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风水的经书,
有值得读的,
也有不值得读的。
值得读的,
只有《青乌经》《葬书》《雪心赋》《倒杖篇》《疑龙经》《撼龙经》《发微论》《穴情赋》《九星篇》《入式歌》《堪舆宝镜》《趋庭经》《堪舆管见》,这些都是地理风水的正宗典籍,不能不读。
不值得读的,比如《天机金篆》《催官篇》。而《海角》《青囊》《天玉》《玄珠》等书,一类是假托名人伪造的,一类是用伪说传伪论,这些都是地理风水的邪说,坚决不能读。
由此推论,凡是讲述地形山势、自然性情的书可以读,凡是空谈天星卦象、方位例法的书都不能读。不过读书还在其次。
想学习风水之道的人,首先要请明师到山中实地指点,讲解龙脉、穴位、砂水的知识,口头传授脉理真诀;其次要熟悉山峦形态,多观察前人留下的风水佳地,稍有确切见解后再读书,才会有收获。否则,就会成为只懂理论的“屋里先生”,翻开书什么都明白,到了山上却一片茫然,怎么能识得山川的精妙呢?
所以,只知道死读地理书,自作聪明却反受假风水之害的人,世上到处都是,实在令人叹息!古人说“读书不如看地图,看地图不如登山实地考察”,确实是正确的论断。
解析
1. 地理典籍的正邪划分标准
- 正宗典籍的核心特征:强调以“形势性情”为核心,即注重自然地形(龙、穴、砂、水)的实际形态与规律,如《葬书》《疑龙经》等,侧重对山川走势、穴位选择的直观分析。
- 邪说典籍的批判要点:批判“天星卦例”类书籍,认为其脱离自然地形,空谈星象方位、卦理推演(如《催官篇》),属于伪造或以讹传讹的伪学。
2. 风水学习的实践优先原则
- 三层学习路径:
1. 明师实地指点:通过师父带徒登山,口传脉理真诀,建立对“龙穴砂水”的直观认知;
2. 峦头实践积累:多看真实风水案例(“仙迹”),从实践中总结规律;
3. 理论辅助验证:在具备实践基础后读书,用理论印证实地经验,避免“纸上谈兵”。
- 批判教条主义:指出“徒读地书”的危害——空谈理论者无法将文字转化为对山川的感知,最终被伪风水误导,强调“登山实地考察”是学习的根本。
3. 对风水本质的认知
作者认为风水的核心是对自然地形的观察与理解,而非依附于神秘主义的星卦推演。正宗典籍的价值在于总结“形势”规律,而邪说的根源在于脱离自然、滥用抽象符号,体现了“重实证、轻玄虚”的学术立场。
4. 现实意义
此篇强调“实践出真知”,对当下学习传统文化具有启示:任何理论均需结合实地验证,避免被脱离本质的形式化、神秘化理论误导。同时,其对典籍的正邪辨伪方法,也为梳理传统文化遗产提供了“以实践为检验标准”的思路。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地理学家、诗人。职业风水师、周易预测者。为皇室风水和玄空风水的嫡系传承人,风水实践以三合、三元、玄空、九星等理论体系为主,尤擅实地应用,主张以三合为体、玄空为用,为实力派风水师,精通山地与平洋两大风水地脉。将周易八卦的象数理法植入风水实践,拓展了风水实地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基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著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心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目前为加密内部资料,尚未公开。其公开著作见诸网络的是《胡成智文集【诗词篇】》。曾在《中国地理》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及地理古籍解析,后因故全部下架。现其部分文稿正陆续在网络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