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翔
在坪石镇金鸡岭的后山,有一片被岁月打磨得愈发温暖的天地。清晨的薄雾里,这里有舒展筋骨的晨操身影;夜幕的灯光下,这里有踩着节拍的欢快乐舞。这片承载着小镇老人欢声笑语的老年活动中心,背后藏着一段关于坚守与奉献的动人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李英仕、李积培、何成球、李世长、黄邦贵五位元老,以及后来加入的付忠义、谢济林等退休老干部。
二十四年前,当这片山地还只是荒坡野岭时,是这几位老人怀揣着让同龄人有处可去、有乐可寻的念头,迈出了不可思议的第一步。没有机械轰鸣,没有专项资金,他们带着退休后并不硬朗的身板,扛起了锄头、铁锹,用双手刨土,用肩膀运石。有人磨破了手掌,有人累弯了腰杆,可看着同伴们眼里的劲儿,谁也没说过一句“算了”。这哪是在开山?分明是在续写“愚公移山”的新篇——他们移走的是荒草乱石,种下的是对晚年生活的热忱与希望。
舞台是一镐一镐挖出来的,乒乓球室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办公场地是你搬一张桌、我凑一把椅慢慢搭起来的。汗水浸湿了衣衫,就用山风晾干;体力跟不上了,就歇口气再干。更难得的是,这份执着打动了许多人:当地有爱心的居民送来建材,路过的年轻人搭把手搬重物,点点滴滴的善意汇聚成暖流,陪着老人们把梦想一点点照进现实。从最初的简陋场地,到后来慢慢完善的设施,每一处细节都刻着“众人拾柴”的温度。
二十四载寒来暑往,青丝熬成了白发,当初的开拓者们也添了更多皱纹,可这片山坳里的热闹却从未消减。如今,看着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身影,听着乒乓球室里清脆的击球声,老教师们总会相视一笑。他们用二十年的坚守证明:平凡人怀揣着朴素的善意,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
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却比许多宏大叙事更能直抵人心。李积培、李英仕、何成球、李世长、黄邦贵、付忠义、谢济林、吴桂祥、杜安荣……这些名字或许不会被刻进石碑,但会被每一个在这里收获快乐的老人记在心里。他们用退休后的光阴,为小镇编织了一张温暖的网,网住了晚年的幸福,也网住了邻里间最真挚的情谊。
二十四载坚守,真的不简单。向这些用热爱与执着点亮半山灯火的老人们,道一声深深的敬意——是他们,让金鸡岭的后山,成了坪石镇最动人的“夕阳红”。
作者简介:李翱翔(笔名:江帆),酷爱文学。韶关市作家协会会员、乐昌市作家协会理事。有近千篇散文、游记、报告文学、政研论文散见于市、省、国家级刊物,参加各地文学创作曾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