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梅香里忆慈颜
丁保光
雨洗芳容晕透腮,新衣娇艳煦风裁。粉红一树增春色,蝴蝶翩翩做客来。
二〇〇七年的春节,我和二弟、三弟像往年一样,都带着家属、孩子回店头镇丁杵林村老家陪父母过年,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
阴历腊月二十八日下午,当我们驱车进村时,便远远地看见父母在巷子口等候着我们,我便踩踩油门,车子便快速来到了老家门前,车还没有停稳,母亲就急不可耐地上前扒车门,当看到孙子、孙女都回来了时,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里就填满了幸福和满足,满目慈祥也化为了欢愉,眼中的星光都比孙子、孙女的笑容还璀璨。下得车来,父亲摸摸孙子的头、拍拍孙女的脸,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来到家中,妯娌仨就忙于烧菜做饭,不让母亲插手,但母亲是闲不住的人。父亲退休前,家中大小事情都由母亲一手操办,我们从小到大就没见过母亲睡过几个午觉。虽然不让母亲插手,但母亲总能找到活干,比如:摘把菜、抹个桌面什么的……
这次过年,我有一个发现,那就是母亲坐着想站起身时,总是要借助其他物体扶一把才能站起。想了一想,母亲今年已是75岁了。
以前母亲是和父亲一同在工厂上班的,到了一九六〇年,母亲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村建设。便决定回农村去。在担任村妇女主任的同时,还兼任着接生员的工作,工作十分繁忙,特别是帮妇女们接生,大部分都是在夜间。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整夜整夜没得觉睡是常态。母亲身体透支是明显的,健康状况逐渐变差也是自然而然的。我突然产生了想法,那就是年后到县城附近,买位宅基地,自建房,然后把父母接来住,便于我们姊妹几个照顾。想到即做到,践行无迟疑。在政策允许、有关部门的批准下,我便在县城周边社区购置了一位宅基地,并按要求和其他也购置宅基地的人们一同建起了三层连体房。当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将父母接来居住。
二〇〇八年,春天的脚步轻盈而来,带着诗意的美丽与宁静。母亲在这个春天里,对这个东西长十一米、南北宽八米的小院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栽种:东半部分栽种了辣椒、茄子、西红柿、韭菜、黄瓜等;西半部分,栽上了一棵树干直径约三厘米的杏梅树和两棵小樱桃树,其余部分则是花的领地。
院子的布局雅致而自然,给人一种和谐舒适的感觉。
二〇〇九年的春天,当杏梅花谢了约月余,我惊喜地发现,竟然结出了二、三十个杏梅青疙瘩。看着这些杏梅青疙瘩,我的嗜好驱使我伸出手去,即将触到时,母亲语气坚定地制止了我:不许摘,待成熟了再吃!
母亲对我严厉,但在老家对那些左邻右舍,乡里乡亲却是热情有加。家里的饭桌上也总会有一个铁盒茶叶桶,一包香烟。遇有经过家门口的大爷、大娘时,母亲就会喊:他(指我们小辈)大爷、大娘下湖(下地干活)回来了,来家歇歇,喝杯茶,抽支烟。若他们有时间就会来到饭桌前坐下,一边无拘无束的喝着茶、抽着烟,一边悠然自得地聊着家常,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若是没有时间,他们也会脚步不停地边走边亲切的说:他(他们的孩子)婶子,俺不坐了,得回家做饭了,孩子们就要放学回来了。
母亲的亲和力很强,来社区居住只有一年多,这里的许多人都成了她的朋友。我们姊妹几个都挂念着父母的健康和生活,时不时的来看望,几乎每次来都能遇到社区的人们在家里围坐在茶几边嗑着瓜子、喝着茶、抽着烟、聊着天。
每年杏梅熟了,母亲就会摘许多,挎着篮子送完东家、送西家,让他们品尝,也有的主动来家摘着吃。凡是吃过我家杏梅的社区人都说:杏梅金黄诱人,咬一口,果肉鲜嫩多汁,味道浓郁清新,口感酥脆,爱不释口。
时间的脚步是如此地轻盈,十余年的时间,就如同微风吹拂过的树梢,瞬间消失在远方。母亲已近九十岁,在无力摘杏送梅,他们便自动来家摘取,看着他们爬树摘杏梅,母亲的脸上也写满了愉快和满足。母亲栽种的这棵杏梅树,由最初的结二、三十个杏梅,到结二、三十斤、七、八十斤、一、二百斤……直至今年的五、六百斤,树是越长越旺,杏梅是越结越多,直至一枝坠断,一枝坠到院子的推拉门上,致使推拉门昼夜半月有余未关。
随着逐年杏梅数量的增加,在杏梅熟了的季节里,来摘杏梅吃的社区人越多。
杏梅之果,美味可口,令人陶醉。它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文化象征,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止我停笔时,杏梅树上仍挂有一、二百斤待熟、已熟的杏梅。在此,诚邀见到此文的远近朋友来我的家乡临沭品尝杏梅。
二〇二二年,母亲品杏梅后驾鹤西去,愿母亲的灵魂得以永生。
又是一年杏梅黄,在悠悠的果香里,我们永远铭记那份深沉厚重的母爱。
写于母亲三周年忌日。
🌟 诗🌟 经🌟 唯🌟 美🌟
🌟 国🌟 风🌟 传🌟 奇🌟
🌟 欢🌟 迎🌟 走🌟 进🌟
🌟 国🌟 风🌟 诗🌟 社🌟
作者简介:丁保光,1961年出生,山东临沂市临沭县人,临沂市作协会员,临沭县作协常务副主席,大学学历,毕业于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临沭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教导员,二级高级警长(正县职)历任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兵某团文书、机械师、政治处干事,航空兵某师秘书、航空兵某团团党委委员兼飞行大队教导员,航空兵某师政治部部委会委员兼理论教研室负责人(副团职、空军中校),论文、调查报告、通讯、报告文学、散文等作品见诸军内外多种刊物、报纸、文集、电子期刊及数字媒体。

编辑简介:王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沭县作协副主席,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齐鲁晚报·青未了》《新疆文学》《临沂日报》《日照日报》《七月颂歌》《东方散文》《真言贞语》《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