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合君老师作品欣赏‖长篇小说《醒梦录》第一回〈刘岩忠幻谈淤心事 张合君撰写醒梦录 〉节选

诗曰:
年少无知心性狂,一生辛苦瞎奔忙。
大梦醒后人已老,何不从头活一场?
若再从头活一场,一生经历师导航。
取直弯路走近道,阿斗胜过诸葛亮。

第一回 刘岩忠幻谈淤心事 张合君撰写醒梦录
深秋的一日上午,张合君在自己的书房里给孙子讲解《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讲到天文地理、古圣先贤,又讲到“人不学,不如物”。突然,孙子问道:“爷爷,你咋知道恁多,都在哪里藏着呢?”“在我脑子里啊!”“能把你的脑子挖给我吗?”爷爷“噗嗤”一声笑了,接着叹了口气,一时不知如何回答。一顿饭工夫,孙子要去玩耍,张合君也觉得有些疲倦,便趴在书桌上睡去了。这时,他恍恍惚惚来到一个所在,缥缥缈缈,模糊在天地之间,既像一座寺院,又像一座庙宇。正是:依山傍水幽静处,钟灵毓秀智慧源。他想:如此幽灵宝地,何不进去清醒清醒。于是,他迎着秋风,迈步走去。眼前树枝摇动,黄叶飘飞,落入地下,化成泥土;衰草枯黄,败叶干瘪,只有草心充满生机。河水清清,哗哗流向远方,好像伴奏着优美的乐章。近了,原来是一座三门式门楼,雕梁画栋,砖砌红墙,正门上方中间嵌着一块镶边大匾,“刘氏宗祠”四个金色录体大字格外闪眼,正门两旁一幅对联:
建功立业光宗祖 行善积德荫子孙
他踏进正门,前面正对享殿,中间甬道两旁苍松翠柏荫庇着祠堂大院,两座石碑屹立在享殿大门两侧,其中一碑上书着:刘氏祖源。接着是密密麻麻的小字记载着刘氏的渊源及其延续。走进享殿,对面正中嵌着一副端坐神像,面目慈祥,望之可亲。坐像前面案桌上放着香炉黄纸,神像两边是配侍。张合君面对神像鞠了一躬。这时,只听到西厢房里“此树婆娑,生意尽矣”的诵诗声,接着又听到“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抵盘魂,山崖表里。桂何事而消亡,桐何为而半死?”听到此处,张合君情不自禁地接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张合君心想,此人一定饱经风霜,对人生有无限感慨,何不前去拜访?他退出正殿,到了西厢房门前,原来是一位长者正在朗诵《枯树赋》。“先生你好”,听到“好”字,那长者慢慢仰起面来,睁开双眼。张合君忙施一礼,那人凝视片刻,认出来者竟是老同学张合君,“啊!老弟,你怎么也到这阴司来了?”“奥,你是刘岩忠大哥。”多年不见,而今老同学相会,自然亲热异常。现有《西江月》一词形容张合君及当时情形:
心事早年犹在,额前满刻沧桑。雄心壮志报未尝,满腹淤积惆怅。
今日同学魂会,欢欣能不举觞。一腔心事话平常,冥府又掀波浪。

寒暄过后,刘岩忠请老同学进了房内。一进门,只见墙壁上挂着一副大画,是北宋赵佶的《文会图》,画的是几个文人正在饮酒谈论,旁边一首诗道: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书桌上放着笔墨纸砚,并有一本文稿,张合君随手翻了翻,上面满满地记载的是刘岩忠的日志。原来这西厢房是刘岩忠的书房。二人稍坐片刻,刘岩忠出去安排酒席,张合君坐在书桌旁细看日志。
张合君看日志可谓聚精会神,竟忘了过去多少时间。
他看了这日记上的记载,竟像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样亲切。不由长叹一声:“真是君子所见相同啊!”
等刘岩忠端上酒菜,为老同学斟上一杯仙酒,请他品尝。张合君尝了一口道:“好酒,只是苦了些,后味却是极甜的,越品越醇,的确是好酒。”刘岩忠道:“这酒市场不售,人间没有,是我亲选经霜百年的人参,再加从世界各地精心挑选的梨子,这人参可是大补元气的首选啊,何况又是经霜百年,这精梨又有百果之宗的称号,可以生津止渴、润肺清火、化痰止咳、退热降火、降压养阴清热,再配以山楂、蜂蜜、黄莲、干姜等百味中药、利用传统的工艺和最先进的科学方法酿造而成,功效可是不比平常啊!取名为‘人参精梨醇’。这酒虽然苦辣一些,还带有酸味,却是极补身体的,尤其是对年轻人。能开胃健脾,疏肝理气,清心静气,养肾排毒,强健筋骨,疏通脉络,健脑养神,耳聪目明,延年益寿,医治百病。”二人轻斟慢饮,谈论着面前的菜肴。刘岩忠解释道:“有我这酒,再加上美味的菜肴,五谷杂粮的面食,既可以饱腹健体,又能没病防病,病来能挡,有病祛除啊。”二人一边饮酒一边嚼菜,不知不觉又谈论起了几十年来各自的经历见闻。
刘岩忠道:“一个人来到世间,赤条条的,单纯得很,却不知在我们出生之前,上帝早已为我们将社会规则安排好了,谁能躲得了?除非死去,只有适应,奋斗,别无选择。年轻时缺知识、没经验,像个掐头的蚂蚱--乱撞。就说我吧,在我的日志中你都看到了,还不是白活了一辈子。现如今,说啥也晚啦,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来不及啊!”
张合君道:“是啊!”

谈论到兴头上,刘岩忠一声召唤,从空中隐隐飞来十二位歌女,只见她们身飘飘如云烟在太空浮动,影绰绰似赤龙在大海翻腾;面如芙蓉出清水,情似寒月露浮云;若问她们生在何处?住在何方?则曰:出入鸿蒙太空间,居住世人心目中:渴饮人间悲喜泪水,饥餐世上冷热食粮。随着悠扬的伴奏,歌女们翩翩起舞,唱道:
上天之苍苍兮,无边无际;
大地之茫茫兮,万象云集;
人生之渺渺兮,尘埃蝼蚁;
生命之匆匆兮,白驹过隙。
歌毕,张合君道:“这歌苍凉了些。”刘岩忠道:“照你说,这歌就叫《苍凉》好了”。接着,歌女们又唱道:
蟾宫之折桂兮,吴刚跪拜;
龙宫之取宝兮,敖广称快;
一路之荆棘兮,且刈且开;
奋斗之不止兮,否极泰来。
歌毕,刘岩忠问:“此歌怎么样?”张合君道:“一扫苍凉的气氛,积极了许多,大有积极奋斗的意味。”刘岩忠道:“唐僧西天取经,前后经过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得了真经,就是极好的证明。”张合君道:“的确,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勇于奋斗,老天终于会有赏报,这曲就取名《奋斗》好了!”刘岩忠点了点头。接着,歌女们又唱道:
日光之骄骄兮,永曜天上;
长江之悠悠兮,昼夜流淌;
功业之永存兮,寄于太阳;
英名之永垂兮,归流长江。

刘岩忠一挥手,歌女散去。张合君道:“此曲妙啊,将人生功业与自然界融为一体了,达到如此境界的能有几人啊!”刘岩忠道:“人生短暂,功名利禄,瞬间即逝,而辉煌的事业却是不会随着生命的终结而结束啊!像燧人氏将自然界之火运用到人类生活,给人类带来了永远的幸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人们一见到光明,就自然的想起了他,这样,爱迪生就与人类的光明联系在了一起。这样的功绩什么时候也不会磨灭呢?”接着,二人哈哈大笑起来。通过交谈、看日志,张合君了解到,原来刘岩忠年轻时充满了抱负,但一生坎坷,顺心之事,不顺心之事,经历甚多,早在一年前离开了人世,心中情结淤积甚多,总想把这些告诉世人,哪怕是亲朋好友、亲戚子孙,也算是了结一桩心事。可惜,一直没有机会,从生病到咽气不到三分钟,所以,灵魂一直不愿升天,只在自家祠堂里等待亲人或知己,也好托付后事。把一生所悟留给后世,也算不枉生一世,不然,死不瞑目。而今,老同学相会,自然要把心事一吐为快。
张合君听到老同学死得这样快,深感没能在他晚年再见上一面,而今能在阴司相会,也把心中要说的话全记在日志里了。不知不觉酒已半酣,刘岩忠长叹一声:“人生短暂,转眼就是百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