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安葬本就应当慎重,
改葬更不可轻易为之。
若安葬之地不当,遭受风、水、蚁三大危害侵蚀,不得已迁坟时,需尽快寻得吉地安葬,否则骸骨易朽、棺木易烂,导致遗骸暴露无依,这是极大的罪过。若原葬地已荫庇家族出富贵之人,切勿听信贪图私利者妄言“此地只出小富小贵,迁葬他处可得大富贵”,轻易改迁反而会招致大祸。
人既已受此地气场滋养而生,若强行改迁,会导致气脉中断,怎能变福为贵?即便新地胜过旧地,迁葬时既未承接新地气脉,又先泄了旧地生气,必然先招灾祸。改葬者岂能不谨慎!
因此,家族人丁兴旺不可迁,家道平安顺遂不可迁,无“五不祥”征兆不可迁。
“五不祥”指:一为坟墓无故自陷,二为冢上草木枯死,三为家中出现少年夭折、孤寡之人,四为男女忤逆、癫狂、遭劫害,或有刑伤、瘟疫、火灾,五为人丁濒临灭绝、家业耗尽且官讼不断。
有“三祥瑞”也不可迁:一为墓穴见龟蛇等象征生气的生物,二为紫藤缠绕棺木,三为出现水珠如乳般温暖,或有雾气升腾、穴内干燥。
此外,安葬年代久远者也不可迁,应速请明师另寻吉地,为后代承接福泽,这才是正理,何必轻易改葬!
核心概念解析
1. 改葬的核心原则:慎始慎终,非必要不迁
改葬的前提:仅当原葬地有“风、水、蚁”三害,或出现“五不祥”凶兆时,才考虑迁坟,否则易“泄生气招祸”。
气脉延续性:家族已受原葬地气脉滋养,改迁会中断气场,即便新地更优,也需先“断旧气”,易引发祸端,体现“气场惯性”思维。
2. “五不祥”与“三祥瑞”的判断标准 五不祥(迁葬信号):
自然征兆:坟陷、草木枯死(地气已散);
家族祸事:人丁夭折、家业衰败、刑讼不断(气脉凶煞),需通过迁坟“止损”。
三祥瑞(不可迁):
生物征兆:龟蛇(长寿象征)、紫藤(生机缠绕),体现地气旺盛;
环境征兆:水珠温暖、雾气蒸腾(生气凝聚)、穴内干燥(无湿气侵害),说明原葬地“气脉调和”。
3. 改葬的伦理与风险
伦理层面:改葬若导致骸骨暴露或迁葬拖延,属“不孝”;
风水风险:盲目改迁可能“未得新福,先失旧荫”,尤其对已荫庇家族的葬地,强行变动易破坏气场平衡。
实践应用要点
改葬时机判断:
先勘察原葬地是否有“三害”,再结合家族是否出现“五不祥”,两者兼具时才需启动改葬,避免因“贪求富贵”而妄动。
迁葬操作要点:
速迁速葬:起坟后尽快下葬,避免骸骨长期暴露;
保护骸骨:迁坟时若棺木腐朽,需用陶瓮等容器妥善收殓,忌直接接触秽土;
新地标准:新地需符合“藏风得水”基本要求,且不可与原葬地“气脉对冲”(如原属“火局”,新地忌属“水局”)。
特殊情况处理:
年代久远者:因尸骨可能钙化或散乱,迁葬易破坏“骨脉气连”,故不建议迁;
祥瑞之地:即便家族未显富贵,只要有“三祥瑞”,也说明地气“潜力深厚”,无需改迁。
理论本质
本文核心是“敬畏既有气场,反对人为妄动”,体现传统风水“保守调整”的思想:认为自然气场与家族气运存在稳定联系,改葬如同“强行换轨”,需慎之又慎。其本质是通过“五不祥”“三祥瑞”等征兆,将家族运势与葬地环境关联,形成“环境—气运”的动态评估体系,既避免“死守凶地”,也批判“贪求改迁”,最终回归“孝道”与“自然规律”的平衡。这一理论对现代殡葬文化的启示在于:迁坟需兼顾生态保护与人文伦理,避免因迷信而盲目动土。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地理学家、诗人。职业风水师、周易预测者。为皇室风水和玄空风水的嫡系传承人,风水实践以三合、三元、玄空、九星等理论体系为主,尤擅实地应用,主张以三合为体、玄空为用,为实力派风水师,精通山地与平洋两大风水地脉。将周易八卦的象数理法植入风水实践,拓展了风水实地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基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著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心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目前为加密内部资料,尚未公开。其公开著作见诸网络的是《胡成智文集【诗词篇】》。曾在《中国地理》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及地理古籍解析,后因故全部下架。现其部分文稿正陆续在网络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