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耻铭记永不忘
文/李咸化(山东济南)
卢沟烽火映苍黄, 永定河边黯日光。
倭寇侵凌民族恨, 同胞奋起驱豺狼。
雄狮觉醒山河护, 浩气长存岁月彰。
今望石桥思旧事, 国耻铭记永不忘。
2025.7.7泉城拟
卢沟烽火警钟鸣,抗战胜利辟新程
——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在岁月长诃的流转中,有些日子,注定被人们永远深深铭记;有些时刻,注定会成为民族永恒的记忆坐标。1937 年 7 月 7 日,卢沟桥畔的枪炮声打响,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壮丽帷幕;2025 年,我们迎来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回首往昔,那一段波澜壮阔、浴血奋战的历史,依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落日卢沟桥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曾经,卢沟桥是文人墨客笔下离别的见证,是繁华京城的交通要道。然而,1937 年 7 月 7 日深夜,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第 29 军将士奋起抵抗,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卢沟桥上的枪炮声,如同一记警钟,唤醒了沉睡的东方雄狮,宣告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结成统一战线的起点。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再度合作,全国各阶层、各民族、各党派、各社会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爱国工商业者、开明绅士等,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日洪流中。他们有的奔赴前线,浴血奋战;有的在后方生产物资,支援抗战;有的开展宣传活动,鼓舞士气。正是这种全民族的大团结,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卢沟桥事变到抗日战争胜利,这是一段充满艰辛与牺牲的历程。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中,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三个月,台儿庄战役展示了中国军人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长沙会战,武汉保卫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无数的英雄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前赴后继,英勇牺牲。杨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孤身与敌人周旋,直至弹尽粮绝,壮烈牺牲;赵一曼面对敌人的酷刑,坚贞不屈,展现了钢铁般的意志;狼牙山五壮士在战斗中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二十七军的大刀队,砍得日军人头落地,令鬼子兵望而生畏,胆战心寒。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2025 年,距离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过去了八十个春秋。八十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华民族在反对外族入侵以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和平与正义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从那段历史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弘扬抗战精神,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卢沟桥上的石狮,静静地凝视着岁月的变迁,见证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让我们铭记卢沟桥事变的烽火,缅怀抗战先烈的丰功伟绩,在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汲取前进的力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向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英烈致敬!
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警钟长鸣,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2025.7.7日拟于泉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