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第六届“牛肝菌杯”征文作品选登:
牛肝菌的烟火气
钱坤忠
2023年7月6日时任美国政府财长耶伦来华访问,当天美国政府驻华使馆也许知道耶伦对我国云南野生菌菇情有独钟,特地安排在北京三里屯的一家云南菜馆“一坐一忘”集体就餐,为耶伦团队接风洗尘。据说额外点了四份牛肝菌“见手青”。她使用筷子很熟炼,看来耶伦平时没少吃中餐,更有趣的是,她还点了一杯灵芝茶。后来美国CNN一档栏目记者专访了耶伦,她笑着回忆了自己访华时品尝云南菌子的特殊经历,对这种牛肝菌的美味仍在她味蕾上滚动,念念不忘。
世界上有四大名菌,牛肝菌就是其中之一。我国云南野生菌资源丰富,历史上被称为“中国野生菌之乡”。美国财长耶伦爱吃云南菌菇,引发了热议,甚至带火了牛肝菌这道菜肴和云南餐馆,耶伦和善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昆明工作的妻弟多次邀请姐姐和我有空去云南旅游,并陪我们一起去西双版纳。盛情难却,十多年前,我们飞抵昆明。当晚妻弟请我们品尝了一顿野生菌菇宴。别的我记不清了,其中有一盘牛肝菌印象深刻。那种菌肉肥厚,口感细腻,鲜嫩爽滑,香气独特的美味令我难以忘却,回味无穷。本来我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美食,于是担任上海汽车云贵片区销售经理的妻弟,给我们上了一堂云南野生菌菇特别是牛肝菌的知识课。还特地安排了一次别开生面采摘牛肝菌的体验活动。
第二天早晨,妻弟开车二小时左右,与我们一起来到一座山脚边,走进了浓密的树林。雨后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当我们在一棵松树下,在松针落叶间,发现有一朵牛肝菌静静地躺着,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还有独特的香气,我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在山林间看到牛肝菌,第一次亲手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入一个小篮中,云南民间视为“山中精灵”。这是大地对我们的馈赠。晨露中破土而出的金贵菌菇,或白或黄,或黑或紫,菌盖圆润如伞,有的像牛肝般敦实,有的则细长如竹。圆柄粗壮如柱,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采摘时,我们向当地人学习不破坏菌丝,采毕,我们用泥土覆盖住菌丝,让它们来年继续生长。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体现了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菌子的香气飘散在山林间,也飘散在村民们的笑脸上。整个上午我们虽然只采摘了8朵牛肝菌,但是我们的乐趣是无穷的。
从云南旅游回来已有多年了,但被誉为美食翘楚、菌中之王、肉质肥厚、形如牛肝的牛肝菌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软脆柔润、垂涎欲滴、肥润滑爽、鲜香醇厚的牛肝菌美味汤汁,依然留存在我的舌尖上。
世间真是无巧不成书。对西双版纳具有浓厚情怀的上海宏博集团副总石建同曾经是西双版纳的知青,与出生在云南山区长大的科学家纪开萍老师怀揣着要让珍稀的野生牛肝菌走进寻常百始家的理想不谋而合,深深融合叠加在一起,默默共生。他们成立了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奏响了时令山珍一年四季走进千家万户的交响序曲,开始了从实验室到百姓餐桌的远征。经过上千个日日夜夜在实验室不断的探索和蹲守菜市场,无数次失败的打击,反复实验,2015年纪开萍团队终于完成了对黑牛肝菌人工驯化,品种改良,种质保藏,良种培育以及工厂化栽培全套技术体系的研发,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家鲜牛肝菌和保藏及工厂化栽培研发、生产基地。
作为文笔精华研究会的成员,我有幸参加了今年6月26日在建国宾馆“牛夫人·牛肝菌”杯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的启动仪式。在征文启动仪式大会上,我听到了石建同先生亲口讲述的“三顾茅庐”的生动经历,我为这位伯乐深表敬意。我也在大会上听到了科学家纪开萍老师在漫漫长夜里青灯苦守求索的感人故事。如果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吃饱,那么纪开萍的牛肝菌技术让中国人吃好,让曾经的奢侈品变成大众消费品。那天自助餐结束后,在餐厅的一隅碰到了纪开萍老师,一起合影。纪开萍老师非常朴实,毫无架子,似乎刚从云南深山树林走来,我握着她的手,对她只说了一句简单的话:“谢谢纪老师的默默耕耘和付出。”
牛肝菌不管是与山珍同煮,仰或与海味相煨,都能释放出独特的香味。牛肝菌珍贵不仅在于它的美味,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还具有药用价值,在中医中,它甚至被用来治疗一些疾病。这种食药兼用的特性让牛肝菌不仅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生命的延续与健康的守护。牛肝菌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在品尝牛肝菌的那一刻,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山林的呼吸,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回到家中,晚餐我用宏臻公司送给我的牛肝菌做了一道菜肴,与家人分享,烹饪时不断从厨房飘出香味。当我端出这盘牛肝菌时,正如大散文家汪曾祺所形容为“色如牛肝,滑嫩鲜香”,菌肉肥厚紧致,具有坚果香味。口感滑嫩爽脆,入口即化。享用时我感到它似乎不是食材,而是一种生活的诗意,仿佛又使我瞬间感受到山林的清风与露水。这种烟火气从窗口飘出,飘向上海各个角落,飘向全国,飘向全世界。
作者简介:
钱坤忠 一九六九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经济师。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中远海运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全国多种报纸杂志发表专业文章和文学作品。
曾四次获得全国诗歌散文大赛金奖和一等奖,获得第三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全国大赛二等奖,并获得202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长三角市民“百名市民作家”称号。
1989年与雷海合编出版了《航海英语应用文指南》,最近几年出版了散文诗歌集《情怀》、散文集《心中的风景》和《岁月的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