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发人深省的小说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陶玉山

《弗兰肯斯坦》是有“科幻小说之母”称誉的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在她21岁时、也就是1818年出版,被公认为世界上首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长篇小说,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小说之一。玛丽·雪莱用她的生花妙笔编织了一个属于她的神奇的世界。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已经被翻译成10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弗兰肯斯坦也成为英语中“恐怖”的代名词。
该小说讲述了热衷于生命起源的生物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试图征服死亡,创造一种新的生命。对他来说,科学就是能够给人类上帝般力量的知识的汇合。经过多年的废寝忘食,不顾健康以及远离亲朋的潜心研究,终于发现了创造生命秘诀。他怀着犯罪心理频繁出没于住所附近的藏尸间,在古老的实验室里,他上演了最惊悸的造人术:用不同尸体的各个零碎部分拼凑成一个身高八英尺的巨大人体。当这具怪物终于获得生命睁开眼睛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不仅厌恶他那丑陋的狰狞面目,而且被吓得弃之而逃,从此陷入无边无际的恐怖与痛苦的深渊。而这个丑陋的怪物却紧追不放地向他索要女伴、温暖和友情……由此,接踵而来发生了一系列离奇诡异、匪夷所思的悬案和命案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出现的人物是探险家罗伯特·沃尔顿。他正在去北极探险的旅程中。他写信告诉自己的姐姐说他特别渴望能够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在第四封信中,他告诉姐姐自己在浮冰上发现了一个饥寒交迫、虚弱不堪且奄奄一息的人,他把这个人救上船,并且把他当做自己寻觅已久的朋友对待。这个被救的人就是维克多·弗兰肯斯坦。他向沃尔顿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小说的情节故事由此缓缓展开……
越是高超的作家,文笔就越朴实。她的文字拥有治愈人心的强大魔力。《弗兰肯斯坦》是一部典型的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的小说。整个故事由四封信组成,以第一人称视角层层推进,在一个又一个悬念中,让怪物与人类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荒诞中带有人生俗世哲理,给读者带来扑朔迷离、一言难尽的感受。另外,在叙事方面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叙事时间巧妙运用;怪物与人类之间的对话非常经典,给人一种特别有诗情画意和富有趣味的别开生面的感觉,可读性与吸引力极强,读后回味无穷。
整部小说情节跌宕、诡异,气氛阴森、恐怖,处处弥漫着伤感与绝望交织的气息,读来令人恐怖又叹息,并陷入深深的沉思。蒙田说:“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一个人对什么产生兴趣,与他的智商大有关系。执念是轮回的枷锁。善待已经拥有的东西,是一个人走出妄念的开始。让我们真切地认识到弗兰肯斯坦最大的罪恶不是制造了这个巨大的怪物,而是他沉浸在一种自高自大、对自我的盲目崇拜和由此而来的狂热中不能自拔,忽视了生命本身的价值。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的死虽然令人唏嘘不已,又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因为他盲目追求科学而引发灾难,引火上身在所难免。他的人生悲剧充分说明了“困住我们的从来就不是能力,而是固执的偏见和过早设定的自己。”心若不能觉醒,人便失去价值;没有光的时候,连影子都会离开你。小说还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其深远的影响涉及哲学、文学、影视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更有评论家认为,早在两个世纪前,玛丽·雪莱就预见了克隆人的可能以及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玛丽·雪莱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引人入胜的情节细节精心塑造了一个叛逆的怪物形象。他虽然面目丑陋,但勇敢机智、颇具爱心,对人类充满了善意与好奇;尽管他生来就被主人冷落嫌弃,甚至被遗弃,受到了很多不公平待遇,但他仍然关心和同情处于社会底层的贫穷老百姓,为他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他甚至还救了一个落水的女孩……但他的行为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和接纳,而是看到了人类对他的恐惧、厌恶和歧视,甚至有人扔石头打得他遍体鳞伤。这使得他心灰意冷,在孤独与绝望中走向邪恶的反叛,接二连三地直接对他的制造者弗兰肯斯坦进行残忍的复仇……最终,制造生命的人反而成了被制造者追逐吞噬的猎物,复仇与猎杀交织,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忧愤,心力交瘁,死在复仇的路上。而他制造的怪物也在痛悔与生不如死的深重绝望中,消失在茫茫无边的黑夜中……
刚开始什么都好,到了最后才发现,不开始最好。《弗兰肯斯坦》不仅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题材的小说,也是一部带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哥特小说,具有非常深厚的意义。她塑造的怪物这个前所未有的形象,不仅不让我们厌恶反感,还对其有几分同情,甚至好感。毛姆说:“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这句话用在怪物身上也是合适的。面目狰狞、灵魂善良的他渴望温暖与爱。他对人类不仅好奇,还非常友好。他竭力想通过具体行动和人类搞好关系;最后他的残忍复仇,因为身体记得每一次伤害。即便这样也只是针对他极为仇恨的弗兰肯斯坦及其他的家人朋友。通过这个人类制造的怪物人物,小说向世人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要有敬畏之情,使人从中获取作者对人类哲学的思考,并得到非常有益的启发。
无效读书,等同于没有读。做到真正的阅读,就得主动去阅读一本书,从“翻书人”变为“提问者”。而要想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最好的方法,就是要去写了下来,写下来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做读书笔记。一些好书,你一旦沉浸其中,就希望故事可以永远继续下去,当它要结束时,总会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怅然若失一般,好久恢复不过来。而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无疑,《弗兰肯斯坦》就属于这样的一部书。
仔细说起来,我不是很擅长推荐书,直到现在我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恰当的方式,去告诉别人这本书如何是好,值得好好阅读。就像生活的意义就在于生活本身。我们吞咽了好多意义,但生活只需要呼吸。当你明白人生毫无意义,才能活出人生的意义。另外,我不习惯把书的主要内容用简单的文字高度概括出来,我想这应该是读者自己探寻的一部分,剧透书的内容就是对读者的不尊重。思来想去,我还是谈一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心得体会比较好。
据说,当年雪莱夫妇和他们的挚友、大诗人拜伦一起出国旅游度假。他们商定每人写一篇小说以此纪念这次非常有意义的度假。最后,只有玛丽·雪莱写出来了,这就是大家后来看到的科幻小说的鼻祖《弗兰克斯坦》……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