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立向以迎接水势的关键
水的本性是流动的,但其妙处却在于呈现静止的状态。什么是“静”呢?汇聚成潭(潴)就是静,水面平缓(平)就是静,水流弯曲(湾)就是静。确定房屋或墓穴朝向(立向)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朝向那些水流平缓、弯曲、汇聚成潭的地方,以及朝向整个明堂格局(堂局)的中心点,并且要与水形成相对有情(和谐呼应)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接纳外界的生旺之气(外气),从而获得福泽。
现今一些风水师不懂得迎接水势的要诀,只看到水从哪一边流来,就立刻把朝向对准那个方向去“抢夺”水流。结果导致上游的砂山(上砂)过于逼近,使来水显得局促短促;下游的砂山(下砂)又过于宽阔低矮,使去水显得悠长无阻。这样,外部失去了明堂应有的聚气(堂气),内部也破坏了坐山应有的安稳(坐下),反而把本可得到的福泽变成了灾祸,真是令人叹息啊!
现在将立向时应当遵循和避忌的方法,详细说明如下:
1. 避砂之顺而趋逆:要避开顺着上砂的方向,而趋向于逆着下砂的方向(即朝向水口方向)。
2. 避水之动而趋静: 要避开水流湍急奔腾之处(动),而趋向于水流平缓、汇聚、弯曲之处(静)。
3. 避砂水之散而趋聚: 要避开砂山反背、水流直冲而去的散气格局(散),而趋向于砂山环抱、水流弯环的聚气格局(聚)。
原因在于:上砂(水流来方之砂)代表顺水而去,下砂(水流去方之砂,即水口砂)代表逆水关拦;上游流来的水是动态的(动),流到明堂前的水是相对静态的(静);砂山环抱、水流弯曲回环是聚气的(聚),砂山反背无情、水流直冲而去是散气的(散)。学习风水的人明白了这三点道理,对“迎水立向”的关键问题,也就领悟大半了。
核心观点解释:
1. 水的本质与妙用: 水是流动的(动),但在风水上,真正能聚气生财的是其“静”的状态。这种“静”体现在三个方面:
潴: 水流汇聚成深潭、湖泊,水面平静。
平:水流速度平缓,波澜不惊。
湾:水流蜿蜒曲折,形成河湾。
这些状态减缓了水流速度,有利于“气”的停留和汇聚。
2. 立向的核心原则 - “迎”:
朝向必须对着水呈现“静”(平、湾、潴)的地方。
要对着整个“堂局”(房屋或墓穴前方的开阔地带,即明堂)的中心区域。
要与水形成“相对有情”的关系,即感觉上水在环抱、拥护着穴场,而不是直冲或反背而去。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承受外气而获福”,即吸纳环境中生旺、吉祥的能量。
3. 常见错误做法:一些风水师犯的错误是简单粗暴地“抢水”——看到水从哪边来,就把大门或朝向直接对准那个方向。这种做法的恶果是:
上砂逼来水短:导致来水方(上游)的砂山过于逼压穴场,使来水显得急促、短小,不从容,无法蓄气。
下砂宽去水长: 导致去水方(下游)的砂山过于低矮、宽阔或空缺,无法有效关拦水流,使去水悠长直泻,财气(气)随水流走,无法停留。
外失堂气,内失坐下:最终结果是外部明堂无法聚气(失堂气),内部坐山也不安稳(失坐下),原本可能获得的福泽反而变成了灾祸。
4. 趋避三法:文章总结出立向的三个关键趋避法则:
趋逆避顺(砂):朝向要偏向“下砂”(水口砂)关拦的方向(逆),避开顺着“上砂”(来水方砂山)的方向(顺)。因为下砂代表关拦、守护财气,朝向它有助于利用下砂的力量来锁住气。朝向顺上砂方向则可能使气顺流而去。
趋静避动(水):朝向要对着水流平缓、弯曲、汇聚(静)的地方,避开水流湍急、直冲(动)的地方。静水才能聚气。
趋聚避散(砂水):朝向要选择砂山环抱有情、水流弯曲环绕(聚)的格局,避开砂山反背无情、水流直冲而去(散)的格局。聚气的格局才能藏风纳气。
5. 关键概念定义:文章最后对趋避三法中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
上砂为顺,下砂为逆:来水方的砂山是顺水流方向的,去水方的砂山(水口砂)是逆水流方向起关拦作用的。
来水为动,到堂为静:上游流来的水是动态的,流到穴场前方的明堂时,理想状态应变得相对平静。
砂抱水湾为聚,砂反水走为散: 砂山像手臂一样环抱穴场,水流在穴前弯曲环绕,这是聚气的表现;砂山反背不护穴,水流直冲无情流走,这是散气的表现。
总结:
这篇《迎水立向辩》的核心思想是:风水立向的关键在于巧妙地“迎接”水势,而非简单地“抢夺”来水。重点在于识别和朝向水流平缓、弯曲、汇聚的“静”处,以及整个堂局中心有情的位置。同时,必须考虑砂山(尤其是水口砂)的配合,利用下砂的“逆”势来关拦水流、锁住生气,形成砂环水抱的聚气格局。避免盲目朝向急流直水(动)和忽视水口关拦(导致散气),是成功立向、获取福泽的关键。理解“顺逆”、“动静”、“聚散”这三对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是掌握迎水立向要诀的基础。
简言之:立向要迎水之“静”(平、湾、潴),避水之“动”(急、直);要借下砂之“逆”(关拦)以聚气,避上砂之“顺”(放任)以散气;最终追求砂水配合形成的“聚”局,避免“散”局。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地理学家、诗人。职业风水师、周易预测者。为皇室风水和玄空风水的嫡系传承人,风水实践以三合、三元、玄空、九星等理论体系为主,尤擅实地应用,主张以三合为体、玄空为用,为实力派风水师,精通山地与平洋两大风水地脉。将周易八卦的象数理法植入风水实践,拓展了风水实地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基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著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心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目前为加密内部资料,尚未公开。其公开著作见诸网络的是《胡成智文集【诗词篇】》。曾在《中国地理》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及地理古籍解析,后因故全部下架。现其部分文稿正陆续在网络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