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官篇》《玉尺经》
以及讲砂法的各类书籍中提到:
文笔峰适宜位于辛位(西方偏北),因为辛位对应天乙、太乙贵人,主出大魁状元;若文笔峰在坤申位(西南方),则称为“讼笔”,主出讼师。天马峰适宜位于乾位(西北)或离位(南方),此为“正马”,必定出公侯将相;若在东方,则为“水马”,主出木匠。印星不宜位于坎位(北方)或离位(南方),否则家中易出盲人或胎儿夭折;游鱼砂不宜位于丑艮位(东北方),否则家中多以打渔或借道谋生(指生活窘迫)。
如今考察发现:南城张状元的祖地,文笔峰在坤位;苏州申状元的祖地,文笔峰在中位(可能指中央或其他方位),可见文笔峰在坤申位反而出大人物的案例很多,何必拘泥于必须在辛位呢?又查福建马尚书的祖地,天马峰在申位;福建王总都的祖地,天马峰在乙位(东方),可见天马峰在东方反而出朝廷高官的案例不少,何必拘泥于必须在乾离位呢?
再查德兴张氏张水南的祖地,穴位前有石印正处于午丁位(南方),家族出了四位神童翰林;我家乡高更部的祖地,印星也在午丁位,却从未出盲人。可见石印只要形状方圆端正,位于明堂内,称为“印浮水面”,世代出魁元,又何必嫌弃坎离位呢?又查玉融商氏的阳宅(住宅)和阴地(墓地)水口处,游鱼砂都在丑艮位,家族出了兄弟三进士;我家乡蔡布政使的祖地,游鱼砂也在艮位,并无借道谋生之人,可见游鱼砂只要逆流向上,填塞水口,名为“禽星守土”,世代产英豪,又何必嫌弃丑艮位呢?
总之,砂形的关键在于:尖、圆、方、正,且朝向有情(向穴场靠拢)为吉;若倾斜、破碎、反背无情则为凶,而方位不必拘泥。杨公说:“山水不问吉凶方,吉在凶方亦富强。急流斜侧山尖射,虽居吉位也衰亡。”这是将砂与水结合而论;又说:“砂如美妇女,贵贱从夫。”所以风水师论砂,应先以龙脉走势推求,再考察砂的形状美恶、性情向背,不可拘泥于方位而断言吉凶应验。
解说:
1. 传统风水理论的“方位执念”与现实矛盾
文中先列举了传统风水典籍中对“砂形方位”的严格规定,如文笔峰需在辛位、天马峰需在乾离位等,认为方位决定吉凶,甚至具体到职业(如讼师、木匠)。但作者通过大量实际案例(如状元祖地、高官祖地)指出:传统理论中被视为“凶位”的坤申、东方、坎离、丑艮等地,反而孕育了贵人贤才,直接挑战了“方位决定论”的权威性。
2. 风水吉凶的核心:“形”与“情”高于“方位”
作者提出判断砂形吉凶的根本标准:
吉砂特征:形状“尖圆方正”(规整、无缺陷),态势“相向有情”(朝穴位靠拢,如“游鱼逆流”“印浮水面”),象征“生气凝聚”“贵人扶持”;
凶砂特征:“欹斜破碎”(形态破败)、“反背无情”(背离穴位),即便位于“吉位”,也会因“形煞”导致衰败。
这一观点强调“因地制宜”,打破了对固定方位的迷信,回归到自然形态与气场流动的本质。
3. 杨公理论的呼应:“山水活法”而非“死局”
文中引用杨公(杨筠松,风水宗师)的话,进一步论证:
“山水不问吉凶方”:吉凶不在于方位名称,而在于山水是否“吉”(如水流平缓、砂形端正);
“砂如美妇女,贵贱从夫”:砂的吉凶需配合龙脉(“夫”),即整体风水格局的协调,而非孤立看方位。
这体现了风水理论中“动态整体观”——方位是“死”的,而山水形态、气场互动是“活”的,需以“龙、穴、砂、水”综合判断。
4. 现实意义:打破教条,重视客观观察
作者的核心意图是批判风水实践中“唯方位论”的僵化思维。在古代,风水常被附会为神秘学说,而本文通过实证案例(状元、进士祖地)揭示:真正的风水智慧在于观察自然形态的“情理”(如砂形是否“有情”),而非机械套用方位口诀。这一思想对现代理解传统风水有启示:任何理论都需结合实际验证,避免陷入教条主义。
总结:
本文是对传统风水“方位决定论”的一次革新,主张以“形”“情”为核心,以“龙法”为根本,将风水从机械的方位崇拜中解放出来,回归到对自然环境“生气”与“和谐”的追求。这种“重实质轻形式”的思维,至今仍具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地理学家、诗人。职业风水师、周易预测者。为皇室风水和玄空风水的嫡系传承人,风水实践以三合、三元、玄空、九星等理论体系为主,尤擅实地应用,主张以三合为体、玄空为用,为实力派风水师,精通山地与平洋两大风水地脉。将周易八卦的象数理法植入风水实践,拓展了风水实地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基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著有《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心得,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目前为加密内部资料,尚未公开。其公开著作见诸网络的是《胡成智文集【诗词篇】》。曾在《中国地理》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及地理古籍解析,后因故全部下架。现其部分文稿正陆续在网络公开
风吹麦浪,一年过半。
接下来的日子,别让自己太闲,
好好努力,静待收获。
The wind blows the wheat, half of
the year. In the following days, don't let yourself too idle, hard work,
wait for the harvest.
芒种到了,仲夏夜之梦开始了,柔软的晚风,闪亮的星,雪白的栀子,金黄的杏儿,他们都在讲述着这个夏天该有的故事...
布谷远鸣叫,云雀高声唱,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今日芒种,忙有所获,不负耕耘。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在民间,一些地方流传着芒种日“送花神”的习俗。绚丽的夏花此时渐渐零落了,层层叠叠浓淡不一的绿色,成为芒种的主色调。人们依依不舍地饯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的相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