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卢沟桥上的月光再次洒落,永定河水潺潺流淌过88载春秋,那声震碎北平夏夜的枪响,依旧是民族记忆里永不褪色的警世钟鸣。
作者韦民以“卢沟烽火”为引线,串联起全民族抗战的血色起点与今日中国的复兴图景——从佟麟阁、赵登禹等先烈“马革裹尸以死报国”的决绝,到南京屠城三十万同胞的锥心之痛,历史的褶皱里藏着中华民族最沉重的觉醒;而从“前事不忘”的历史镜鉴,到青年“振兴中华”的时代担当,文字间奔涌着从苦难中淬炼出的精神力量。今日重忆“七七”,绝非沉湎于仇恨的泥沼,而是要让卢沟桥头的石狮永远凝视:当和平成为生活的日常,当繁荣取代了战火的焦土,那些用血肉铸就的长城、用呐喊凝聚的团结,正化作新时代奔涌的力量。
这篇散文以史为骨、以情为魂,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让警钟长鸣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头——勿忘国耻,更需以自强之姿,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续写属于当代的荣光。(378字)
【散文】
卢沟烽火 长鸣警钟
——纪念七七事变88周年
作者:韦民/陕西宝鸡
2025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也称纪念七七事变88周年,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中华民族近代的历史轨迹。而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变,无疑是这条荆棘之路上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疤,是中华民族永远无法忘却的痛。
那是一个看似平常的夏夜,卢沟桥在月光下静静横卧,永定河水潺潺流淌,见证着岁月的更迭。然而,平静被罪恶的枪声无情打破。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事端,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在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后,悍然发动进攻。刹那间,枪炮声震碎了北平城的宁静,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华民族。
中国守军第29军奋起抵抗,他们深知身后是自己的同胞,是自己的家园,是不容践踏的国土。佟麟阁将军,这位铁血男儿,在激战中不幸牺牲,他那句“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的誓言,如黄钟大吕,在历史的天空久久回响;赵登禹将军,同样在战斗中壮烈殉国,他用生命践行了“抗敌有死无生,卢沟桥就是我们的坟墓”的豪迈。他们和无数无名的英雄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抵御着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七七事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冲突,更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是民族精神的一次觉醒与升华。在此之前,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九一八”事变后,他们一步步蚕食中国领土,妄图吞并整个中华大地。而七七事变,彻底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烽火,让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唯有团结一心、奋勇抗争,才能捍卫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独立。全国各界民众纷纷响应,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海外华侨也踊跃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战。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团结,汇聚成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向着侵略者发出了最强烈的怒吼。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的伤痛。南京大屠杀中,三十万同胞惨遭日本鬼子屠戮;重庆大轰炸,无数无辜百姓丧生;“三光政策”下,村庄被焚毁,百姓流离失所。日军的暴行罄竹难书,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都是母亲失去孩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母的锥心之痛。但中国人民没有被打倒,他们在苦难中挣扎,在血泊中奋起,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如今,距离七七事变已经过去了88年,岁月的洪流冲刷着历史的痕迹,但那段血与火的记忆,却永远刻在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无法磨灭。曾经遭受苦难的土地,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这个曾经饱经沧桑的国家,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一切的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结果。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生活在和平年代,就忘记了历史的伤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纪念七七事变,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居安思危,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以强大的国防力量和民族凝聚力,抵御一切外来的威胁与挑战。同时,我们也要将抗战精神传承下去,这种精神蕴含着爱国主义、团结协作、坚韧不拔、勇于牺牲的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勇往直前、百折不挠。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青年一代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以先辈们为榜样,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
当我们漫步在卢沟桥上,抚摸着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石狮子,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枪炮声和先烈们的呐喊。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让卢沟烽火化作长鸣的警钟,时刻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1717字)
共2117字 2025年7月7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