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图:李叙明
本次初审:江开华
(一)
湘江源
(同韵三首)
李叙明
(1)
湘江万里一瓶装,翠嶂飞泉漱玉凉。
石立云端如鹤瘦,田盘壑谷似云长。
源寻楚地烟霞古,客醉兴安草木香。
且掬清溪研砚墨,好将奇景入诗行。
(2)
满壶碧浪慰诗肠,万里湘江瓶里装。
瀑泻千寻雷隐隐,峰横万仞雾茫茫。
摩崖犹刻前朝韵,耕垄还飘新稻香。
欲问此心何所寄,半瓯山水半瓯乡。
(3)
归来犹带水云长,笔底风雷未肯荒。
五岭松涛千嶂翠,万寻江景一瓶装。
石泉酿酒邀明月,苔径题诗拂晚凉。
莫要此行嫌得少,一瓢收尽楚天苍。
(二)
咏秦家大院
(同韵三首)
李叙明
(1)
最是怡情处,四时皆画图。
不知秦晋事,唯见影踪孤。
屏里留新景,编中忆旧符。
更寻游客迹,每念故人殊。
门巷应无改,光阴却已徂。
斜阳犹照处,不见旧栖乌。
(2)
青苍环抱处,似有旧时居。
烟敛霞光淡,尘封岁月虚。
名乡湘水绕,蔓草旧园疏。
墩石留秦迹,雕檐忆晋储。
残阳铺远路,苔篆印荒墟。
胜境皆佳景,儿孙褔荫舒。
(3)
(入群格)
庭前兰桂茂,白果院边疏。
勋业耀篷户,云龙蟠绣庐。
子孙承祖训,诗韵著新书。
涧浪香盈室,荷风爽入裾。
秋云原野满,冬雪秽污除。
梅蕊凝霜露,幽情入画图。
(三)
古风·离骚体·咏兴安秦家文武双魁
李叙明
帝高阳之苗裔兮,秉秦风而自彰。
袭邹鲁之文脉兮,承孙吴之武章。
纷吾既有此懿德兮,怀瑾瑜而未央。
文能安邦兮武定国,双魁并耀兮世无双!
朝搴阰之典籍兮,夕揽室之芸芳。
笔翰如流兮贯百家,墨池飞霭兮染华章。
对策金门兮动天子,传经绛帐兮育贤良。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独守正而弗遑。
彼文魁者谁子兮?秦氏彦士耀玉堂!
扈从君王以校猎兮,左执弓右佩霜。
驾骐骥以驰骋兮,涉山川而擒狼。
胡尘不敢犯汉界兮,铁衣夜铸昆仑冈。
众皆好逸以安乐兮,独枕戈而待旦霜。
彼武魁者谁子兮?秦家虎臣镇四方!
文兮武兮两相济兮,如日月之并光。
兄弟颉颃争奋迅兮,似鸾凤之翱翔。
彼寻常之富贵兮,岂足比此琳琅?
宁溘死以流亡兮,终不负家国之光!
兴安之水清且涟兮,秦氏之德渊且长。
文经武纬世罕匹兮,千秋万岁永流芳!
魂兮归来瞻旧乡兮,仰双魁之耿耿星芒!
(四)
满江红·湘江源记
李叙明
翠嶂飞泉,悬千尺、龙吟雷动。抬望眼、巨岩嵯峨,俨然天耸。万壑松风摇碧浪,一川烟雨浮云梦。更梯田、叠叠上青霄,如绸涌。
源溯远,湘水共;诗未老,情犹重。叹神工鬼斧,地灵人拱。且把清溪研墨砚,还将峻岭裁诗缝。待归时、笔底起涛声,歌声颂。
(五)
鹧鸪天·咏秦家大院荷塘
李叙明
碧叶连天接画梁,粉苞初绽水云乡。 鱼欣萍碎惊晨露,风送芬芳绕画堂。
穿石巷,过回廊,百年庭院纳清凉。 满眸最是荷姿好,半亩方塘有雅章。
(六)
念奴娇·诗友采风湘江源
(题图)
李叙明
湘江源上,正清溪漱玉,翠峰如簇。石刻巍然书巨字,引得诗朋争瞩。笑语盈坡,衣衫焕彩,醉揽林泉绿。寻幽探胜,此心今日神逐。
遥想灵脉南来,穿岩越壑,万里奔腾速。今日相逢同拾韵,何必兰亭堪续?且共流觞,狂歌醉墨,写尽烟霞福。他年重忆,此情应在峰麓。
(七)
醉花阴·题秦家大院门楣
李叙明
黛瓦参差衔古甃, 苔径侵霜瘦。朱户倚斜阳,灯影摇红,燕语穿雕牖。
利贞分四元亨守, 风雨镌门窦。商道守诚时, 岁岁盈馀, 独对金莲秀。
(八)
沁园春·咏秦家大院银杏树
李叙明
秦氏门庭,银杏参天,古干虬枝。望霜皮黛色,风霜历尽;金绦玉扇,秋意偏宜。王谢堂前,寻常巷陌,阅尽兴衰几度悲。凭谁问,这千年翠影,可记当时?
曾见驷马盈蹊,更文武簪缨世所稀。忆书声朗月,儒风蔚起;剑光寒雪,武库争辉。 石础犹存,雕梁未改,独有仙株伴古扉。 休怅望,有新枝更发,岁岁芳菲。
(九)
沁园春·咏伟人石
李叙明
湘水之源,奇石嵯峨,天铸圣颜。望峰高剑立,眉峦峻拔;云飞冕缀,额角轩然。指点江山,神凝霄汉,恍见当年挥巨椽。造奇石,把人间砥柱,刻上峰巅。
曾经多少烽烟,引星火燎原照大千。忆井冈雷动,赤旗漫卷;延河浪涌,宝塔擎天。两论生辉,五卷醒世,终换人间春色妍。凭谁问?这擎天石像,可撼坤乾?
(十)
沁园春·赞白石英雄吴中柱
李叙明
白石英雄,白竹塘边,英杰擎天。忆少年壮志,推翻帝制;壮年豪气,捍卫民权。护国征袁,丹心铁骨,誓挽狂澜挽倒悬。风云里,看擎天一柱,浩气依然。
一生大义人间,纵马革裹尸返故园。恨袁将窃国,群雄奋起;共和初立,奸佞垂涎。血溅征袍,魂归故里,青史长存万古传。今凭吊,有碑文矗立,浩叹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