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再说琉球群岛
文/戴 志
2025年7月5日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笔者在古玩旧货市场偶遇到一本1947年标注有‘’内部参阅‘’的《琉球》(见图)一书,仔细翻阅后,感觉是本未公开发行、难得一见的具有国家领土、领海方面的史料价值的好资料,便卖下来研究了一番,笔者认为,时值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有必要重提琉球问题,有利于当下警醒广大青少年不忘国耻,牢记使命。
《琉球》书中记述了群岛勘测数据等详情。关于二战后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及1947年民国政府相关勘测,结合历史背景、国际法理及具体史实综合分析,以下从几个维度浅说《琉球》一书出版的前后历史背景。
一、二战前琉球群岛的历史归属与法理基础
明清时期的宗藩关系
琉球群岛自明朝起成为中国的藩属国,明政府赐姓“尚”,琉球定期向中国朝贡,接受中国册封,双方形成明确的宗藩关系及文化、政治联系。这种关系持续至清朝,直至1879年被日本武力吞并,改为“冲绳县”,史称“琉球处分”。
国际法层面的早期依据:19世纪末,日本吞并琉球时,中国清政府曾提出抗议,但因甲午战争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暂时搁置争议。然而,国际社会对琉球的归属在二战前并未形成明确共识,其法律地位仍存在争议空间。
二、二战结束后琉球群岛的国际处置与归属争议
《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的法理框架
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虽未直接提及琉球,但明确了日本需归还殖民时期窃取的领土;1945年《波茨坦公告》进一步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并要求日本放弃“其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琉球作为日本通过武力吞并的地区,其归属需根据战后国际秩序重新界定。
美国的军事托管与战略介入:二战结束后,美军通过军事行动控制琉球。1947年《联合国宪章》将琉球列为“战略防区”,由美国托管。但根据《波茨坦公告》,日本仅“放弃”琉球主权,而非明确其归属,这为后续争议埋下伏笔。美国的托管本质上是军事控制,而非主权拥有,国际社会对此并未形成一致认可。
三、1947年民国政府对琉球的勘测与《琉球》一书的背景
勘测的历史背景与目的:二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及琉球历史上的宗主国,对琉球的归属问题高度关注。1947年,民国政府出于维护国家领土权益、厘清琉球历史与地理状况的目的,组织专业人员对琉球群岛进行全面勘测。此次勘测的核心目标包括:梳理琉球与中国的历史联系、收集地理与人文数据、为后续外交谈判提供依据。
《琉球》一书的内容与意义:该书由民国政府相关机构(如内政部、外交部或学术团体)主持编撰,内容涵盖:历史沿革:详述琉球自明清以来与中国的宗藩关系、朝贡制度及文化交流史实;
地理勘测:记录琉球群岛的地形、岛屿分布、港口、资源等地理信息;人文社会:涉及当地人口、民俗、语言(琉球语与汉语的渊源)及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法理分析:从国际法角度论证琉球与中国的历史联系,强调其非日本固有领土的属性。
该书的出版在当时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以学术形式固化琉球与中国的历史关联,二是为民国政府在国际场合(如与美国的托管谈判、联合国相关会议)争取琉球权益提供了事实依据。
四、后续发展:琉球归属的现实演变与争议延续
美国托管与中日的不同立场;1951年《旧金山和约》中,日本正式放弃琉球主权,但美国未经中国同意,单方面将琉球纳入托管范围。中国(包括民国政府及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不承认《旧金山和约》中关于琉球的条款,认为其违背《开罗宣言》等国际文件精神,属于非法处置。
民国政府在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曾多次通过外交途径抗议美国单独托管琉球,并强调中国对琉球的历史权益;
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次声明反对美国对琉球的控制,支持琉球人民的自决权。
1972年“施政权返还”与主权争议的现状
1972年,美国将琉球的“施政权”返还日本,但并未涉及主权问题。中国政府明确反对这一行为,指出“施政权”不等于主权,琉球的主权归属仍需根据国际法及历史事实重新界定。目前,琉球群岛在实际管理上由日本控制,但其主权争议始终存在,中国从未放弃对琉球历史归属的法理主张。
五、深层思考:琉球问题的历史本质与现实影响
殖民主义遗留问题的国际法审视;琉球问题的核心是日本殖民扩张的历史遗留问题,其归属应基于“恢复原状”原则(即归还被侵略前的合法归属)。《开罗宣言》等文件确立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法理基础,而美国对琉球的托管及“施政权返还”本质上是冷战时期的战略安排,并未解决主权争议,反而掩盖了历史正义。
对东亚地缘政治的影响;琉球群岛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亚海上交通要冲,美国在琉球的军事存在(如冲绳美军基地)及日本对琉球的实际控制,始终是影响中日关系、东亚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从历史维度看,厘清琉球的归属不仅是对历史正义的追求,也关乎战后国际秩序的合法性与地区和平稳定。
1947年民国政府对琉球的勘测及《琉球》一书的出版,是中国作为历史宗主国维护领土权益的重要举措,从历史、地理、法理层面夯实了琉球与中国的联系。尽管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导致琉球目前由日本实际控制,但其主权争议从未消失。这一问题的解决,需回归《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的精神,尊重历史事实与琉球人民的意愿,方能实现东亚地区的历史正义与持久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