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
文/毛韬
舟,指水上交通工具,最早出自《诗经·邶风》:“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伊始,描写了两人乘船远行的场景,并隐含着送别者的深切忧思。诗中的"泛泛"两字,描写了小舟漂流而远去,展现波光粼粼的水面景象,又暗含离别时的不舍。诗中的"景"字,通"憬"(远行貌),或者解释为"影",表示小舟渐行渐远的模糊景象。
这似乎有点像在半个世纪之前,我去“上山下乡”务农时,母亲跑去江畔眺望我乘坐的那艘远去的小木舟,在烟波浩淼的长江口外水天相连之间,逐渐变成一个小黑点,并且慢慢消失在她的眼帘之中……
舟,这个字,它与我也特别有缘分。我出生的上海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不仅靠近大海边,而且上海也是江南水乡拥有众多河流的一座城市。
因此,我小时候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舟”,在水上行驶的动态景色,尤其是在傍晚黄昏时分,还可以眺望昔日在晚霞映衬下的黄浦江上“帆影点点,帆樯林立,海鸥逐帆,千帆竞发”的壮观景色,这也时常会让我心灵陶醉且留恋往返……
(昔日黄浦江上帆影点点、帆樯林立的景色)
记得我小时候跟着父亲和姑妈去浦东乡下替曾祖父、曾祖母和祖父、祖母上坟祭祀时,也是要乘坐黄浦江董家渡口的摆渡船。过江之后,再换乘沪南线长途汽车到南汇县沈庄下车。这时候,我的傅财皋叔叔会划着小木舟来接我们从水路去我祖母的老宅院落一一傅家宅。
那时候,人们还可以直接乘坐蒸汽小轮船从周浦镇抵达沈庄镇。那里的浦东乡亲祖祖辈辈们,都是依靠行舟而远行,乘舟而返乡。

(上海浦东南汇故乡的老屋和清澈的小河)
千百年来,这一艘艘木舟小船,曾经承载了千古以来中国靠海临江人家的悲欢离合和荣辱兴衰,并且一直在岁月长河里漫游回溯。
可以说,这每一艘小舟的启航远行,都蕴藏着走南闯北的许多故事和风雨漂泊的坎坷人生,让一代又一代人,驻足凝望,挥手送别,真是可悲可叹,可歌可泣啊!
我曾经看见过人们在上海高阳轮船码头、外虹桥轮船码头、十六铺轮船码头、吴淞老街轮船码头等,旅人“手弹珠泪向离筵,残日依依上客船”,向送行的亲人们,挥手告别时恋恋不舍的身影……
江南这地方,真是多雨多河也多舟,它留下了许多乡愁离别的思念,尤其是昔日的沪渎城市,它是一座“依水而建,亲水而兴”的濒江临海国际大城市。如今,上海城市的城徽,仍旧是白玉兰似的巨大浪花高高托举起一艘古越沙舟的图案。

(上海城市的白玉兰古沙舟城徽)
由此可见,一座城池,也就像是一艘大舟。上海这艘大沙舟一直在白玉兰巨大浪花的托举之下,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然而,我有同样的感悟,我自己也就像似一只小小舟,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
当然,人生的小小舟,在奔腾的浪花里,一定要竭力而奋进。这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
所以,我这只小小舟,在行舟浪花之中,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会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都融进祖国的江河浪花之中。

作者简介: 毛韬,1955年7月出生,上海南汇人,国家旅游经济师,现在担任民建上海市委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