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大伯戒酒
文/方炳祥
一气之下,艾禾久大伯将自己的御用酒杯摔碎,痛下决心戒酒了。
艾大伯年届花甲,在艾垸村的湿地边搞了一个生态农庄。他有两个绰号,一曰“酒仙”,二曰“劝架高手”。关于酒仙这个美名,全村人都觉得名符其实。他每天咪五遍酒,每次二两,准时定量,雷打不动。他咪酒不论地点,有时在家里,有时在水阁凉亭中,有时在葡萄架下。他对下酒菜也不讲究,早晨是一个锅盔包一根油条,有时是一把炒花生,有时是一把炒蚕豆。他有一个扁型的小酒瓶,正好可以装二两酒,他称这是自己的“御用酒杯”,每次咪完之后又灌满散装白酒,拧紧盖子,放进口袋,下次再咪。
艾大伯平时说话粗声大嗓,爱咋咋唬唬,咪了酒之后更是幽默风趣,特喜欢说反话,用替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他称自己吃的锅盔和油条为“甲鱼和鳝鱼”,因为甲鱼是圆形的,鳝鱼是长形的;称炒花生为“麻豆”,因为花生的外壳上布满麻坑;称炒蚕豆为“放炮的火药”,因为吃了炒蚕豆后总放屁。他的名字中含有一个“久”字,“久”与“酒”谐音,因此他平时避讳,遇上需说“酒”字时,就用其它词语代替。比如某天喝得红光满面,老伴关切地问:“你没喝多吧?”他答:“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八加一等于那个,俺是高兴成这样的,没喝多。”又比如某天喝完酒后哼着小曲,老伴问:“你今天怎么啦?没喝多吧?”他答:“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五加四等于那个,俺这是变年轻了,没喝多,你放心吧。”老伴比他小十岁,长相端庄大方,处事从容干练,担任着村里的妇联主任,他平时在家唯老伴之命是从。新冠肺炎疫情第一阶段结束后,国家进行全民防疫,老伴要求艾大伯戒七天酒后再去打防疫针,打完针后再戒七天酒,可艾大伯哪里戒得住,一直拖到最后,在老伴的督促下才笑着说:“好的好的,听俺老伴的,俺不咪了,二七大罢工,二加七等于那个,二乘以七等于十四天,俺戒十四天吧。”人们都说是酒给了艾大伯的力气和灵气,称他为酒仙。
至于劝架高手这个戏称的由来,是艾大伯那天刚在瓜棚里咪完二两酒,从石结巴家的厨房边经过时,听见石结巴的老婆汪熙凤正在数落结巴:“你手爪子痒了是不是?怎么不把自己的手剁掉?偏要去打麻将。几个钱装在口袋里作骚了是不是?偏要输给人家。不准你吃饭!”这汪熙凤说话尖酸刻薄,为人小气,爱计较个人得失,得理不让人,人称“凤辣子”。石结巴平时话语少,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可发起火来却很犟,此时见老婆伸手夺自己的饭碗,就把碗“呯”的一声摔在地上。凤辣子见他摔碎了碗,不依不饶,大骂:“你输了钱还敢摔碗?我叫你摔摔摔……”艾大伯见厨房里传来了扭打声,大喊:“凤辣子快把锅护好,结巴又要砸锅了!”这一喊提醒了结巴,他抄起灶台上的铁锅,一下子摔到水泥地上。艾大伯听了又喊:“凤辣子,我叫你护住锅,你偏要打结巴,你看锅又摔了,这下背时了吧?你快把电饭煲护好,结巴又要砸电饭煲了啊。”这一喊,其实是挑逗,结巴男子汉大豆腐,此时如果不继续砸电饭煲,就显不出英雄气概了。他端过电饭煲狠狠地摔在地上,并骂凤辣子道:“去你妈……妈的!你再骂,老子就继……继……继续砸!”奇怪的是凤辣子没有继续叫骂,而是偃旗息鼓了。艾大伯知道,这并不是她被结巴的发火吓住了,而是怕结巴继续摔东西,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家的钱包。结果,经艾大伯和老伴的劝解,石结巴承诺戒掉爱打麻将的毛病。从此,人们把这次劝架作为笑谈,并戏称艾大伯为劝架高手。
这天,艾大伯干完活回来,正独自一人在厨房里咪酒,听见老伴和凤辣子边聊天边走进了自家的堂屋:
“大妈,听说俺村最后去打防疫针的人都发了200元钱,是真的吗?”
“是的,那是我村给那几个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的特殊照顾。”
“那么,大伯是最后去打的防疫针,他是不是也得到了200元钱的补助呢?”
“没有哇,这是不可能的事。”
“为何他老人家要拖到最后呢?”
“因为他爱喝酒,喝了酒是不能接种疫苗的,所以拖到最后。”
“呵呵,他老人家可以拿这钱买酒喝啊。”
……
艾大伯听到这里,突然出现在她们面前,老伴一见楞住了,凤辣子尴尬了一阵后反应过来,悻悻地说:“大伯,您不是很会说笑话么?还是劝架高手哩。今天是6月3日,据俺所知,这天是当年的虎门销烟日,也就是禁烟节。六加三等于九,依俺看,您还是赶快禁酒吧。”艾大伯听罢满脸胀得通红,气呼呼地对凤辣子说:“俺虽因喝酒拖了防疫工作的后腿,但俺决不会给老伴的脸上抹黑!俺哪里拿过那200元钱的补助了?你既然怀疑俺无钱买酒,俺从此不喝酒了!”他说完,将捏在手上的御用酒杯一下子摔碎了。老伴知道他离了酒就没力气干活,慌忙起身安慰他。
凤辣子见艾大伯真的生气了,不好意思地说了声:“大伯,对不起,俺误会了,请您原谅啊。”然后乘机溜走了。
作者简介:
方炳祥,男,汉族,自1996年开始创作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级各类文学媒体,屡被《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华夏散文诗选》《散文年鉴》《中国当代小说方阵》及各类文学丛书转载。笔名:东方晨曦。目前是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