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梦依依到谢家 ——诗词里的梦境
文/罗兆熊
梦,是现实的折射,是心灵的低语,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诗词的长河中,曾有无数诗人用梦书写着自己的思念、壮志、忧愁与渴望。
爱情,是梦境中永恒的主题。韦庄在《女冠子·昨夜夜半》中写道:“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 这是一场甜蜜而又惆怅的梦,梦中与爱人重逢,醒来,才惊觉一切不过是虚幻,心中的失落与思念愈发浓烈。这梦,是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与眷恋。
月色漫过唐朝的檐角,“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柔情似水,惆怅满怀,梦魂绕遍回廊,倚尽阑干,却只能失望地徘徊,追忆。
月光照进宋朝的轩窗,苏东坡在密州梦见亡妻,明知"纵使相逢应不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却期盼用文字的平仄搭建鹊桥,让生死两岸的灵魂在词章里重逢,照亮阴阳相隔的茫茫长夜。
友情,也在梦境中绽放出温暖的光芒。元稹与白居易的友情在诗词中熠熠生辉。白居易因思念元稹,多次梦到他,写下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元稹收到信后,感慨万千,回赠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这梦,是友情的见证,是对远方朋友深深的牵挂。而白居易在元稹病逝后,写下《梦微之》:“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人生的无常与友情的珍贵在这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国仇家恨面前,梦又成了诗人抒发壮志豪情的舞台。辛弃疾一生渴望收复山河,可无奈壮志难酬。他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醉梦中,他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场,弯弓射箭,奋勇杀敌,一心只为了完成君王的天下大业。可当梦醒,面对的却是白发苍苍的自己和依旧破碎的山河,心中的悲愤与无奈令人动容。
陆游也是如此,“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虽年迈体衰,卧病在床,但心中的爱国之情从未熄灭。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梦到自己穿着铠甲,骑着战马,在北疆的沙场上奋勇杀敌。这梦,是诗人的爱国情怀,是他们对国家深深的热爱与担当。
诗人们都是执着的捕梦者。李太白抓取五色云霓,将天姥山抟成蓬瀛仙岛,在梦里走完了跌宕一生。“古来万事东流水”(《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样的梦境是青铜镜,照出长安酒肆里醉眼朦胧的诗仙,如何在清醒与迷离之间叩问永恒。
纳兰容若在藕花深处追忆少年游,李清照在疏雨梧桐里寻觅金猊香暖。李煜在“在昨夜梦魂中”畅游上苑,那些支离的、绚烂的、哀婉的残梦,经过时光的淬炼,竟凝成比真实更真实的永恒。
此刻吟诵"庄生晓梦迷蝴蝶",恍然惊觉:每一个平仄流转的诗句,其实都是缀满星辰的梦境碎片,它们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将中华文明的浪漫与哲思,化作永恒的精神图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