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rún)。尔羊来思,其角濈(jí)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ē),或饮于池,或寝或讹(é)。尔牧来思,何(hè)蓑何笠,或负其餱(hóu)。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jīn)矜兢(jīng)兢,不骞(qiān)不崩。麾(huī)之以肱(ɡōnɡ),毕来既升。
牧人乃梦,众(zhōng)维鱼矣,旐(zhào)维旟(yú)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zhēn)溱。
释译: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rún)。尔羊来思,其角濈(jí)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三百:与下文“九十”均为虚指,形容牛羊众多。维:为。犉(rún):黄毛黑唇的牛。一说,七尺长的大牛。思:语气助词。濈(jí)濈:一作“戢戢”,群角聚集貌。湿湿:牛耳抖动貌。)谁说你们这里没羊?一群就有三百多只;谁说你们这里没牛?单单七尺长的黑唇黄牛就有九十多头。羊群一过来,众多弯曲的犄角聚在一起,也分不清是哪只羊的了;牛群一过来,只见那一双双尖尖宽阔的耳朵前后抖动着,似在诉说它们内心的喜悦。
或降于阿(ē),或饮于池,或寝或讹(é)。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hóu)。三十维物,尔牲则具。(或:有的。阿(ē):山坳。讹(é):同“吪”,牛尾驱赶蚊虫貌。一说,小羊、小牛游戏玩耍貌。牧:放牧。何:同“荷”,负,戴。蓑(suō):草制雨衣。餱(hóu):干粮。物:毛色。《孔疏》:“经言三十维物,则每色之物皆有三十,谓青赤黄白黑,毛色别异者各三十也。”一说,《诗集传》:“三十维物,齐其色而别之,凡为色三十也。”牲:牺牲,用以祭祀的牲畜。具:通“俱”具备。)这些可爱的牲灵啊,有的下到山坳间悠闲地吃着青草,尾巴偶尔左右摇摆着,灵巧地驱赶着蚊蝇;有的走到池塘边,然后俯下身去大口大口地饮着清泉;还有盘卧在草地上休息的,和煦的阳光下照在身上,嘴巴均匀地咀嚼着……勤劳的牧人也是这里的一道风景,只见他们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肩头斜挎着干粮袋,那是预备在野外就餐的。牛羊的毛色类别还真不少,每种毛色都有三十多头,完全可以满足祭祀之需了。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jīn)矜兢(jīng)兢,不骞(qiān)不崩。麾(huī)之以肱(ɡōnɡ),毕来既升。(以:取,拿。薪:粗柴。蒸:细柴。雌雄:“飞曰雌雄”,此句言猎取飞禽。矜(jīn)矜:小心翼翼。兢(jīng)兢:谨慎紧随貌,指羊怕失群。骞(qiān):亏损,走失。崩:散群,走散。麾(huī):通“挥”。肱(ɡōnɡ):手臂。毕:全。既:尽。升:登。)牧人在工作之余,还砍柴打猎丰富生活。你看,有的背负着粗柴,有的背负着细柴,有的则提着猎获的或雌或雄的禽鸟,又有香美的野味可以享受了。还有的赶着羊群过来了,只见羊只们忽而谨慎地停下脚步四下望望,忽而又浩浩荡荡地疾走而过,保证一只也不会丢失,一只也不会离散的。临近圈舍的时候,牧人扬起长鞭在空中一舞,随着清脆的鞭响,羊只们全部乖乖地进入圈舍。
牧人乃梦,众(zhōng)维鱼矣,旐(zhào)维旟(yú)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旐维旟矣,室家溱(zhēn)溱。(众:通“螽”,蝗虫。维:变为。古人以为蝗虫可化为鱼。旱则为蝗,风调雨顺则化鱼。旐(zhào):画有龟蛇的旗,人口少的郊县所建。旟(yú):画有鹰隼的旗,人口众多的州所建。大人:太卜。占:占梦,解说梦之吉凶。溱(zhēn)溱:同“蓁蓁”,众盛貌。)牧人做了一个梦,说是蝗虫变成了鱼;并且旗子上的图案也发生了变化,由龟蛇变成了鹰隼。太卜占过之后说:“蝗虫变成了鱼,这是风调雨顺的丰年吉兆;而龟蛇变成了鹰隼,则是人口兴旺、国家繁荣的吉兆。”
赏析:
这是官员考察畜牧业的一首乐歌。《毛诗序》:“《无羊》,宣王考牧也。”《笺》云:“历王之时,牧人之职废。宣王始兴而复之,至此而成,谓复先王牛羊之数。”
周宣王继位后,缘于祭祀的需要,派官员去牧场考察牛羊存栏情况。这首诗相当于“调查报告”,不但写出了牛羊存栏的真实情况,还兼带写出了牧人充实且悠闲的生活状态。
首章以两个连续的设问句开篇,在于表达一种出乎意料的欣喜。然后描写牛羊聚集状态。其中对羊角与牛耳的描写,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既表现数量之多,又展现内心“喜悦”。
第二章写牲畜在牧场中的活动情况。有的吃草,有的喝水,有的休息反刍,有的蹦蹦跳跳,堪称细腻、传神。诗人不仅写牲畜,还写到放牧人员,并从其“何蓑何笠,或负其餱”的装束中,写出了劳动的艰辛。
与第二章不同,第三章先写牧人、后写牲畜。“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写的是牧人工作之余的活动,从中可看出他们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则是写放牧归来羊群入圈的场面。既写出了羊群行进特点,又写出了牧人管理的细致。而“麾之以肱,毕来既升”一语,写出了羊群的温顺和秩序,一个“麾”和一个“升”,让羊群和牧人实现了完美统一。
最后一章是调查报告的展望部分。这位官员堪称写报告的高手,他没有直接说国家的发展前景如何乐观,而是借助牧人的一个梦境来展现。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种通过神明来表达风调雨顺、人口兴旺、国家繁荣等吉祥愿望的方式,不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而且是周宣王治国有方、民众安居乐业的有力证明。可以想象,当周宣王看到这个“调查报告”时候,一定会非常满意的。
出自这首诗的成语:不骞不崩、室家溱溱
讲师简介
董杰,男,1958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河间一中校长助理副书记,河间二中书记校长,河间教育局副局长,河间市人大常委,中国教育督导学会会员。现任河间诗经诗社社长,河间诗经高级中学副校长、河间婚姻家庭协会书记会长,沧州国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沧州市教育局研学实践工作顾问,西柏坡红色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讲师简介
韩爱华,1969年生,毕业于河北大学,现为河间市行政审批局职工。热爱文学和写作,发表过多篇散文和小说。近几年来,对《诗经》产生浓厚兴趣,乐此不疲。愿以我们平白的解读,带您走进至善至美的《诗经》殿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主播简介
点点,內蒙古通辽市的一名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在三尺讲台上工作了四十年。退休以后,用朗诵,唱歌,读书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我诵读,我歌唱,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