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龙脊,大美秦岭》
林舒兰
秦岭,像一条巨龙绵延在中国的腹部,划分南北,孕育文明,也藏匿着无数自然的秘密与人文传奇。它不仅是地理上的中华脊梁,更是中国古老的生态庇护所。韩愈说过一句话应现了这座山的苍茫与险阻那就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秦岭是南北方之界的标志、山河血脉的源泉,秦岭决定着南北间巨大的气温差,更决定着南北的气候、植被、文化的差别;秦岭挡住北来的寒流,把来自南边的暖气流拦在外面。所以南北两边出现完全不同的两个面孔;秦岭又是长江和黄河之间的分界线、嘉陵江等的源头,灌溉四川盆地、关中平原,它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它是地理分界线、华夏文明诞生、成长的见证者与守望者、自然环境的守护神。
秦岭记录着历史留下的印记和岁月沉淀下的文化和遗珍,蓝田猿人、周秦汉唐,留下的千年的诸多风烟散尽在秦岭的历史深处;诗仙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与诗圣的“秦岭愁回马”更是印证了秦岭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
作为中国的“中国生态基因库”秦岭就坐落在我国最西面的位置。里面既有国内温带最多的丰富环境系统;又有被视为科学研究最可贵标本的动物居留地。这方圆几百里的山上除了几处主要的道路之外,都被巍峨茂密的山林覆盖着,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由低处的阔叶林到高处的高山草木植物种类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垂直植被带。但是,在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里后,这里的自然环境面临着危险,因为这里有着不断地毁林、开矿、旅游开发等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界的万物都要承受更多的压力,而就在近几年的时间里,我国也响应“中国生态基因库”的号召,设立起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以及不少自然保护区来维护好这里的生态,秦岭的价值绝不单只是其中的物种多样,而是维持着地球上整体的气候运行,因此,保护好秦岭的生态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秦岭的文化,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乃至无数隐士高增,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在以前的时候,老子曾在楼观台读过书;王维曾在辋川里面隐居过;而现在也是有一些文人和一些出家的人希望能在这样的山中找到自己的一份清净之所在;李白更是在他的《蜀道难》里面写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些地方还有许多都是道教发祥的地方,现在这里还有一部分人在当中修道,且是有书有脉可以传的。
所以现在我们能够继承的只有秦岭的故事,我们又能怎样延绵下去,怎样去保护好呢,这就是我们说了无数次的行动力。组织研学旅游,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秦岭文化,不在破坏环境;也可以为秦岭保护献出一份力量,在游玩时可以捡起自己身边的垃圾放进垃圾箱,不要随手乱扔,可以传播生态知识,加入环保组织。
秦岭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永恒的象征者,用它山川河流述说着生命的坚韧不拔与人类文明世代相传,所以我们应该像爱自己的家园那样去保护它,我坚信只有大家一起努力,秦岭的故事才会一代代传下去!
(指导老师:刘志永)
作者简介:林舒兰,女,就读于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文秘专业,曾在青年文学家发表《麦穗上的年轮》《爱如春水满人间》也在中国文学发表了《亲情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