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身——
在行进延伸的过程中,若两侧没有外山作为护送,就称为「孤单」。然而,如果山脉的起顶处有枝脚(支脉)护卫随从,转身处有尾部的撑托送护,那么龙身本身的自卫能力就强,到头(结穴处)仍会有结作(形成吉地),只是力量稍弱而已。但如果龙身行进时,虽有外山护送,而龙身本身却没有枝节(支脉)和尾部撑托,这才是真正的「孤单」,到头必定没有结作。
所以风水师勘察龙脉时,首先要审视龙身本身是否孤单,不能因为有外山护持就认定是真龙脉,也不能因为没有外山护持就判定为假龙脉。至于「芦鞭」「串珠」等贵格(特殊吉脉),又不能用上述标准一概而论。总体来说,辨别龙身真假的关键,要从落脉(山脉止息融入穴场的位置)处寻找线索,这是不可不知的要点。
详细解说:
一、核心概念解析
1. 「龙身」与「孤单」的定义
龙身:风水理论中,「龙」指山脉的走势,「龙身」即山脉主体的行进脉络,象征生气的流动。
孤单:并非指外山是否护卫,而是侧重龙身本身的「自卫能力」——即是否有「枝脚」「尾撑」等自身衍生的支脉。若龙身光秃无枝、两侧空旷,即便有外山远护,也属「真孤单」,因生气无法凝聚。
2. 「枝脚」与「尾撑」的作用
枝脚:指龙身两侧衍生的短小山峦或支脉,如同人的手臂,作用是「护卫龙身」,防止生气外泄。
尾撑:指龙身转身或转折处的支撑山体,如同尾部的撑托,确保龙身走势稳定,避免「气散」。
若龙身有枝脚、尾撑,即便外山少,也能通过自身结构锁住生气,形成小规模结作;反之,外山虽多但龙身光秃,如同「孤家寡人」,生气无依,难以结穴。
二、理论核心:「内护优先于外护」
1. 为何「本身枝脚」比「外山护送」更重要?
传统风水认为,龙身的「生气」源于自身结构的完整性。外山护送如同「他人辅助」,若龙身本身无枝脚、尾撑,好比人缺乏四肢,即便有外力扶持,也难以自立;而龙身自带枝脚、尾撑,如同人筋骨强健,即便外护不足,也能「自卫生气」,形成有效结作。例如:某山脉虽两侧无远山大河护送,但起顶处有左右短山环抱(枝脚),转折处有山岗撑托(尾撑),则龙身「气脉不散」,到头可能有小穴位;反之,若山脉主体光秃直硬,即便远处有群山簇拥,也因龙身本身「气无所依」,无法结穴。
2. 打破「外护即真龙」的误区
民间风水常误认「外山多=龙脉好」,但原文强调:外护只是「辅助条件」,龙身本身的「自护体」才是根本。如某些「孤峰独岭」,若其自身有枝脚层层包裹(如莲花瓣状),反而是「藏气」的吉龙;而某些「群山簇拥」的龙脉,若主体龙身直硬无枝(如「死龙」),外护再美也是「假龙」。
三、特殊案例:「芦鞭」「串珠」贵格
1. 芦鞭格:指龙脉如芦苇的茎秆,节节相连,粗细均匀,虽看似「孤单」,但气脉连贯,自带灵动之气,无需外护也能成吉地。
2. 串珠格:龙脉如串珠般,山峰高低错落、连绵不绝,气脉在起伏中凝聚,属「贵龙」,外护的重要性相对降低。
这类贵格的特殊性在于:气脉本身的「动态韵律」已满足「藏风聚气」的条件,因此不能用普通龙身的「孤单标准」来判断,体现了风水理论中「变格高于常格」的原则。
四、辨龙关键:「落脉处讨消息」
1. 落脉处的意义
「落脉」指龙脉止息并融入穴场的位置(即「入首处」),是生气凝聚的关键节点。无论龙身是否有外护,最终都需看落脉处是否「气脉清晰」:
若落脉处「脉线细而不断,起伏有势」,即便龙身稍显孤单,也可能有结作;
若落脉处「脉散如鱼网,或硬直如枪」,即便外护齐全,也是「死脉」,无法结穴。
2. 实践应用:如何勘察落脉?
风水师需观察落脉处的「形体」与「气势」:
形体:要求「头圆身肥,枝脚均匀」,避免「头尖身瘦,枝脚散乱」;
气势:要求「脉线蜿蜒入穴,如神龙摆尾」,避免「脉线直硬冲穴,如兵戈犯境」。
这体现了风水「重本质轻表象」的原则——外护是「锦上添花」,落脉处的气脉质量才是「雪中送炭」。
五、理论延伸:传统风水的「辩证思维」
1. 反对机械判断,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原文核心在于打破「唯外护论」的僵化思维,类似辅星水法中「净阴净阳」的机械性缺陷,此处强调:龙脉判断需结合「自身结构」与「外部环境」,不可偏执一端。
2. 「自护体」与「外护」的辩证关系
最优解:龙身有枝脚尾撑(自护体强)+ 外山护送(辅助力足),属「王候之地」;
次优解:自护体强但外护弱,属「小康之地」,力量虽轻但稳定;
最差解:自护体弱但外护强,属「虚有其表」,生气易散,难以长久。
这一逻辑与传统哲学「修身为本,外物为末」的思想相通——自身根基稳固,外部辅助才能发挥作用;自身根基不牢,外部条件再好也无用。
总结
《龙身孤单辩》的核心价值在于:纠正了风水实践中「重外护、轻本体」的误区,强调龙脉自身结构(枝脚、尾撑、落脉)才是辨别的根本。其理论体现了传统风水「由内而外」的勘察逻辑,与峦头派「观形察势」的原则一脉相承,也为后世风水师提供了「去伪存真」的实践方法——即不被表象(外护)迷惑,而以龙身「自护体」和落脉处的气脉质量为判断核心。
【作者简介】胡成智 甘肃会宁县人,地理学家,诗人。职业:风水师,周易预测者。为皇室风水和玄空风水的嫡传,主要以三合、三元、玄空、九星为主导,实地应用以三合为体、玄空为用的实力派风水师,主要应用为山地和平洋风水两大地脉。本人主要结合周易八卦的象数植入化用,延伸了地理实地的综合应用,拓展了风水实地领域的纵深精度!通过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和积累,著有《山地风水辨疏》和《平洋要旨》以及《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心得,全收纳于《胡成智文集(杂篇)》里,目前加密未公布于网端,均属内部资料。见诸网络部分的是《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为公开内容!曾在《中国地理》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和地理古篇解析。由于时政的限制,全部下架!从即日起,部分文稿渐次公诸于网络,还望风水同仁们不吝赐教!
风吹麦浪,一年过半。
接下来的日子,别让自己太闲,
好好努力,静待收获。
The wind blows the wheat, half of
the year. In the following days, don't let yourself too idle, hard work,
wait for the harvest.
芒种到了,仲夏夜之梦开始了,柔软的晚风,闪亮的星,雪白的栀子,金黄的杏儿,他们都在讲述着这个夏天该有的故事...
布谷远鸣叫,云雀高声唱,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今日芒种,忙有所获,不负耕耘。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在民间,一些地方流传着芒种日“送花神”的习俗。绚丽的夏花此时渐渐零落了,层层叠叠浓淡不一的绿色,成为芒种的主色调。人们依依不舍地饯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的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