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义先生的诗和远方
高增荣
2019年春季,我在秦都花苑水系广场学习打太极拳时,认识了张忠义先生。张先生鹤发红颜,声音洪亮,有运动天赋,太极拳打得倍好,我很羡慕他。我是初学者,跟在他们后边模仿、比划,动作生硬可笑,更加衬托出了他拳姿的优美。
之后,见面越来越多,我了解到他是白鹿原蓝田县寇家村人。我也是白鹿原人,我俩的故乡虽相距数十公里,但也算是同一地域的乡党,这就显得更加亲切了,进一步增近了我俩的友谊。
渐渐地,我了解到,张忠义先生是一位多才多艺、不甘平凡和寂寞的人。他酷爱写作,书法写得龙飞凤舞,绘画也是一把好手,尤其擅画山水。他年逾七旬,在退休的十余年时间里,没有自甘沉沦,而是在不懈地追求,他是一个心中是有诗和远方的人。
不久,他赠送我一本他写的个人回忆录《人生如茶》,并邀请我参加了该书的出版座谈会。展读这本有五大章二十七万字的自传体文学书,淡淡的墨香,朴实无华的文字,丰富的个人经历,娓娓道来的人和事,浓浓的亲情、爱情和友情,对人生的咀嚼、回味和思考,以及他人生的风风雨雨、经验和智慧,如习习春风,扑面而来,使人得到阅读的快感和文化的浸润。
读完《人生如茶》,掩卷沉思,张忠义先生的文本引起了我的诸多思考,也不乏许多启迪。
就此书的书名,就值得玩味。人生如茶,这里的"茶",无疑是指"茶水"。所谓"茶水",泛指用茶叶泡成的饮用水或白开水。茶水茶水,从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而言,其主体本质是"水"。但它更多的是指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内容的水。张先生把人生比作"茶水",这就是把人生提到了哲学的高度来思考和定义的。这就使我自然地想到了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具有最高尚的道德品格的人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总是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低洼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道德高尚的智者就像水,总是善于选择最合适平安的地位,善于保持宽广深邃的心胸,善于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善于据实说话,说出来就一定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国家,行事善于发挥自己特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具有像水一样与世无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不会招致怨咎。
可见,把人生比喻成"茶",并活成像"茶"一样,虽然平淡无奇,朴实无华,但清淡纯洁,就具有了善良的品质和宽广胸怀,同时也有了有滋有味的生活和高雅的追求。在中国文化中,"禅茶一味”就是一种高雅的追求。其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即在饮茶中追求"禅意",它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方式,更是一种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生活方式。它强调在品茶的过程中体悟禅理,体验人生的三昧和佛学的感悟。茶与禅的结合,体现了“和、敬、清、寂”的精神,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这种文化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品茶中悟道,于柴米油盐酱醋茶中,追求诗和远方。张忠义先生做到了这一点,因而他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上图: 中组部领导在市委组织部领导的陪同下来秦都区委组织调研,张忠义介绍区委知识分子工作
张忠义先生乃1951年生人,他的成长历程,几乎是与新中国的发展过程,同呼吸、共命运的。少年时代的饥饿和贫穷,青年时代的失学和困惑,中年时代投入改革开放大潮,为事业和家庭而担责、拼搏、奉献;晚年时期的幸福的退休生活;社会现象的千奇百怪,遇到的人形形色色,都真实可信,是他写作《人生如茶》的生活源泉。无疑,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也是他对青年一代,对他的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食粮。我尝想,如今的40、50、60后这些过来人,如果能像张先生一样,把自己的经历真实地记录下来,让年轻一代能够看到那个时代的真相,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避免犯"大跃进"和"文革"那样的左倾错误,理性发展,不瞎折腾,我们的国家就会发展得更平稳、更快一些,人民的幸福生活就会更持久一些。这就是老一辈人对历史责任的担当和贡献!
《人生如茶》是张忠义先生在克服了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写成的。它在文字表达方面主要是记录和叙事的方式,没有过多的文学技巧方面的追求,但它的叙述详略较为得当,逻辑清晰,读来轻松快意,很能抓人。尤其是张先生对他老叔父张国贤青年时期投身抗日救国,解放后腰挎盒子枪当法院院长,作为支边干部奔赴大西北,支援新疆建设,筑路架桥,修建水库;仗义疏财,资助贫困学生,帮股友还债,拉她出泥淖,最终好人有好报,晚年收获了爱情,皓首少妻,恩爱有加,成为传奇和佳话。还有老先生晚年学习书法,抄写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挂满屋子,自我欣赏;耄耋之年登山竟然胜过晚辈……以我之见,《人生如茶》在人物描写上,把张国贤老人写活了,非常了不起!
张忠义先生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这就是谦虚谨慎,低调做人。虽然他于五年前就写作出版了《人生如茶》,之后又笔耕不辍,在杂志和网络上发表了数十篇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并在2024年获得《检察文学》颁发的年度最佳小说创作奖;虽然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多次参展,得到好评,多人收藏,但他从不在人前夸耀。当别人夸奖他时,他总是谦虚地说自已是"胡弄呢""不入流"……我想,这就是先生以"茶"自况的一种表现吧。
噢,差一点忘了,多才多艺的张忠义先生的交际舞跳得特别溜!十几年了,他从中华广场一直跳到咸阳西站北广场,结识的舞伴不计其数。只要天不下雨,他无事时,晚上都能在广场上看到他骄健优美的舞姿。广场上女舞伴多男舞伴少,他的身边总是围着几个女舞伴在排队,等着跟他欢快地跳一曲,多么活泼快乐的一个老人啊!此时,张先生贤惠的老伴王改侠老师总是拿着一个小板凳,坐在一旁欣赏他跳舞;他跳累了,陪他坐着休息聊天。多么恩爱的一对老夫妻啊!
作者简介
高增荣,中学特级教师,已退休。酷爱读书写作,吟诗作文数百万字,发表逾百万字;出版教育随笔集《会思考的芦苇》一书,主篇《彩虹学校志》,均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多家图书馆收藏。对书法有兴趣,作品曾在《秦商》杂志发表,忝列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退休后热爱旅游,览大好河山,访人文古迹,品多元文化,味生活真谛,抒真实情感,为文务求真善美,利于丰富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