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趵突泉
隆光诚(广西南宁)
舜城胜概不虚传,名贯千秋白玉泉。
似雪清莹和氏璧,如雷激越伯牙弦。
观澜亭里超尘世,来鹤桥头别洞天。
得水蛟龙终一翥,翱翔九宇作真仙。
这首七律《趵突泉》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济南趵突泉的壮美景观,同时融入了历史典故和人文情怀,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表现力。以下从内容、手法、意境三个方面进行评析:
一、内容架构:虚实相生,古今交融
首联破题
"舜城胜概不虚传"以"舜城"(济南古称)开篇,赋予趵突泉深厚的历史底蕴;"白玉泉"的比喻既写泉水色泽,又暗喻其高贵品格。
用"名贯千秋"强调其文化地位,奠定全诗恢弘基调。
颔联状景
以"和氏璧"喻泉水之清莹剔透,"伯牙弦"拟泉声之激越铿锵,将视觉与听觉结合,用典自然(卞和献玉、伯牙鼓琴),凸显泉水的珍贵与灵性。
颈联拓境
"观澜亭""来鹤桥"实写趵突泉畔景点,而"超尘世""别洞天"则虚写游人至此的出世之感,空间与心境双重升华。
尾联寄怀
化用"蛟龙得水"典故,将泉水喷涌之势想象为蛟龙冲天,最终"作真仙",暗含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余韵悠长。
二、艺术手法:凝练典雅,张力十足
比喻与用典
连用"和氏璧""伯牙弦""蛟龙"等典故,既浓缩文化意象,又避免直白叙述,如"伯牙弦"暗含"知音"之意,拓展联想空间。
对仗工稳
颔联"似雪清莹"对"如雷激越",颈联"观澜亭里"对"来鹤桥头",句式严整而富有音律美,体现七律的格律精髓。
动静结合
静态的"白玉泉""观澜亭"与动态的"如雷激越""蛟龙一翥"交织,画面生动,张力十足。
三、意境升华:由景入道,天人合一
诗人并未停留于景物描摹,而是通过:
历史维度:舜城、和氏璧等意象构建文化长河中的趵突泉。
哲学维度:尾联以"蛟龙化仙"象征生命超越,呼应道家"乘物游心"的境界。
总评
此诗堪称山水咏物佳作,既得七律法度之严谨,又具骋怀游目之洒脱,展现了趵突泉作为"天下第一泉"的气韵与精神。诗人将自然奇观、人文积淀与生命哲思熔于一炉,读来如闻泉声激荡,如见仙踪缥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