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杯”抗战胜利暨商河解放80周年征文145
时光挥不去历史血泪
岁月掩不住民族仇恨
—— 那些永远抹不掉的记忆片段
璞 石
(一)序幕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当我们翻开中华民族的近代史,那是一部被沉重屈辱深深烙印的篇章,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灾难。从鸦片战争的硝烟,到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再到日本侵略战争的残酷肆虐,以及南京政府令人痛心的放弃抵抗,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同一把把利刃,将这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割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
在这至暗时刻,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着救亡图存的炽热梦想,踏上了艰辛的探索之路。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自强,戊戌变法期望以改良政治开启变革之门,辛亥革命用热血推翻封建帝制,新文化运动则在思想领域掀起解放的浪潮。中国人民在黑暗中不断摸索、实践,却一次次遭遇挫折。然而,历史最终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成为拯救中国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锐利思想武器,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毅然决然地领导人民投入艰苦卓绝的斗争。经过漫长而惨烈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继而推翻了国民党的腐朽统治,建立了崭新的中国,让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生的曙光。
(二)九一八事变
1931 年 9 月 18 日,注定是一个被历史永远铭记的悲痛日子。这一天,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精心策划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夜幕笼罩下,关东军蓄意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的南满铁路一小段路轨,随后贼喊捉贼,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了猛烈攻击。
这一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妄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它无情地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也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彼时,蒋介石政府却执行着 “攘外必先安内” 的不抵抗政策,命令张学良的奉系部队匆忙撤退至关内。在这种错误决策下,东北三省的大好河山迅速沦陷敌手,短短数月间,白山黑水尽遭日寇铁蹄践踏。
为了给其侵略行径披上一层 “合法” 外衣,日本人竟将早已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扶持上位,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上演了一出令人不齿的傀儡闹剧。而那首饱含着东北人民血泪与悲愤的《松花江上》,正是当时悲惨情景的真实写照: 歌声中,无数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踏上了充满苦难的逃亡之路。
(三)西安事变
1936 年 12 月 12 日,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张学良、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怀着对民族危亡的深切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强烈责任感,毅然在西安临潼对蒋介石实行了 “兵谏”。他们果断扣留了前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又称 “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此次事变的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其 “攘外必先安内” 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们以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采取了这一果敢行动,希望能够唤醒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团结全国力量,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
1936 年 12 月 25 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不懈努力下,蒋介石最终接受了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等六项主张。这一结果为 “西安事变” 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犹如一道曙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使国内从长期的内战状态,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关键转折点。
(四)七七卢沟桥事变
1937 年 7 月 7 日,平静的夜晚被日本驻华北军队蓄意制造的事端打破。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时,竟声称一名士兵失踪,以此为荒唐借口,悍然向中国驻军发起了攻击。随着冲突的迅速升级,双方的交火范围不断扩大,战火瞬间蔓延开来。
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中国政府果断决定派遣增援部队前往卢沟桥,坚决抵抗日军的进攻。然而,日本侵略者却趁机调动更多兵力,对中国军队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妄图以武力迅速实现其吞并中国的野心。卢沟桥事变后,战斗如燎原之火,迅速蔓延至周边地区,中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大规模军事对抗。7 月 28 日,日本军队凭借其优势兵力,攻陷北平,并以迅猛之势向华北其他地区疯狂扩展。
“七七事变” 的第二天,中共中央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抗战决心,迅速向全国发表《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共中央呼吁:“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御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同时,提出了 “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 的响亮口号,这些口号如同一声声激昂的战鼓,鼓舞着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激发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卢沟桥的炮声,成为了中华民族抗战总动员的号角。刹那间,整个中华大地燃起了熊熊抗日怒火,全国各族人民不分地域、不分阶层,纷纷团结起来,投身到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工人、农民、学生、商人…… 各行各业的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形成了中华民族史上空前的团结御侮、抵抗侵略的壮观局面。中华儿女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新长城,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誓死捍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爱国热潮。《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激昂怒吼,《到敌人后方去》的坚定号召,以及《游击队之歌》等众多振奋人心的抗战歌曲,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奔赴抗日前线,为保卫祖国奋勇杀敌。
(五)平型关大捷
1937 年 9 月 25 日,在山西平型关,一场激烈而意义非凡的战斗正在上演。八路军 115 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临危受命,率领部队出征。他们充分发挥八路军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次对日军的成功伏击战 ——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伏击战。
当时,日军号称 “钢军” 的板垣征四郎第 5 师团第 21 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正沿着平型关一线进犯。八路军 115 师的将士们不畏强敌,毅然决然地选择在平型关设伏,以阻挡日军的攻势,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战斗打响后,八路军战士们如猛虎下山,向日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115 师各部队密切配合,687 团从东侧、685 团从西侧迅速围拢上来,686 团则从老爷庙高地居高临下发起冲锋,而独立团则顽强地阻击着涞源方向的援敌。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枪炮声交织成一片。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日军坂垣第 5 师团第 21 旅 1 个大队和后勤人员 1000 余人被成功包围,成为了瓮中之鳖。最终,八路军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歼敌 1000 余人,击毁汽车 100 余辆,缴获了大批辎重和武器。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成功打乱了敌人沿平绥铁路右翼迂回华北的险恶计划。它不仅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为全国抗战注入了一剂强大的强心针。
(六)血战台儿庄
1937 年寒冬,南京城破,鲜血染红秦淮河;济南陷落,齐鲁大地哀鸿遍野。日军妄图以南京、济南为铁钳,沿津浦铁路南北夹击徐州,妄图一举斩断中国抗战的脊梁。1938 年 3 月 16 日至 4 月 15 日,台儿庄这片古老的土地,化作了血与火交织的炼狱。
29 万中国将士在此与 5 万穷凶极恶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杀,战壕里的泥土被鲜血浸透,城墙下堆积着层层叠叠的尸体。我军以伤亡 5 万余人的惨痛代价,毙伤日军 1 万余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李宗仁、白崇禧运筹帷幄,汤恩伯、张自忠浴血疆场,这场大捷如惊雷般响彻华夏,成为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辉煌胜利,彻底击碎了日军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狂言。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同样功不可没。周恩来指示新四军配合李品仙集团军,在淮河流域展开顽强阻击战。新四军战士们神出鬼没,时而突袭日军运输线,时而破坏敌人通讯设施,成功牵制了由南京渡江北上的日军,粉碎了日军 “南北夹击” 的战略图谋,迫使日军改取 “南守北攻” 策略,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创造了关键战机。这场胜利不仅极大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决心,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为争取国际援助打开了新局面。
(七)论持久战
1938 年 5 月,抗日战争进入胶着阶段,黑云压城,迷雾重重。在延安那孔简陋的窑洞里,一盏油灯彻夜长明,毛泽东伏案疾书,挥毫泼墨间,《论持久战》这一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巨著诞生了。
这部被誉为 “千古第一阳谋” 的著作,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精准剖析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科学预见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为陷入迷茫的中国军民点亮了一盏明灯。毛泽东以哲学家的深邃思维,结合多年革命实践经验,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了透彻分析,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论持久战》一经发表,不仅在解放区广泛传播,连蒋介石和国民党众多将领也不得不为之折服,赞叹其理论的深刻与预判的准确。它为全国抗战指明了方向,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成为指导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纲领性文献。
(八)黄河大合唱
1938 年 10 月,武汉沦陷,烽烟四起。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迎着战火,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奔赴吕梁山抗日根据地。滔滔黄河,浊浪排空,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身影,高亢激昂的船工号子,深深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也激发了光未然的创作灵感。
抵达延安后,光未然激情澎湃,挥笔写下朗诵诗《黄河吟》。在除夕联欢会上,当他声情并茂地朗诵这首诗时,在场的冼星海热血沸腾,当即决定为其谱曲。1939 年 3 月,在延安的土窑里,冼星海不顾病痛折磨,废寝忘食,日夜创作。经过紧张的 31 天,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终于诞生。
这部音乐史诗以黄河为背景,将中华民族的苦难、抗争与希望融入激昂的旋律中。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节奏明快,如万马奔腾,奏响了全民抗战的最强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雄浑壮阔,似黄河咆哮,唤起了全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些铿锵有力的歌词,传遍大江南北,点燃了中华儿女心中的抗日烈火,坚定了誓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的钢铁决心。
(九)百团大战
1940 年,日军推行 “囚笼政策”,妄图以据点、公路、铁路为枷锁,将八路军困死在华北大地。与此同时,南京政府的妥协投降倾向日益严重,抗战形势岌岌可危。为打破困局,八路军总部毅然决定发动一场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
从 1940 年 8 月到 1941 年 1 月,105 个团、20 多万八路军将士,连同 20 余万游击队、民兵,在彭德怀副总司令的指挥下,如猛虎出笼,在华北广袤的土地上向日军发起了猛烈攻击。8 月 8 日,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行动命令》,对作战区域、任务分工、破袭目标等进行了周密部署。8 月 20 日夜,随着一声令下,正太铁路沿线枪声大作,八路军战士如神兵天降,突袭日军据点、车站,炸毁桥梁、隧道,挖断铁轨。
战役第一阶段,作为正太铁路中心点的阳泉成为主战场。八路军在太行山区展开 181 次激烈战斗,彻底瘫痪了日军控制的铁路线,让敌人的 “囚笼” 千疮百孔。随后,战役相继进入攻坚和反 “扫荡” 阶段,面对日军的疯狂反扑,八路军将士毫不畏惧,浴血奋战。
历时 5 个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 1824 次,毙伤日军 2.06 万人、伪军 5155 人,拔掉日伪据点 2993 个,缴获大批武器装备,破坏铁路 474 公里、公路 1502 公里。这场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主动出击战役,如一声惊雷,炸碎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尾声
今天是“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88周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为了抗击日寇侵略,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赴国难。伟大的抗战救亡精神如巍峨的丰碑,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如不熄的火焰,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今日的中国,到了民族复兴关键时刻,如何战胜难关险阻,在百年变局中赢得主动权?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只有增强忧患意识,保持必胜信心,迎难而上,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挺起民族脊梁,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向着民族复兴的道路奋勇前进!
2025年7月7日
个人简介:王德玉,男,汉族,出生于1956年,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祖籍:山东夏津县。曾先后就职于新疆三线兵工5214厂和5223厂;1980年调往沂蒙山区(5823厂)山东红旗机械厂工作至退休。多年分别在工厂运输处、销售处和潍坊国信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作高层管理工作。毕生与三线军工结缘,献身国防事业。位卑未敢忘忧国,常以三线军工身份为傲,以宣传弘扬三线军工精神为己任。
现已退休多年,闲居于潍坊市奎文区。广泛交友,闲暇之余以旅游为乐,以诗、酒、茶为伴,以文学爱好抒发情志。
“今朝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商河县解放80周年和济南今朝酒业创办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讴歌新时代,特举办“今朝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济南市文联
济南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商河县作家协会
商河县教育体育局
商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协办单位:山东麦德森传媒集团
济南飞鹤玻璃制品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独家冠名: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10月3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
王连勇13210500123(微信同手机号) shwynj431@163.com
诗歌投稿联系人、电话、微信:
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手机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分设成人组和学生组,其中,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学生组另设优秀组织奖1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024年10月3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