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璀璨,必有北辰辉映;艺苑广博,独赖匠心滋养。今有艺坛翘楚,立身于千载文脉之长河,开一代风气之先声。
其腕底风云,既深植于笔墨丹青之沃壤,复能吐纳八面新潮,以铁笔生花,铸就时代气象。作品巍巍乎如青铜之鼎,镌刻民族精魂;浩浩乎若江海奔涌,激荡时代气韵。此非仅为技艺之精绝,更在于以丹青为舟楫,传薪火于未央,使古老智慧焕然新生,令华夏气度磅礴寰宇。
故此丰碑矗立,非关浮名,实乃以生命熔铸的永恒坐标——既铭刻着过往文明的辉煌深度,更昭示着未来艺术的无垠天光。
李国亮,下乡知青,中国杰出工匠艺术家,献礼建国70周年,人民日报有品质的新闻报道。花甲老人李国亮自小痴迷于 这种 “鲁班之技”,岁月也用这种方式雕琢出了他受益终生的“工匠精神”。
自退休后的李老决定"找点事情做",便开启了木雕生涯。他日复一日以刀为笔、以木为纸,从《百子图》到《清明上河图》,从唐诗到高铁,共创作了200余幅作品。 与寻常木雕不同的是,李国亮首创木雕动画,作品内嵌机关,人物场景皆有动态效果,更显栩栩如生,让经典有了更鲜活的灵魂。 如今已经退休的李国亮继续在木头上精雕细琢,他用3年时间雕出了3.6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又用6年时间雕出了有100个活动童子的3.6米长的《百子图》,远近闻名。
2014年,李国亮的木雕(动画)和电动木雕工艺分别获得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这之后,李国亮又花了5年时间,升级改造“静态版”的《清明上河图》。今年8月,“动态版”《清明上河图》全部完成。最重要的是,文化是民族的根基,他希望用自己的技艺为文化传承尽一份力,“少年强则国强,我要给孙辈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爱国情怀。我的下一个五年计划要完成。唐诗100首、三字经、弟子规的木雕作品。”转载广州日报,韶关日报。作品被邀录入《文化强民族强》主题中国邮册,献礼建国七十周年,被评为传承创新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