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枝头半山艳,又是一年杨梅红
作者:黄明山(贵州)
暑假又到了,七月的风掠过山岗,裹着热浪与草木的气息,悄然叩响了季节的门扉。当第一声蝉鸣刺破晴空,漫山遍野的杨梅树便褪去了青涩的外衣,在枝头缀满了殷红的梦,将夏日的故事娓娓道来。
清晨,阳光像金色的丝线,细细密密地编织在枝叶间。漫步于杨梅林,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蝉鸣,宛如一场盛大的自然交响乐。蝉儿们不知疲倦地演奏着,声音时而高亢激昂,时而舒缓悠长,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炽热与蓬勃。那一声声蝉鸣,穿透树叶的缝隙,在空气中回荡,为这静谧的杨梅林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野生杨梅品种繁多,记忆犹新的品种有白杨梅、红杨梅、乌杨梅。白杨梅:我们本地叫白水杨梅,成熟后果实呈白色或白中略带青色。红杨梅:成熟后果实为鲜红色或红色带一点紫色。乌杨梅(黑紫杨梅):我们本地叫火炭杨梅,成熟后果实呈紫红色或黑紫色。童伴们经常光临位于黄家湾的大杨梅林,有一株火炭杨梅树高大挺拔,枝叶繁茂,宛如一把把绿色的巨伞,为树下的生灵撑起一片清凉。抬头望去,一颗颗杨梅躲藏在枝叶间,红的像玛瑙,紫的似水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它们或三五成群,或独自悬挂枝头,形态各异,有的圆润饱满,有的稍显修长,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那鲜艳的色泽,如同天边的晚霞坠入了林间,给整个杨梅林染上了一层梦幻的色彩。
忍不住伸手摘下一颗熟透的杨梅,指尖触碰到它表面那细密的小刺,软软的,痒痒的。轻轻咬上一口,酸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迸发,果肉鲜嫩多汁,细腻柔软,仿佛在舌尖跳起了欢快的舞蹈。那浓郁的果香,混合着夏日阳光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一颗颗杨梅下肚,唇齿留香,满心满眼都是这夏日的甜蜜与美好。
记忆中的夏日,总是与杨梅紧密相连。小时候,每当杨梅成熟的季节,寨子上的童伴们便会三五成群地跑到杨梅林里。我们穿梭在树下,一边采摘着熟透的杨梅,一边嬉戏打闹。那时候,杨梅的酸甜滋味,就是夏天最美好的味道。我们会把采摘来的杨梅放在篮子里,然后坐在树荫下,大口大口地吃着,汁水顺着嘴角流淌,也顾不上擦拭,只觉得无比畅快。偶尔有调皮的孩子,会爬上树去,坐在树枝上,享受着居高临下的乐趣,同时也能摘到那些更高处、更甜美的杨梅。
杨梅除了直接食用,还能制作成各种美味。野生杨梅泡酒也是一种传统工艺,选择新鲜、成熟、无病虫害的果实,选用50度左右的清香型或米香型白酒,加入适量的冰糖,根据个人口味调整用量,选用玻璃瓶或陶瓷罐,确保干净、无水无油的容器,制作步骤更是关键。首先清洗杨梅:用盐水浸泡杨梅15-30分钟,去除杂质和虫卵,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其次晾干杨梅:将洗净的杨梅晾干水分,确保表面无水。然后装瓶:在容器底部铺一层杨梅,撒上适量冰糖,再铺一层杨梅,重复此步骤直至容器装满,最后倒入白酒,没过杨梅2-3厘米。密封保存:将容器密封,放置在阴凉、避光、通风的地方。浸泡的时间一般浸泡3个月以上,时间越长,口感越佳,过滤后装瓶,浸泡完成后,将杨梅酒过滤,装入干净的瓶子中保存启用。看着自己亲手泡制的杨梅酒,成就感绝对不输米其林大厨,从选材到封存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仪式感,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美味,正是快节奏生活里最治愈的调味剂,杨梅酒并非仅供品尝,其功效亦不容忽视。在炎炎夏日,适量饮用杨梅酒不仅能预防中暑,还能生津止渴、调和五脏、清洁肠胃,也承载着我对夏日最温暖的回忆。
午后,阳光愈发炽热,蝉鸣也愈发响亮。此时的杨梅林,仿佛被笼罩在一层金色的纱帐之中。微风拂过,枝叶沙沙作响,杨梅在枝头轻轻摇曳,像是在向人们展示它们的娇艳与成熟。坐在树下,听着蝉鸣,看着眼前的美景,内心无比宁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在这里,仿佛时间都放慢了脚步,只剩下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杨梅林上,为整个林子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蝉鸣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蛙声和虫鸣。此时的杨梅,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神秘而迷人。它们像是沉睡在金色梦境中的精灵,等待着夜幕的降临。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月光如水般洒在杨梅林上。蝉儿们停止了歌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杨梅树在夜色中静默伫立,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夏日的故事。而那一颗颗杨梅,在月光的轻抚下,仿佛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诉说着它们与夏日的不解之缘。
蝉鸣声声,杨梅红透。这夏日的馈赠,不仅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岁月留给我们的珍贵记忆。在这蝉鸣与杨梅交织的时光里,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蓬勃与美好,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愿每一个夏日,都能与蝉鸣相伴,与杨梅相拥,在这炎炎夏日里,寻得一份清凉与甜蜜,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