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浈江走笔·地标巡礼”第四场(大鉴禅寺)获奖作者名单
风采奖(1名)
编号42:《大鉴禅寺》(李学田 广东仁化)
韶阳奖(1名)
编号18:《江城子·大鉴禅寺》(张秋红 河北保定)
大村奖(1名)
编号33:《大鉴禅寺》(李开颜 广东韶关)
学宫奖(5名)
编号3:《大鉴寺》(王小琼 广东韶关)
编号4:《菩提树下的市井钟声》(李丽 广东韶关)
编号30:《七律·市井梵音大鉴寺礼赞》(孙茂文 广东韶关)
编号48:《咏韶关大鉴禅寺》(梁福强 马来西亚)
编号57:《大鉴禅寺》(梅洁 广东乐昌)
入围奖(20名)
编号10:《七绝·大鉴禅寺》(聂党生 江西南昌)
编号16:《与孔子的对望》(林心宁(8岁) 广东乳源)
编号19:《一半化云霭,一半烟火巷》(林沁 广东乳源)
编号20:《大鉴禅寺》(谭金立 山东)
编号21:《大鉴禅寺》(叶涛 广东韶关)
编号22:《七律·大鉴禅寺菩提树下偶得》(曾德 广东韶关)
编号27:《大鉴禅寺的新生》(黄锡元 广东韶关)
编号31:《大鉴禅寺:千年梵音里的时空对话》(谭灯材 广东韶关)
编号34:《菩提树下》(赖虹颖 广东韶关)
编号36:《大鉴禅寺的和美之音》(冯志光 广东韶关)
编号37:《木鱼声漫过佛堂与红墙》(胡裕富 广东韶关
)编号38:《大鉴禅寺,菩提树秘藏的经卷》(黄凤娣 广东翁源)
编号39:《禅脉双辉》(潘玉秀 广东韶关)
编号41:《在大鉴寺,读懂岁月》(华晓明 广东韶关)
编号43:《六片菩提树》(范全 广东仁化)
编号44:《走进大鉴禅寺》(黄月梅 广东仁化)
编号46:《七律·题韶关大鉴禅寺》(白春明 广东乐昌)
编号51:《看见菩提叶子上的风在动》(钟启福 广东韶关)
编号52:《五绝·六祖慧能》(冯伟忠 广东韶关)
编号56:《大鉴寺》(李琼 广东韶关)
南风采禅意 浈水荡诗情
——“浈江走笔·地标巡礼”第四场(大鉴禅寺)获奖作品赏析
作者:罗明生
诗歌擂台争霸赛,正在进行中!
六月是争霸赛的第四场(大鉴禅寺),如六月的天气,热辣滚烫,高潮迭起。
6月7日,作家、诗人们在徐徐南风的吹拂下,到禅意浓浓的大鉴禅寺开展采风,之后,便灵感泉涌,激情创作,积极投稿,在省内外引发了一股小小的热潮,甚至还带动了东南亚华文文学群体。
从月初到6月25日征稿截止,共收诗稿63首。其中,新诗39首,格律诗词24首,分别占62%、38%。许是有采风活动加持,本场赛事,所收诗稿质量明显提高,好作品琳琅满目,这让评委颇感取舍困难。
获得风采奖的是42号作品《大鉴禅寺》,是一首新诗。作者十分老道,讲究技巧。古老的“殿堂”到“唐朝的云烟”,从实到虚;神秘的“祈祷”到现实闹市中“民间日常”,又从虚到实。虚实之间,纵横历史,让千年禅寺、百年菩提,“抚慰浮躁的心灵”,将六祖“佛法在世间”的禅理具象化。最后一节,“菩提树”意象运用尤妙,既呼应惠能“菩提本无树”思想,又以“绿荫”寄托百姓的信仰与感恩。
获得韶阳奖的是18号作品,一首词,《江城子·大鉴禅寺》。作者显然是填词高手,以韶关著名的佛教河流曹溪为引子,将大鉴禅寺的地理、历史、禅理巧妙融合,一气呵成,既有“稻花香”的现世安宁,又有“衣钵藏”的佛门厚重,更以“月照如常”的澄明之境,抵达对佛法领悟。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禅寺的清净与六祖慧能的佛法传承。
获得大村奖的是33号作品,是新诗《大鉴禅寺》。简单四节,每节围绕主题徐徐展开,形成递进式的禅意表达。第一节,以“立在闹市”开篇,强调禅寺虽处红尘,却保持清净庄严,象征禅宗“不离世间觉”的精神;第二节,点明禅宗“不立文字”的特质,强调直指人心的顿悟法门;第三节,以“一花一世界”升华,展现禅的广大与微小的统一;第四节,最终以“一念/即禅”收束,回归禅宗“当下即是”的核心。
获得学宫奖的,有5名,分别是3号《大鉴寺》、4号《菩提树下的市井钟声》、30号《市井梵音大鉴寺礼赞》、48号《咏韶关大鉴禅寺》及57号《大鉴禅寺》。
3号作品新诗《大鉴寺》,以废墟中的佛教场景为意象,通过器物考古学式的书写,完成了对宗教场所的再现,同时还能保留了“收拢”“木鱼”、“远离”“飘散”的传统意境,这确实难难可贵。
4号作品新诗《菩提树下的市井钟声》,以“大鉴寺”寺内佛门修为与寺外市井喧嚣为双重背景,将唐代的钟鼓、武皇的月光、2025年的杀猪刀、菜市场的烟火气排列并置,形成一幅信仰与世俗共生的画卷。
30号作品七律《市井梵音大鉴寺礼赞》,作者擅长运用技法,比如:前后对比(烛烟/钟响、仙山/市井)、虚实结合(“梵音入梦”)、意象选择(清凉、烛烟),描绘城中古寺的静谧与庄严,展现了佛法与尘世的和谐共存。
48号作品七绝《咏韶关大鉴禅寺》,以“法脉-唐风-劫火-菩提”为线索,将寺院兴衰与禅宗精神交织在一起,凝练地概括了大鉴禅寺的历史底蕴。尤其末句,“犹照”与“旧时”所形成的时空穿越,暗示禅宗真如本性,亘古不变。
57号作品,新诗《大鉴禅寺》,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描绘禅寺外在的庄严与内在的灵性,引导读者思考时间、信仰与生命的意义。诗中的禅意与历史感交织,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智慧。
在入围的20首诗作中,有不少好作品,在此不一一点评。
2025“浈江走笔·地标巡礼”擂台赛已经完成4场,还有6场。为了后面赛事的参赛作品能够更多、更好、更规范,我在这里再说两点:一是,不要以AI生成代替创作,而且有的作品AI痕迹实在太明显了; 二是,由于受4到20行的限制,有很多作者创作格律诗词,这是好事,但请一定遵守最基本的格律规则。
在获奖名单公布中,以收稿编号从小到大自然排序方式,确定各奖项之内获奖者排列,排名不分先后。另外,评委团队的作品,一律不参加评奖。
(2025年7月2日)
“浈江走笔·地标巡礼”第四场(大鉴禅寺)获奖作品展示
编号42:大鉴禅寺
李学田广东仁化
古香古色的殿堂
缭绕千年唐朝的云烟
大鉴禅寺镌刻着大唐的荣耀
六祖慧能的趣事在街头巷尾传颂
于岁月的风云中浴火重生
三十六座铜像铸就佛的神圣和尊严
袅袅香火升腾着前来祈祷的善愿
阵阵木鱼声敲打着迟到的觉醒
大鉴禅寺与深山老林无缘
在繁华的闹市走进了民间日常
佛的禅意如缕缕阳光
红尘处抚慰浮躁的心灵
百年菩提树讲述古寺的传说
绿荫下追寻着过往的光阴
一方净土收藏了人间美好的期许
梦里盛开的是朵朵吉祥的莲花
编号18:江城子·大鉴禅寺
张秋红河北保定
曹溪宽广汇浈江,绕禅房,沐清凉。
古刹重光,绿树映檐廊。
六祖法流千载后,钟磬外,稻花香。
当年大鉴启慈航,抚尘伤,振颓纲。
一苇西来,衣钵此中藏。
几次菩提生灭处,窗前月,照如常。
编号33:大鉴禅寺
李开颜广东韶关
立在闹市
从来清净庄严
如灯
照亮迷途之暗
如棒
喝斥愚痴之昧
不立文字
信仰传承千年
顿教行人觅法
于烦恼中
识本来面目
一花一世界
一寺一菩提
悟无所得
是名真得
一念
即禅
编号3:大鉴寺
王小琼广东韶关
香火燃烧信仰
脚步踩裂僧门
佛祖坐在倒塌砖块儿上
硬币铺满荷花簇拥的台阶
废墟墙体,经书在游走
铜钟敲碎的回音
在空中生锈
佛像重新坐好
菩提低垂凝目
写在石头上的青苔
在默默祈祷
那年,雨水很多
袈裟闪烁着光
收拢了僧侣盘根错节的木鱼
也带着钵
远离僧袍飘散的月光
编号4:菩提树下的市井钟声
李丽 广东韶关
唐钟宋鼓的回响仍在砖缝里游走
武皇赐的月光已化成电动车的轰鸣
大鉴寺的脊梁被岁月揉皱、摊平
在菜市场的喧嚣中, 又长出了皱纹
2025年的杀猪刀剁开晨光
一千三百年的菩提树依然茂盛
僧袍与旗袍在巷口交错,像时光拼图
大雄宝殿的明镜,照见香客身影
菜根香善堂静默着
粥锅曾温暖过盛世、灾荒和红尘
暮色漫过围墙时,烟火气爬上了飞檐
风拂过经律论,细数慈悲的年轮
这寺庙从未远离人间
它把沧桑谱成梵音
如涅槃
在新时代,绽放成新的安宁
编号30:七律·市井梵音大鉴寺礼赞
孙茂文 广东韶关
清凉一角城中寺,禅度佛缘有善心。
唯见烛烟燃世载,未闻钟响扰凡尘。
仙山未必兴神庙,市井犹能拜圣恩。
历尽千灾依旧在,梵音入梦伴黎民。
编号48:七绝·咏韶关大鉴禅寺
梁福强 马来西亚
曹溪法脉此间延,一钵唐风镇寺前。
劫火几经烧不尽,菩提犹照旧时禅。
编号57:大鉴禅寺
梅洁 广东乐昌
那一日,你从沉睡中苏醒,
伸展千年腰肢,拂落满身的光阴碎屑。
披着斑驳的袈裟,伫立韶关的土地,
如阅尽沧桑,从容的长者
晨钟在你胸腔闷响,
声声撞碎岁月尘网。
鼓槌寂静中舞蹈,敲出心跳,
唤醒檐下麻雀,惊飞檐角风铃。
那一日,阳光爬上香炉,点燃虔诚的香火,
青烟袅袅,是你与天空的密语。
蒲团褶皱深藏泪与祈愿,
你默默垂目,把慈悲缝进每一寸光影
那一日,古树根须攥紧地下往事,
枝桠向天际舒展,托起片片云影。
落叶旋落,如你随手撒下的箴言,
写满轮回密码,等有心人来拾取、参悟。
那一日,我穿过回廊,轻触木门,
偷听僧房内的诵经,又悄然溜远。
你始终不言,任凭喧嚣与寂静在身旁流转,
守着心底的空明,看尘世如潮涨了又落。
编号10:七绝·大鉴禅寺
聂党生 江西南昌
浈江古寺隐云萝,大鉴禅声渡水波。
半日闲心尘外驻,青山影里涌经多。
编号16:与孔子的对望
林心宁(8岁) 广东乳源
那天
与孔子庙的孔子
四目相对
知识像涌进了我的脑海里
他宽宽的衣袖
像笋芽儿缓缓往上冒
将我卷进
某个遥远的春秋
他温文尔雅
长长的胡子
藏着多少知识
诉说着多少叮嘱
孔子的有教无类
感染着八岁的我
编号19:一半化云霭,一半烟火巷
林沁 广东乳源
红墙外市声浮荡,
寺檐挑起半阙清凉。
菩提叶垂落奇异的掌纹,
脉络间游动着六祖的偈光。
唐时铜镜悬在飞甍上——
水晶钵沉淀千载月华,
则天金箔在香篆里轻飏。
虚云的扫帚拂过弹片,
扫净星辰落进经幢。
行脚僧卸下湘赣的烟雨,
菩提果坠入露水浸润的晨筐。
古根如篆刻入韶阳,
智药的梵香凝成经文。
新叶托起旋转的星盏,
当钟声漫过青瓦:
一半游向云霭的苍茫,
一半溶进巷口早点的甜香。
编号20:大鉴禅寺
谭金立 山东
着一裘素衣
护东西梵音之法
救南北水深火热之中
静坐浈江
度红尘浮躁之心
大鉴江河永固之效
执合十信念
敞开心扉
容纳放下屠刀之举
感化玩世不恭之辈
佛法无边
赎原本善念
进进出出的人群
阿弥陀佛的呢喃
祈泱泱华夏
永离战火
编号21:大鉴禅寺
叶涛 广东韶关
千年前的设坛讲经
一场惊雷,明心见性
他山之石,打磨砥砺
切入腠理的金刚石刀
禅意氤氲缭绕到了今天
在人头攒动的井巷
梵音袅袅,木鱼声声
与一市场的喧闹相和
大鉴,故曰大的镜子
尘世皆是它的影子
非空非不空,非我非无我
无意一束光,有情呈七色
两株劫后余存的菩提树
夏日嘶鸣的蝉,即禅
阳台绽开的第一朵花,即禅
春季榕树飘落与新长的叶,即禅
编号22:大鉴寺菩提树下偶得
曾德 广东韶关
菩提非树影婆娑,明镜无台叶自摩。
闹市钟声穿瓦过,空阶月色与尘和。
风摇古干传心印,露坠新枝解世疴。
若问禅关何处是,一花一刹一恒河。
编号27:大鉴禅寺的新生
黄锡元 广东韶关
宝刹飞檐接住新晴
斗拱漏下的阳光给红墙
镀上流动的金箔
诵经声漫过青苔石阶
在回廊幽径里反复盘旋
檀香蘸着暮色把檐角风铃
写成晃动的诗行
掌心合十时光阴在菩提树上
抽出新芽那些被香火
焐热的祈愿正从碑刻裂缝中
绽出翠绿的希望
此刻钟声漫过千年门槛
寺墙斑驳的褶皱里
正溢出崭新的光——
像晨露一样四季轮回
编号31:大鉴禅寺:千年梵音里的时空对话
谭灯材 广东韶关
晨曦初现,第一缕阳光悄然洒向三江六岸
大鉴禅寺的钟磬
扩散成一圈圈年轮
给寺内两棵来自印度的菩提树干
刻下风动幡动的偈语印记
宋朝的木鱼声回荡在西河的夜空
兴隆街的青石板接住搬迁的香火
惠能的袈裟抖落星辰,朝霞下
我仿若看见神座上的佛笑了
睁开洞察万物的青莲眼
闪烁着生命和智慧之光
此刻,菩提树的根须仍在书写
用繁茂的枝叶标点时光的褶皱
香火在大雄宝殿里缭绕
而风动幡动的真谛,早已在每片叶子上
长成不谢的佛语
在古虞名郡的沧桑岁月里轻轻颤动
编号34:菩提树下
赖虹颖 广东韶关
(一)遇见
行走在人海喧嚣处
在心灵寂静地停留
这一天,我走进了大鉴禅寺
(二)过往
随风跨过门槛,绕过廊柱
轻抚承载岁月的菩提树
某个瞬间,菩提叶突然静止
仿佛时间被按下了暂停键
当阳光穿过繁茂的枝叶洒落大地
伴随着耳边的诉说
闪动的光影浮现这里的曾经
硝烟弥漫下的断壁残垣
直面生死却从不放弃希望的生命
(三)守护
面朝菩提树,酣睡的猫忽然睁开了眼
它的瞳孔倒映着从过往中醒悟的人们
六祖的目光
同样在凝视
守护每一个平等的灵魂
编号36:大鉴禅寺的和美之音
冯志光广东韶关
跨过大鉴禅寺光亮的门槛,
香烛缭绕大殿。
经韵、钟磬,绕梁成烟,
拂过菩提宽厚的叶尖,
向碧空飘散。
步出古刹山门,
市声如河奔涌——
叫卖、车鸣、步履匆匆,
在商铺林立处翻腾。
不远处大成殿,
书声穿窗绕檐,
墨痕沁染的诵读,
随青云盘旋。
凝神处——
梵钟沉静了虔心,
书声承续着唐诗宋韵,
市喧跃动着韶城的脉息。
编号37:木鱼声漫过佛堂与红墙
胡裕富 广东韶关
佛音总能划破寂静
魔力自古不易切断而坚韧
重生的今朝把灵魂与春天续接
一千多年前的始音还象雨丝般滴下
菩提与印度高僧种下不老的奇传
天下著名的南华惠能大师
曾多回颂经讲法
更镀上一层金与光的㨪动
新生代南华法师
续缘坐定静静的日月新晨
木魚声漫过佛堂与红墙
路人听真:敲出沉音而不刺耳
钟声滑出一层层回音
寺庙的序曲,肃穆而端庄
长河中总不缺席的文化,一朵
让国土家园多盖一层秘梦
多少从古而来踩出的脚步声
持重沉长
把佛堂托高拔亮
佛音总是自古不灭而伸长
编号38:大鉴禅寺,菩提树秘藏的经卷
黄凤娣 广东翁源
1
易名,易貌,兴隆街一隅
寺门敞开,门槛低到尘埃里
草鞋鱼贯,粗布衣正摇曳
2
一叶一菩提,一字一哲思
从时光的抽屉里,取出一千三百多年的折叠
熨平褶皱,渡人,也渡神
3
三炷经香燃,一声诵经起
莲花色的木鱼声,渐渐落入平静
香炉,青灯与古佛,只管行注目礼
蒲团环抱双膝,聆听虔诚的祈愿
4
母亲牵着我瓷白的手走进飞檐
我攥着她枯藤般的手走出经幡
青石板把我们的影子,镶入一部无字的爱经里
5
菩提树结子,落地又长出菩提树
叶脉做书签,叶柄揺蒲扇
血肉缝补我从云端跌入谷底的心
6
菩提树下,红尘归处
藏一泓清泉,隐几缕花香,悬一盏心灯
“行至穷水处,忽听樱花撞钟声”
编号39:禅脉双辉
潘玉秀 广东韶关
唐风镌显庆,梵刹立千年。
法脉黄梅固,慧能心印传。
兴隆寻古迹,武水育高贤
劫火涅槃后,菩提守岁烟。
编号41:在大鉴寺,读懂岁月
华晓明 广东韶关
年幼时
父亲常带我穿大鉴寺去市一医院求医
我在大雄宝殿前嬉戏,只当乐园
成年时立于寺门前
游行于一市场与大润发之间
雄心与迷茫,凝成晨风中的剪影
成为父亲重返古寺
上老下小的奔波
推开寺门沧桑扑面,佛语皆成人生真谛
如今陪父亲再临
新漆未改古寺模样
白发父亲廊下闲坐
父子共赏夕阳
过往如潮,心却静若寺中书法
编号43:六片菩提叶
范全 广东仁化
韶州大鉴禅寺的两棵菩提树,
根系发达,树冠宽大,枝繁叶茂,
成为“浈江地标”之一的景中景。
它们从古印度走来,
在寺内一立就已近三百三十个春秋。
菩提树的叶子浓绿、精美,
迎着初夏徐来的清风,
似蝴蝶飞舞,像风筝飘扬。
绿荫下,我轻轻拾起六片叶子,
夹在笔记本,收进了小挎包。
几片落叶也值得收藏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叶子里铭刻了大鉴禅寺的历史印记,
蕴藏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
看似又薄又轻的叶片其实又厚又重。
虽与菩提树是不期而遇,
但我会把菩提叶好好珍藏。
定格六叶各摆一字图,
试着每当遇到困惑之时,
是否能联想起“菩提”“顿悟”和“渐修”。
编号44:走进大鉴禅寺
黄月梅 广东仁化
这里很清净
空气不敢喧嚣
菩提树
感化墙外千年的杂吵
心存善意,天地亦有道
这里很清净
贪欲不来翻闹
积香斋
传承一钵咸菜的味道
自性若悟,尘埃不烦恼
这里很清净
日子自在修行
菩提偈
因果不去叩问应报荣
辱福劳,忘记一一了
编号46:七律·题韶关大鉴禅寺
白春明 广东乐昌
武溪烟锁梵宫秋,唐韵宋风衔古楼。
六祖法音传顿教,则天恩诏赐金瓯。
菩提历劫根尤壮,钟鼓经霜韵未休。
千载残碑凝慧火,至今香火照江流。
编号51:看见菩提叶子上的风在动
钟启福 广东韶关
大年日,提着菜篮子进市场
穿过商业街
绕过农副产品小巷
小步走过大鉴禅寺
市场的吆喝声把年味炸上了房顶
两扇高门隔出一片清静
两棵菩提长出一庭清凉
大鉴禅寺是周边居民佛地
烧一炷香,叩三个头
像是守住了心中庙宇
我和众人一样虔诚,仿佛
能看见六祖的大智慧和
大慈悲
在菩提叶子上飞
编号52:五绝·六祖慧能
冯伟忠 广东韶关
顿悟禅宗旨,南天法雨扬。
千年遗一偈,点亮众心香。
编号56:大鉴寺
李琼 广东韶关
我去过那里。
走进一条小巷,它的两旁开了几间杂货铺:卖鱿鱼,香菇,芛干,海带……
有一间小吃店,卖云吞,蒸饺,粥,汤面……
在它的对面,是大哥大楼,有一个大屏幕,上面放映着密密麻麻的数字,有飘红的,也有挂绿的。他们叫证券市场。
是大隐隐以市吗?
它有一扇双开合的窄门,陈旧的
像某个朝代的遗老
如果,不是朋友提醒,我是发现不了它的。
是谁把它搬到这里,躲过了兵荒马乱,
掠虏,一场大火在嘈杂的,人海鼎沸里,敲木鱼,颂经
要秉持怎样的清心寡欲
有人从窄门进去,从宽门出来
是造化,顿悟,自省。
我像了却了一桩喜悦。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