移动着,仿佛在无垠的白色里,用血肉之躯犁开冻土。我坐在屋内,指尖拨动计算器和鼠标,计算着工人们应得的御寒津贴,窗外冰霜却早已浸透他们的衣襟,又悄悄渗入了我的心底——计算器上冰冷的数字,如何能度量出那寒霜与体温搏斗的艰辛?
夏日极昼,太阳竟如固执的醉汉,赖在天际线之上,永不肯沉沦下去。工地上钢铁被晒得滚烫,灼灼地炙烤着空气。工人们裸露的臂膀在烈日下油光发亮,汗珠滴落于烫热的钢筋上,倏地便腾起一缕白烟,瞬间又消散了。我坐在玻璃窗后,清晰听见汗水滴落土地时那一点微弱而焦灼的“滋啦”声。我翻看加班记录,那些长长短短的数字后面,分明映着他们被阳光晒得发红的脸颊,还有眼神深处沉甸甸的疲惫——他们默默承接了光的全部重量,却从未要求过自己名字刻在光里。
工期催逼,风雨骤然又至。雨丝斜织,冰冷地抽打着大地,天空低垂得快要压到人的肩上。工地上的灯在雨幕中晕染出昏黄的光圈,人影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雨衣之下,汗水与雨水早已搅和得难解难分。这时有人推门而入,送来一张急需签字的加班申请单,单据一角湿透,沾着泥点,字迹亦被雨水洇得有些模糊,然而那签名却异常沉重有力。我抬头望向窗外,雨水在玻璃上纵横奔流,那灯光中晃动的身影,倒似被雨水浇铸在泥泞里的一座座青铜塑像。
工人们每月领了工钱,那血汗钱打到卡上,总是被小心翼翼提.现到微信,然后转给家人。我常看见他们伏在工棚小桌边,微笑着和家人说话,“我在这边很好,好吃好喝,活儿也不累,吃的好睡得好……”钱发走了,他们便又披挂上那身浸透风霜的工装,无言地走向他们钢铁与混凝土的疆场——此刻我忽然懂得,原来人间的温度,竟可以如此轻易地穿越冻土寒流,直抵远方。
当我抬眼望向窗外那片喧嚣工地,那些身影在寒冷与酷热、风雨和泥泞中奔走、劳作、负重,犹如在冰原上镌刻着人间最倔强的字句——他们日复一日,非为惊天动地,只是将汗水与筋骨熔铸进此地的钢筋铁骨之中,在苦寒的边陲,默默筑起我们称之为“人间烟火”的基业。
我依旧低头拨弄计算器和鼠标,账目上清晰记着每一笔付出,工人们那些朴素的话语,如薪火般悄然存进我心深处——原来这世上最重的账本,并非纸页间的数目,而是人心深处那本无需言说的厚德之帐:其中每一笔,都写着在荒寒尽头,人不肯倒伏的脊梁。
授权首发作者简介:网名:回眸。哈尔滨市双城区文联作家协会会员,哈尔滨市双城区人,双城区(古堡)文学社社员,有多篇(首)诗词在《乡土艺苑》《职工诗词》发表!曾获双城区首届诗词大赛现代诗一等奖!虚心学习,勤奋努力,酷爱文学创作,特别是诗词写作。近期在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作家美文》《文化范儿》《都市头条》有诗词发表。拜能者为师,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