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辩第十三》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这是古人借四兽来区分四方的象征。青龙属木,所以对应东方;白虎属金,对应西方;朱雀属火,对应南方;玄武属水,对应北方。风水师将前方称为朱雀,后方称为玄武,左方称为青龙,右方称为白虎,是因为古代建都大多坐北朝南,左为东、右为西,所以借四兽之名来称呼方位。
后人错误地将龙虎视为固定的实体,不论水流的来去方向,只要是青龙边(左)就认为应当高,只要是白虎边(右)就认为应当低。却不知东西南北的方位是固定不变的,不像前后左右的宫位,会随着坐向而转变。比如坐北朝南的建筑,四兽方位固定;但若建筑坐南朝北,四兽方位就会反转——前方是玄武,后方是朱雀,左方是白虎,右方是青龙。
所以讨论宅基左右的砂山,只应探究“上下砂”的实际意义,不必拘泥于“龙虎”的名称。如果水从左方来,那么左方就是“上砂”,右方是“下砂”;水从右方来,右方就是“上砂”,左方是“下砂”。上砂应低弱,低弱则“天门”开阔,能看见水流来向;下砂应高强,高强则“地户”闭合,看不见水流去势,这才是正确的道理。
卜氏说“坛庙必居水口”,正是为了让下砂锁住水流,而与龙虎之名无关。如今的风水师却专以“白虎边是否伤人”为论,这是为什么呢?管公明(管辂)对此已有详细辨析,希望高明的人自行探究其中道理。
解析:
1. 四兽象征的本源:方位符号而非实体教条
起源与逻辑:四兽本是古人用五行(木、金、火、水)对应四方(东、西、南、北)的象征性符号,与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相关。例如“左青龙(东)、右白虎(西)”是基于“面南而立”的方位设定,本质是“方位指代”,而非固定的“左右砂山必须如何”。
后人误区:后世风水师将“龙虎”符号实体化,机械规定“左青龙必须高、右白虎必须低”,忽视了建筑坐向变化(如坐南朝北时方位反转),陷入“名称崇拜”的教条主义。
2. 风水判断的核心:“水流方向”决定“砂山作用”
上下砂理论:作者提出以“水流方向”为标准划分“上砂”与“下砂”:
水从左来:左为“上砂”(水来方向),宜低弱以“天门开”,让水顺利流入;
水从右来:右为“上砂”,同理宜低;
无论水从哪方来,“下砂”(水去方向)必须高强,以“地户闭”锁住气场,避免“气随水散”。
打破左右执念:传统“龙虎高低论”只看固定左右,而“上下砂”理论强调“动态随水”——砂山的吉凶取决于是否配合水流收放,而非名称或固定方位。
3. “天门地户”的风水智慧:藏风聚气的本质
天门与地户:“天门开”指水来方向开阔,象征“气随水入”;“地户闭”指水去方向闭合,象征“气不随水泄”,核心是通过砂山与水流的配合实现“气场凝聚”。
案例佐证:卜氏“坛庙居水口”强调水口(地户)需有砂山(下砂)镇守,与“下砂高强”理论呼应,说明风水的本质是“控制水流气场”,而非纠结龙虎名称。
4. 批判现实误区:反对“符号迷信”,回归自然规律
当时的谬误:文中批判“专以白虎伤人”的说法,指出这类观点脱离水流实际,仅以符号名称断吉凶,是舍本逐末。管公明(三国风水家管辂)曾详细辨析此类问题,暗示真正的风水需“察水势、辨砂形”,而非执着于符号标签。
现代启示:风水的核心是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如水流动向、地形开合),任何理论都需服务于“藏风聚气”的本质。若机械套用“龙虎高低”,忽视具体地形,必然陷入谬误。
总结:
本文通过拆解“四兽”的象征本质,批判了“唯龙虎名称是从”的僵化思维,提出以“水流方向”为核心的“上下砂”理论。其根本主张是:风水判断需“因势制宜”,以“水之来去”定“砂之高低”,而非被固定符号束缚。这一思想延续了前两篇“重实质轻形式”的逻辑,强调自然规律高于人为标签,对破除风水实践中的教条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地理学家、诗人。职业风水师、周易预测者。为皇室风水和玄空风水的嫡系传承人,风水实践以三合、三元、玄空、九星等理论体系为主,尤擅实地应用,主张以三合为体、玄空为用,为实力派风水师,精通山地与平洋两大风水地脉。将周易八卦的象数理法植入风水实践,拓展了风水实地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基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著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心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目前为加密内部资料,尚未公开。其公开著作见诸网络的是《胡成智文集【诗词篇】》。曾在《中国地理》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及地理古籍解析,后因故全部下架。现其部分文稿正陆续在网络公开
风吹麦浪,一年过半。
接下来的日子,别让自己太闲,
好好努力,静待收获。
The wind blows the wheat, half of
the year. In the following days, don't let yourself too idle, hard work,
wait for the harvest.
芒种到了,仲夏夜之梦开始了,柔软的晚风,闪亮的星,雪白的栀子,金黄的杏儿,他们都在讲述着这个夏天该有的故事...
布谷远鸣叫,云雀高声唱,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今日芒种,忙有所获,不负耕耘。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在民间,一些地方流传着芒种日“送花神”的习俗。绚丽的夏花此时渐渐零落了,层层叠叠浓淡不一的绿色,成为芒种的主色调。人们依依不舍地饯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的相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