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毕春生,男,1972年10月出生,山东巨野县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90年从军入伍,毕业于山东济南陆军学院,2000年转业到巨野县科技局工作至今,自幼热爱文学,特别对诗歌、散文、新闻报道情有独钟。个人爱好主要是写作、旅游、书法和健身运动。
纪念抗日战争八十周年 文/毕春生
八十年前的那个秋天,当胜利的消息如野火般燃遍中国的大地时,我并未亲见。那时我尚未出生,但每每想起,却仿佛能听见那些嘶哑的欢呼声穿透时光而来。人们说,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漫长的黑夜终于破晓的时刻。
那时的中国,确是一副"病夫"的模样。我翻阅泛黄的照片,看见的是凹陷的脸颊、突出的肋骨和麻木的眼神。人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在废墟中刨食。上海外滩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虽已撤去,但那种刻骨的屈辱却渗入了民族的骨髓。南京城下的血还未干涸,重庆防空洞里的窒息感仍在延续。人们像蝼蚁般活着,死亡反倒成了寻常事。
记得村里长者讲过,他们村里有个青年,被日本人抓去修炮楼。完工那日,所有劳工被赶到坑边,机关枪"突突"地响过,人就如割倒的麦子般倒下。那青年侥幸未死,夜里从尸堆里爬出,浑身是别人的血和脑浆。他走了半个月回到家,却看见自家房子已成焦土,老母悬梁自尽,妻子被糟蹋后投了井。
这青年后来参加了游击队,再后来就没了消息。
祖父说,这样的故事,每个村子都能找出十来个。战后的中国,满目疮痍。城市里,高楼成了骨架;乡村中,田地长满荒草。美国人的吉普车横冲直撞,苏联人拉走了东北的机器。这个国家像块肥肉,谁都想咬上一口。
而今日之中国,高铁如银龙穿山越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覆盖全球,量子计算机让世界惊叹。贵州大山里的"中国天眼"正在倾听宇宙深处的呢喃,海南岛的育种基地长出养活十几亿人的稻谷,新疆的棉花田上空无人机成群掠过。
我的军校同学,一个陕北农民的儿子,如今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他说每次卫星升空时,总会想起爷爷讲的"放起火"故事——那是旧社会穷人唯一的烟花。八十年前,美国军舰在长江上耀武扬威;八十年后,我们的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演练。曾经用"洋火""洋钉"的国度,现在向世界输出5G技术和光伏板。这转变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代代人咬牙硬拼出来的。
乡村的变化更令人感慨。
去年我去大别山区游玩,看见老人们用智能手机直播卖山货,留守儿童在"云课堂"里学编程。村委会门口挂着"乡村振兴"的牌子,旁边是当年"打过长江去"的标语。历史在这里叠印,恍惚间竟分不清今夕何夕。当然,我们仍有短板。芯片被"卡脖子"的痛记忆犹新,高端仪器依赖进口的现状尚未完全扭转。但看看华为如何绝处逢生,想想空间站如何一步步建成,便知这个民族的韧性。八十年前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如今是用智慧与汗水铸造复兴之路。
这盛世,如你所愿。
而我们,终将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