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葬的书籍论述已很详尽,
但很少提及“攒基”(临时停柩暂葬),
因为它是暂时攒放。殊不知若攒基之地选择不当,会导致棺木腐烂、尸骨损坏,日后难以迁葬,为人子女者怎能心安?因此必须谨慎!
现将安攒的方法详述如下:
一要“藏风”:藏风则气场温暖。
二要“得水”:得水则气脉凝聚。得水的关键在于审察局态:水流汇聚之地最佳,逆水局次之,横水局又次之,总之以下游砂山逆水关拦为妙。若为顺水局,需有近案山兜收水流,看不见水直流而去才行,否则不算得水。
三要“坐下尊严”:即便无真龙结穴,也需穴位顶气有靠、朝山有情、堂局圆净、砂水环抱,方有风水格局可言。
四要“地上干燥”:即便无真气熏蒸,也需土质坚实,避免湿气侵害。
五要“高筑罗围”:用围墙将灵柩围起,如同住宅有围墙可避风雨。
六要“背北向南”:或向东、向西亦可,切不可朝北。因北风凛冽,最易损坏棺木,方向选择不可失误。
七要“面前洁净”:前方不可有旧坟或杂物阻塞,以免关截堂局生气。
如此斟酌,方能让先灵暂安,孝子之心也稍得慰藉。切勿听信风水师妄言:或为“夺取龙气”将灵柩置于高冈受风寒,或为“就水局”置于低洼处沾染湿气,或只图朝向吉利而失去堂局生气,或半藏地下遭水浸泡。这些都需谨慎避免!
核心概念解析
1. 攒基的本质与意义
攒基是“暂葬”,不同于永久安葬,但仍需重视:若暂葬地选不好,会直接损坏棺骨,影响后续迁葬及家族气运,体现“事死如事生”的孝道观念。
2. 攒基选址的七大核心原则
藏风与得水:
藏风:通过砂山环抱阻挡寒风,使气场稳定(类似住宅“避风保暖”)。
得水:水流需“聚而不泄”,以逆水关拦或近案兜收为佳,避免顺水直去(水直则气散)。
坐下尊严:无真龙穴也需地形“有靠有朝”,如后有低矮靠山、前有朝山呼应,避免孤悬无依。
干燥与防护:
土质坚实防潮湿,类似“选地基需干燥”;
筑罗围(围墙)防风雨侵蚀,是人为增强防护的手段。
朝向禁忌:忌朝北(北风直吹棺木易腐),优先南、东、西向,符合“向阳避阴”的生存智慧。
明堂洁净:前方无遮挡,确保“气流通畅”,与永久葬地的“明堂开阔”原则一致。
3. 常见误区批判
批判三类错误操作:
盲目追“龙气”:将暂葬地置于高冈,忽视“藏风”,导致棺木受风雨侵蚀;
机械套“水局”:选低洼处攒基,致棺木浸泡湿腐;
唯“朝向”论:忽视堂局整体气场,如朝向吉利但后无靠、前水直泄,仍为凶局。
实践应用要点
暂葬与永葬的区别:
永葬重“龙脉生气”,暂葬重“ practical 防护”(藏风、干燥、防损),但二者都需“气聚”,只是暂葬对“龙真穴的”要求较低。
具体操作示例:
地形选择:优先选半山坡干燥处,后有矮山遮挡北风,前有小坪地(明堂),左右有低丘(砂山)环抱;
水流处理:若附近有小溪,需确保水流从前方迂回而过,下游有山“关拦”(如“狮象守口”),避免直去;
人工改造:筑罗围时用夯土墙,高度以遮挡棺木为宜,前方留门便于日后迁葬,围墙外开挖排水沟防积水。
伦理与风水结合:
攒基不仅是风水操作,更是孝道体现——通过谨慎选址避免棺骨受损,让先人“暂安”,符合传统“慎终追远”的价值观。
理论本质
本文将“暂葬”纳入风水体系,打破“重永葬轻暂葬”的认知,强调“临时之地亦需谨慎”的理念。其核心在于:风水的本质是对“生存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即便暂葬,也需从“藏风、得水、干燥、防护”等基础需求出发,兼顾自然规律与人文伦理。这一理论体现了传统风水“以人为本”的实用精神,也为现代殡葬文化中“临时安葬”的环境选择提供了历史参照。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地理学家、诗人。职业风水师、周易预测者。为皇室风水和玄空风水的嫡系传承人,风水实践以三合、三元、玄空、九星等理论体系为主,尤擅实地应用,主张以三合为体、玄空为用,为实力派风水师,精通山地与平洋两大风水地脉。将周易八卦的象数理法植入风水实践,拓展了风水实地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基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著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心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目前为加密内部资料,尚未公开。其公开著作见诸网络的是《胡成智文集【诗词篇】》。曾在《中国地理》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及地理古籍解析,后因故全部下架。现其部分文稿正陆续在网络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