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砖旧梦:三十年风云录》
文/王平
第一章 集资风云起
公元1986年,东升纺织厂集体宿舍之中,时年十二岁的晓梅伏于双层床铺之上,专注书写作业,而床下隐约传来父母低声却激烈的争论。
“五千?老林,你莫非痴心了?”周淑芬的声音中透露出难以掩饰的颤抖,“我们八年辛劳,仅积攒两千……”
林卫国将搪瓷茶杯重重置于桌面,语气坚定:“此番厂方批予地皮,机不可失!”
三日后,林卫国作为十户职工代表,将四万九千八百元集资款交予财务科。出纳员赵明递来收据时,手指在“用途”一栏微妙地停顿。
“老林,是否需添备注……”
“无需,”车间主任马德才适时出现,亲切地搭住林卫国的肩膀,“厂内自不会亏待自家工人。”
第二章 改制暗涌
时至1996年,厂方破产清算之际,林卫国惊觉集资建房之文件竟神秘失踪。他拦截评估组的吴会计,老人闪烁其词,令他心生疑虑。
“老吴,你我相交三十载……”
“卫国啊,”吴会计突然压低声音,“评估报告我私下抄得一份。”他递来一张皱巴巴的纸,其上赫然记载:“职工集资房十套,价值48万元”。
当夜,林卫国于昏黄灯光下比对文件,发现清算清单中此资产已不复存在。此时,妻子突然按住他的手:“老马来了。”
马德才提携两瓶白酒,笑容可掬:“老林啊,厂改后工作无忧。”
第三章 隐秘较量
2001年,林卫国尾随马德才之子至房管局。透过办事窗口,他隐约听见年轻人对工作人员低语:“父亲请您将这几套房之档案……”
突然,有人拍其肩膀。回首,保卫科长郑勇面色阴沉:“老林头,退休便莫再乱转。”
次日,林卫国于家门口发现死鼠一枚。他默默用铁锹铲起,转身瞥见晓梅携五岁外孙女立于楼道口,孩子惊恐的目光令他心如刀绞。
第四章 正面交锋
2018年纪委接待日,林卫国出示三十年间所积攒之证据。年轻干部小张翻至某页,突然抬头:“此1996年厂务会议记录,您从何……”
“锅炉房,”林卫国指尖烟灰轻轻坠落,“老吴临终前言,重要文件皆藏于废铁桶内。”
第五章 法庭对决
2020年庭审现场,马德才之律师质疑:“三十年前之收据能说明何?”
林卫国缓缓起身,自帆布包中取出一铁盒:“此乃当年装载集资款之饼干盒,盒上留有十户孩童之指纹。”盒盖内侧,十个小指印以蓝墨清晰拓印。
第六章 归途寻梦
2021年清明时节,林卫国携晓梅母女重返红砖房。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厨房墙上之身高刻度依旧清晰。他忽而蹲下,自地砖缝隙中抠出一枚玻璃弹珠。
“这是……”晓梅瞪大眼睛。
“你儿时遗失之物。”老人将弹珠置于外孙女掌心,转身拭去眼角泪水。阳光穿透梧桐树叶,于红砖地面上洒下斑驳光影。

☆作者简介:
王平:一位散文海洋中的掌舵者,在“蓝月亮诗刊”的璀璨星穹下绽放,编织了逾300篇光华熠熠的文章。诸如《墨色行吟》的悠然漫步,《月夜书怀》的静谧低语,《雨夜琴韵》的悠扬旋律,以及自传《童年》的纯真篇章,这些作品犹如星辰点点,照亮了文学的天际。同时,他也是顶端、网易、今日头条【朵朵文学】等平台的特约作家,以独特的文学之光,点缀着专栏的夜空。自1973年高中学府门扉轻合,踏上了东台县林场知青之旅,那是一段以笔为舟,墨海行舟的年月。在那段岁月里,以《知青》为舵,探索青春与时代的洪流,不料这部作品因历史波澜,被公安机关注目审阅,自此散落时光深处,未再归还。直至2011年金秋,退休生活重启笔端,在“蓝月亮导师笔下的世界”重新落墨,寻回往昔文思。
☆投稿须知:
古体诗、现代诗、散文、字画皆可投稿,来稿须为原创首发,且独家授权,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健康向上,力求宣传社会正能量,不得抄袭、涉黄涉暴,文责自负!投稿请附上作者简介及近期美照一张。 已选入本平台刊发作品(阅读量高、点赞量高、有打赏),百度可查!入选刊发作品不要求阅读量,但打赏不能为零,点赞不少于20人,留言不少于15条!不符合规定者,下次不再录用!若还需刊发,请先预付5~10元审稿费、制作费!
☆投稿群号:
QQ 619839125
QQ291207933
QQ1050917436
主编微信:15282989985(不投稿勿扰)
☆郑重承诺:
若符合以上规定者,所选入蓝月亮诗刊作品均推荐到都市头条红榜!你的作品将会被更多人阅读和欣赏!七天内打赏20元以下,作为支持平台经费所用。超出20元的,平台与作者按 3:7分成。热忱欢迎各界优秀的原创诗词者、文学爱好者、爱心人士入驻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