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陈行甲这样的好官为啥不被重用》
文/学文(黑龙江)
最近一段时间里经常在网络媒体上看见,曾经是全国的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在做公益事业的有关报道,读后感受颇深,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陈行甲这样一个好官,清正廉洁反腐倡廉,为什么不会被当地重用呢?
据有关报道清华出身的“最强反腐书记”陈行甲去找一个上级主要领导汇报工作,这个上级对他说:“你给老子滚!你不就是个县委书记吗,你约老子十次,老子能见你一次,你就烧高香吧!”一年后,陈行甲匆匆裸辞,放弃大好仕途,只留下一句:“领导也不一定是好人!”在这里我不仅要问陈行甲的那个上级,你好大的官威呀?你不也是在做官为老百姓服务吗?难道陈行甲反腐败反到你头上了吗?你这样不支持一个全国优秀的县委书记找你汇报工作,肯定是你自己也有问题?从这个上级对陈行甲书记的骂人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上级肯定也是一个腐败分子,如果不是腐败官员,也是腐败犯罪分子的保护伞!
在有关资料中显示,关于陈行甲书记的反腐倡廉事迹有很多,在他担任领导期间,“100万的工程,最后能结算成200万。”陈行甲说,当了县委书记后才知道,头天晚上有什么梦想,第二天早上就能实现。2011年,陈行甲调到巴东县当县委书记,他的到来打乱了巴东县原有的政治格局。时任巴东县县长一直期望接任县委书记的职位,但陈行甲的空降导致县长的期望落空,一系列官员职位没能如愿变动,包括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副书记等。这对当地干部的政治晋升和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陈行甲到巴东县上任后,发现这里的政治生态环境混乱得超出了他的想象。当地那些没有良心的贪官,一个电话,一张红头纸,就能几十万、上百万地“搂钱”。用当地人的话说,这就好比“摁着叫花子拔眼屎”。2015年3月,全县纪委工作会议上,针对某一项工程,陈行甲气得痛骂,“300万的项目还没开工,就上下打点,送出去120万,这可真舍得!”这句话后来被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用,成了剧里面那位二十多年得不到提拔的处级干部——易学习的经典台词。会上,陈行甲公开向腐败分子下战书:“巴东这么穷,好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可这些没良心的官老爷们大搞贪污受贿,我要把那些贪污腐败的分子一个个送进监狱!”
陈行甲书记的这次讲话,后来被人整理一篇名为《一位县委书记的愤怒》的文章。这篇近万字的讲话稿,不到24小时,阅读量超过10 万,引起热议。在讲话中,陈行甲用词辛辣地对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捞好处发出三个声色俱厉的疑问:“怎么狠得下心?怎么下得去手?我们的钱都哪去了?”我们都知道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变化中也有一些不良的现象在悄悄的发生,而且越来越扩大,这个现象就是官员腐败。无论哪一级的官员,只要去严格审查,都会查出一些腐败分子违纪违法犯罪的事实。也许这与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关联,改革开放的目的是科技的振兴,社会的迅速发展,实现富民强国。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一些大小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等……
当陈行甲书记看到这些,就开始反腐倡廉,他学着古代包公微服私访的方式,明察暗访,最后得知,国家出资4500万元修建的平阳坝河堤,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调查了几个月也没结果。当中牵扯到利益的人太多,官官相护。陈行甲明知阻力重重,还是下决心要一查到底,他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利用5年时间,他把206个坐吃空饷的“尸位素餐”者全部赶走;把87名干部和不法商人送进了监狱,其中就包括他的搭档:县长、副县长、县委副书记等5名处级干部,还有9名科局级干部。也就是因为这些他得罪了很多人,威胁恐吓的信件和电话不断,甚至他在工作途中被坏人打伤,即便如此,他也不顾个人的安危,排除一切阻力继续反腐,《人民日报》赞其: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
然而,就在陈行甲获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荣誉”后,按理说这样的一个为人民做实事儿,反腐倡廉的好官他却选择了裸辞,坊间一直有诸多传闻。更多的人觉得陈行甲是受到了当时两名时任州里主要领导的打压。有一次,陈行甲去恩施州汇报工作,约了领导很多次,领导都推脱不见,最后实在是躲不过去,见到陈行甲之后,领导直接恶狠狠地跟陈行甲说:“你只是一个县委书记,老子是州委书记,你约老子十次,老子见你一次就是给你脸!”无独有偶,在2015年底的一次工作会议上,陈行甲提到了在偏远乡村开通免费Wi-Fi的计划,并提及了接入名称。然而,他的发言却被主持会议的州委主要领导打断,对他说:“等你到了中央再用这么大的名字吧,现在你还用不起!”会场顿时陷入了混乱和沉默。
从陈行甲书记的反腐倡廉中,我们可以看出,好官为何不被重用,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刚正不阿与官场潜规则的冲突,好官不被重用的核心原因在于其刚正不阿的品性,还有官场潜规则难以兼容,具体表现为以下矛盾:
第一、能力与关系的失衡,业务能力输给“酒桌能力”,如检索结果中有很多的案例,尽管工作能力突出,但因不擅长与领导建立私人关系,最终晋升机会被更“灵活”的提拔被他人获得。“上层路线”往往比实干更易获得重用,这种畸形的评价体系直接挤压了好官的生存空间。资源交换取代政绩考核,上级通过下属高价变现收受的形成利益链,而像海瑞这样拒绝同流合污的官员,则因“破坏规则”被边缘化。同时陈行甲书记的反腐倡廉行为,可能也触动了他上级领导的切身利益。
第二、性格与环境的对抗,刚直性格的天然劣势。海瑞的案例极具代表性——他严惩贪官、直谏皇帝,甚至抬棺上书,这种“零容忍”的态度在腐败的明朝官场被视为异类。类似地,当代如陈行甲因拒绝妥协而辞职,组织未强力挽留,反映出棱角分明的官员往往难以融入权力网络。短期效益与长期价值的冲突。好官注重民生工程,但这类政绩见效慢;而迎合上级的“面子工程”或资源变现,却能快速带来个人利益,导致评价标准的扭曲。
第三、制度性困境的延续潜规则的代际传递,从明朝的严嵩党羽打压海瑞,到现代官场的“酒缘关系”,贪腐体系具有顽固的延续性,清官打破规则需付出极高的代价。监督机制的失效。举报人试图借纪委巡视制衡官员,最终却因信息被默然对待而失败。反映出举报渠道的脆弱性。而海瑞虽任右佥都御史(类似市纪委副书记),仍无法撼动系统性腐败。延伸思考:好官不被重用并非能力问题,而是制度与人性博弈的缩影。若要改变这一现象,需从考核体系透明化(如量化民生指标)、权力监督刚性化(如独立监察机制)入手,而非仅依赖个人道德自律。
另外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各种新生事物和矛盾不断发展变化,在一些地区好官不被重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不是很多,但想要做一个好官并非容易。那么想要一下子全面铲除腐败,改变这些地区不正常的现象,还需要时间。在那些腐败严重的地区,腐败分子控制着党政主要权利不断的打压好官,阻碍好官反腐倡廉为人民做事。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好官就不可能会被重用,像陈行甲书记这样的好官,都被那些当权者视为它们的绊脚石。只有在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狠狠打击贪污腐败的现象,铲除这些败类,不断的净化政治生态环境,好官才会被重用。
当前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在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对所有的腐败分子坚决彻底的铲除,全国的形势会越来越好。类似陈行甲书记这样的好官不被重用现象不会再发生,或者很少发生。
文/学文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学文,哈尔滨市退休教师。爱好文学和诗词。曾经在省市媒体发表过作品。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