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仁草原
王慧仙
我的故乡坐落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上,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它既是中国藏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大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馈赠。星罗棋布的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迭部县、舟曲县、玛曲县和碌曲县七县(市),每一处都蕴藏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散发着无尽的魅力。
尤其是玛曲县,那里广袤无垠的草原连绵起伏。那自幼耳熟能详的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正是对这片壮丽景色的绝佳写照。我的三舅舅便在那浩瀚的玛曲草原上,牧养着他的羊群与梦想。我曾无数次憧憬亲睹那草原的壮美风光,然而,舅舅在世时,这份心愿终成未竟之缘。
观赏老舍笔下的内蒙古草原,勾起了我往昔对草原的遥想。去年重返故乡,我有幸探访了美仁草原。那里的天空格外晴朗,呈现出不同凡响的澄澈蔚蓝,空气异常清新,绿草如茵,延绵不绝。白色的羊群在草原上时隐时现,宛如在无边的绿色绒毯上绣缀了一朵朵洁白的牡丹。我不禁泪眼婆娑,因为母亲昔日的昵称正是“白牡丹”,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我在迷蒙中努力挣扎,继续沉浸于老舍字里行间描绘的内蒙古草原。
同样吸引我的,是马群或奔腾疾驰,或静默伫立,仿佛在细细品味草原的无限意趣;牛群则悠然自得地咀嚼草料,偶尔发出一两声洪亮的哞叫,将沉思的牧民从遐思中唤醒,引领它们前去饮水和歇息。在美仁草原,我仿佛聆听到了历史的回声,触摸到了岁月的沉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藏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每一片草叶都见证着他们的坚韧与不屈。我看到牧民们在草原上放牧,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恪守着古老的生存法则。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深情,令我深深动容。
我漫步在草原上,被这里的宁静与美丽深深攫住。远眺巍峨壮观的雪山与蓝天相接,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我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恢弘壮美,也体悟到了藏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深邃智慧。他们懂得顺应自然,尊重生命,这份智慧与态度令我肃然起敬。在美仁草原,我看到了牧民们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他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用最真诚的语言讲述着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真诚热情打动了我,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也深深感染着我。

美仁草原,不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更是一段鲜活的历史,一种深沉的文化,一份浓烈的情感。在这里,我寻得了心灵的慰藉,也重新认识了故乡的至美。这片草原,如同一首无言的诗,让我在其中找到了归属,也让我对这片土地生发出更深的理解与敬意。
老舍笔下1961年的蒙古包与当今的现代化牧民帐篷相较,其差异可谓迥然不同。置身于我所探访的美仁草原,但凡有牧民定居之处,举目远眺,便可见五彩缤纷的走廊点缀其间,帐篷色泽明艳,光彩熠熠。帐篷的布局与设计也彰显出牧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它们不仅实用,更融入了现代审美与环保理念。例如,一些帐篷采用了可回收材料,既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又体现了牧民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重视。帐篷内部,现代化的家具和生活设施错落有致,从舒适的床铺到便捷的厨房设备,都标志着牧民生活品质的显著改善。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牧民的生活条件,也促进了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其生活方式更加多元而现代。

美仁草原不仅是自然与人文的瑰宝,更是藏族人民智慧与坚韧的象征。这片草原,如同一幅生动的长卷,铭刻着历史的印记与时代的步履,展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图景。让我们共同珍视并守护这片美丽的草原,让它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继续诉说着属于它的不朽传奇。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王慧仙,退休教师。爱好写作、绘画、旅游等。早年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上海“母亲陵”》曾获奖。近年,相继在《茌平文苑》发表散文、诗歌若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