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宁老城各大家族家庙
(二)
张泽武整理
洛宁县老城为千年古城,唐宋以来为永宁县治所在地,有1600多年建城史,世称“书城”。洛宁县老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众多。自古以来,有许多名门望族迁居于此,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在此留下了许多大宅院,以及与姓氏有关的地名。二十多年来,我做了初步调查,在采访张氏文化的同时,对洛宁县老城与姓氏有关的地名以及家庙、祠堂,也做了初步探讨分析,归纳整理于后,由于年代久远,多种说法并存,请知情者补充完善;若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祠堂,是存放家族亡故先祖牌位、举行家族内各种仪式或处理家族事务的场所。
家庙即儒教为祖先立的庙,属于中国儒教徒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祀祖先的场所。上古叫宗庙, 唐 朝始创私庙, 宋 改为家庙。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文潞公作家庙,求得唐杜岐公旧址。”
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祠堂、家庙,是同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
宗祠是儒教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事务活动的地方。“祠堂”一名最早出现于汉代,从秦汉到北宋,有资格建祠堂的不是王公贵族,就是士大夫官员,民间不得立祠。南宋时,理学家朱熹著《家礼》立祠堂之制,创制祠堂以敬祖,民间祠堂已有所发展。
祠堂的建筑,大多讲究风水,通常是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将旧房改建成祠堂;一些家族建宅时,往往先建祠堂。
明代颁布《圣谕六条》,要求百姓“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并逐渐放宽了民间立祠的限制。民间宗祠真正合法化的契机是明嘉靖年间的“推恩令”,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月,礼部尚书夏言奏请嘉靖帝“推恩”放宽官民祭祖规定,获得批准,史称“推恩令”,也被视为对民间敬祖立庙的承认。祠堂才逐渐走向民间,成为各姓族人敬祖议事、教育族人、弘扬社会价值观的场所。
据清初《光泽县志》载,当地“从前各族宗祠无几,近数十年,凡聚族而居者,城乡多各建祠。春秋祭祀,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贤,颇有追远睦族遗意。”
在明代,洛宁县境内宗祠较少,至清代中期以后,洛宁县各大家族纷纷建立宗祠,尊族敬宗,追远睦族。
在明代,永宁县城只有一座祠堂,那就是张中丞祠。其余祠堂和家庙都是清初以后所建。
在明清时期,洛宁老城各大家族的祠堂、家庙共有九座,分别是:张中丞祠、锁公祠、金氏祠堂、赵氏祠堂、吴氏家庙、金氏家庙、梅氏家庙、王氏家庙和孟氏家庙等。
2.【吴氏家庙】: 位于永宁县城西大街西北隅吴家胡同。其地在今洛宁老城西大街吴家胡同之北吴家疙瘩。相传在清代中期,吴氏家族创建吴氏家庙,民国年间被毁。
3.【金氏祠堂】: 位于永宁县城西大街西北隅金家胡同。其地在今洛宁老城西门内金家胡同东侧,是洛宁老城西街金氏家族建立的祠堂。解放后被洛宁县政府征用,为洛宁县文化馆所在地,文化馆搬迁后,金氏家族重修祠堂,是金氏家族祭祀先祖的场所,现今保存基本完好。

金氏祠堂正殿
金氏祠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城关镇西街村老城原县文化馆院内。该建筑坐北朝南,现仅存正殿。面阔3间,进深3间,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房顶花脊动兽全毁,两端鸱尾已残,比较破烂,梁架保存较好,彩绘比较清晰。
单檐下有卷云斗拱,梁架为五架梁带前后廊。西为群众住宅,东为文化馆家属楼,南为街面房,北为群众住宅,现为金氏家族拜祭祖先所用。洛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新发现。

金氏祠堂梁架

金氏祠堂主脊

金氏祠堂木雕饰件

金氏祠堂斗拱
4.【锁公祠】:位于永宁县城西大街北,永宁县儒学西。原址今洛宁县第二实验中学西侧。锁公祠为在礼村锁氏家族锁青缙所建立的祠堂。
相传为清朝康熙年间创建。解放后被占用,后被拆毁。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二记载:“锁公祠”“在黉宫右,祀湖广长沙道锁清缙。”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四 人物志 记载:
“锁青缙,字荩之,明崇祯丁丑进士。顺治二年,补兵部车驾司主事。戊子出为湖广巡察司佥事,分巡长沙道。楚南多狡寇,出没无常,缙运筹帷幄,两月平之,万姓咸赖以安。祀乡贤。”
5. 【赵氏祠堂】: 位于永宁县城到东大街礼仁巷西。清朝时期,永宁县城赵氏家族建立的祠堂。原址在今洛宁老城东大街王五量贩。洛宁老城赵氏家族是吴村赵氏家族支系。解放后被洛宁县政府征用,为洛宁县一区区政府所在地,后为城关公社所在地。至今赵氏祠堂正殿尚存,基本完好。今为王五超市占用。创建年代不详。
赵氏祠堂位于洛宁老城兴宁东路南侧,坐南朝北,现存面阔五间硬山式砖木结构正殿一座,主脊垂脊无存,上盖经过修复。单檐下有斗拱,雕刻有龙纹、花纹等图案,雕刻精细、做工精美,柱头为龙首纹,前墙有木制雕花门窗,梁架为五架梁带前廊,地基为青石条所砌。该建筑为清代建筑。
6.【金氏家庙】: 位于永宁县城东大街礼仁巷东。原址在今洛宁老城东大街礼仁西巷东,是洛宁老城东大街金氏家族的家庙。民国时期田和甫住宅与之相邻。田和甫,民国年间任济汴中学校长。金氏家庙在田和甫住宅附近。解放后,金氏家庙被拆毁。
7.【梅氏家庙】: 位于永宁县城东大街礼仁巷西。原址在
今洛宁老城东大街礼仁西巷西侧,是洛宁老城梅氏家族建立的家庙。洛宁老城梅氏家族是梅窑梅氏家族迁徙于此立族,聚族而居,繁衍成族。解放后为洛宁县一区区政府所在地,后为城关公社西院所在地。梅氏家庙在赵氏祠堂西侧。2000年被拆毁。
8.【王氏家庙】: 位于永宁县城东门外。原址在今洛宁老
城兴宁东路北侧,东关窑涧河东王家胡同西侧,是洛宁老城王家胡同王氏家族建立的家庙。王家胡同王氏家族是山后王氏家族的支系。明朝中期迁此立族,世居于此,聚族而居,繁衍成族。解放后,王氏家庙被占用,为王氏家族后裔住宅。2020年王氏家庙被拆毁。
9.【孟氏家庙】:位于永宁县城东门外。原址在今洛宁老
城兴宁东路北侧,东关窑涧河东王家胡同王氏家庙西侧,是洛宁老城东关孟氏家族建立的家庙。东关孟氏家族为西陶峪孟氏家族支系。1985年孟氏家庙被拆毁。
另外洛宁县老城还有为历代永宁县知县有政绩的建有个人专祠以及历代先贤祠庙。
据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二 “建置 祠” 记载有:
【孔庙】:即文庙。原址今洛宁县第二实验中学院内。




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卷七 学校志
民国六年《洛宁县志》卷二 祀典 记载:
“旧制学宫,建立文庙,大成殿中为殿庭是为大成殿,东西列两庑,前为戟门,又前为棂星门,为泮池,南临通衢,为大成坊,衢南为教化无穷坊,坊以北长垣如矢,直抵戟门,门南设东西门,东曰圣域,西曰贤关,殿内中间奉至圣先师孔子神位。”

【赵清献公祠】:旧志:在县治西,遗址尚存,东郭外有万历中知县刘应遇所立碑云:赵清献公旧治。
【五贤祠】:旧府志:元薛友谅建,祀文潞公、司马温公、程明道、伊川、邵康节五先生,在洛西书院孔子燕居堂之左。今废。
【二妙祠】:旧府志:祀薛文靖公及其子友谅,在洛西书院孔子燕居堂之左,明末寇乱毁。
【秦侯祠】:旧府志在县西。
【贾侯祠】:旧志:祀知县贾宗悌,在东关文昌阁东。
【刘侯祠】:旧志:祀知县刘应遇,在西关。
【佟高二公祠】:在学宫左,祀知县佟赋伟、高式青。
参考书目:
1. 清顺治十四年《张氏家乘》
2. 清顺治十年《永宁县志》
3. 清康熙三十一年《永宁县志》
4.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
5.民国六年县志《洛宁县志》
6.《徐氏家谱》、《梅氏家谱》、《金氏家谱》《赵氏家谱》、《张氏家谱》、《锁氏家谱》等。
7.调查采访资料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成功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2024年8月再次当选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