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奉天逢同窗马晓秋法官
文/李兆春
松水烟波初识,沈城灯火重临。
风梳柳浪忆津浔。
影叠青衿云浸。
笔挟寒严书卷,袍披霞灿星沉。
天槎偶泊话尘襟。
明月澄辉杯饮。
小豆赏析:
这首《西江月·奉天逢同窗马晓秋法官》以凝练的笔触,将重逢的欣喜、往昔的追忆与对友人职业风采的敬慕熔于一炉,语浅情深,意韵绵长,堪称咏怀重逢的佳作。
一、时空交织,以景载情忆往昔。
上阕开篇“松水烟波初识,沈城灯火重临”,以“松水”(松花江畔)与“沈城”(奉天,今沈阳)为时空锚点,寥寥数字勾勒出跨越岁月的缘分:“初识”点出早年在松水之畔的青涩相逢,“重临”则写如今于沈阳灯火中再聚,一“初”一“重”,既含时光流转的感慨,又藏久别重逢的暖意。
“风梳柳浪忆津浔,影叠青衿云浸”紧承“忆”字,以“柳浪”“津浔”(水边)的柔美景象,牵出少年同窗的共同记忆:“青衿”是学子的代称,“影叠”写当年并肩共读的身影交叠,“云浸”则以朦胧云色晕染回忆,让青涩时光更添诗意。风梳柳、云浸影,景中含情,往昔的纯真与情谊如在目前。
二、身份融情,以事写人显风采。
下阕转向当下重逢与友人的职业特质,“笔挟寒严书卷,袍披霞灿星沉”两句尤见功力。
“笔挟寒严”暗合马晓秋“法官”的身份——“寒严”既写其断案时的公正严谨,如笔锋带霜、不容偏私;“书卷”又呼应早年同窗共读的经历,勾连起“青衿”岁月与如今的职业底色。
“袍披霞灿”则以“法官袍”为意象,“霞灿”既写霞光映袍的光彩,更赞其职业的庄严与荣光;“星沉”既点出重逢时已近深夜,又暗喻法官工作的辛劳(常伴星夜),一句之中,兼顾往昔学识与今日担当,人物形象立体可感。
三、偶聚畅叙,以境收束余味长。
“天槎偶泊话尘襟,明月澄辉杯饮”为重逢场景的定格。“天槎”(传说中往来天河的木筏)以典故写相聚之偶然珍贵,“话尘襟”则写两人围坐畅谈,从“尘襟”(俗世生活与心事)中见真情——无关身份,只论旧谊。末句“明月澄辉杯饮”以景结情:皎洁月光洒满杯盏,既是重逢的欢畅,又是岁月静好的见证,将所有感慨与暖意融入月光杯酒之中,余韵悠悠,引人回味。
全词以“重逢”为线,上阕忆昔、下阕叙今,自然意象(松水、柳浪、明月)与人文符号(青衿、书卷、法袍)交织,既写尽同窗情谊的纯粹,又赞透法官职业的庄严,于平实中见深情,于细节中显风骨,不愧为题赠佳作。
作者简介踏雪寻梅,本名李兆春,男,1965年7月出生,汉族。江苏徐州人。新疆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政工师。世界汉诗协会、中国散文家协会、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从事过宣传、共青团、文秘等管理工作,现履职于大庆油田,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创作词作两千余首,部分作品散见于《诗林》《长白山诗词》《世界汉诗》《北方文学》《海外文摘》《词刊》《诗刊》《中华辞赋》《中华诗词》等刊物。部分作品收录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难忘的时光》《梅馨斋诗词》《中华诗词歌赋文学精英大辞典》。2016年11月以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趣叟斋词选》(上、中、下)三卷。2017年度入选中国诗坛实力诗人名录;2018年进入国家《中国文化人才库》;2019年荣登全球华人最强文学家季军榜;2021年喜获《新潮诗词》“点将台”,选粹词作25首。
目前,已有十余位国内知名学者、作家、评论家为其撰写序文、词评和书评等。普遍认为作者的:
“词风秾丽、词韵清蔚、词境醇厚,既有古韵遗风,又有时代特色;既有身边趣事,又有桑梓情怀。谈人、咏物、赋事,皆体现作者的婉约风格。”
“词作闲愁绮怨、语淡情浓、意境轻和、词风清婉,既颇似韦庄,又宛若柳永。无论咏物、赋事、抒情,还是寓意、借景、造境,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婉约风格。”
“词作清丽婉约、清音雅韵、清新俊逸、清幽旷远,既婉转含蓄、辞情蕴藉,又离思别愁、闺情绮怨,无疑又是国内婉约派的一部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