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肩膀:岁月里的青铜浮雕
作者:田金轩(湖北)
朗读:田金轩
每当暮色漫过窗棂,檐角的铜铃叮咚作响,记忆深处总会浮现出父亲田松清的肩膀。那是被时光淬炼的青铜,镌刻着私塾先生朱砂笔下的横竖撇捺,承载着算盘珠碰撞的清脆回响,更托起了我童年的星空、全家的烟火,以及整个村庄的晨曦与暮色。如今父亲已隐入时光的褶皱深处,但他的肩膀依然在记忆里巍然屹立,成为永不褪色的生命图腾。
幼时骑在父亲肩头,他的脊梁是最安稳的舟楫。那些穿行在阡陌间的午后,我总爱把小脸埋进他带着泥土气息的衬衫领口,听他用带着乡音的语调,把远处的山峦说成卧着的青牛,将掠过稻田的白鹭比作飘落的云絮。父亲的肩膀随着脚步起伏,恰似摇篮轻轻摇晃,而我手中高举的狗尾巴草,便成了指挥天地的旌旗。那时的阳光格外温柔,总爱顺着他微卷的发梢,在肩头流淌成金色的河,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与田埂上的麦穗一起在风中摇曳。
生活的重担像层层叠叠的霜雪,悄然爬上父亲的肩膀。深夜油灯下,他拨弄算盘的身影被拉得很长,噼啪作响的算珠声与窗外的虫鸣交织,编织成生活的韵律。天未破晓,他已扛起锄头走向田野,肩膀上的汗渍在粗布衣裳晕开深色的花。秋收时节,他的肩头驮着沉甸甸的粮袋,腰杆却挺得笔直,仿佛那不是百斤的稻谷,而是全家人的希望。月光洒在归途的小路上,我看见他肩头的扁担压出深深的痕,却把日子挑得稳稳当当。
作为村里的重要当家人,父亲的肩膀是村民心中的靠山。祠堂斑驳的墙壁上,他用遒劲的毛笔书写着村规民约,墨迹里藏着公正与担当;农闲时的晒谷场,他架起算盘核算村务,算珠起落间,是对乡亲们沉甸甸的承诺。谁家盖房缺人手,他卷起袖子第一个上;哪户遭了灾,他把自家口粮分出一半。那肩膀,是村民们倾诉愁绪的港湾,是全村人丈量幸福的标尺。
成为公社水利员后,父亲的足迹踏遍河川。他背着泛黄的图纸,扛着笨重的测量仪,在泥泞的堤岸上跋涉。雨季来临时,他的肩膀扛起沙袋筑起防线,汗水与雨水在脸上纵横;旱季时,他又奔波于各个水渠,肩膀上的草帽被风吹得歪歪斜斜,却始终指引着水流的方向。那些在水利工地上度过的日夜,他的肩膀成了守护一方水土的堤岸,镌刻着与江河对话的传奇。
如今,山岗上的松柏又添了新绿,父亲已隐入时光的褶皱深处。但他的肩膀永远是我生命中最巍峨的山峰,其轮廓在岁月里沉淀为不灭的灯影——那曾驮过我童年的背脊,如今化作夜空中的星群,既托举着我的思念,也照亮我前行的路。每当风雨叩响心门,我仍能触摸到那青铜般的温度,听见算盘珠在记忆深处叮咚作响,看见他的身影与山河融为一体,成为我永不停歇的生命指引。
《父亲的肩膀:岁月里的青铜浮雕》创作心曲
作者:田金轩
在时光长河的幽微角落,每当暮色如纱漫过窗棂,檐角铜铃轻吟浅唱,往昔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在这记忆的潮水中,父亲的形象愈发清晰,尤其是他那承载着岁月重量与温情的肩膀,宛如一座永恒的青铜浮雕,促使我写下这篇寄托感恩的文字。
最初的创作灵感,源自儿时课本上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时,文中父恩的深沉伟大,如一颗温润的石子,投入我心灵的湖泊,泛起层层感动的涟漪。如今,六十余载岁月悠悠而过,回想起十三岁时父亲匆匆离世的情形,心中思念如藤蔓蔓延。父亲的音容笑貌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清晰,而他的肩膀,恰似一座情感的灯塔,照亮了我创作的道路。
创作过程中,我宛如一位执着的画师,试图用文字的彩笔,细腻勾勒出记忆中父亲肩膀的模样。幼时骑在父亲肩头,那是一段如梦似幻的时光。他的脊梁,宛如一艘安稳的舟楫,在生活的海洋里为我遮风挡浪。我将小脸轻埋进他带着泥土芬芳的衬衫领口,那淡淡的泥土香,是大地的馈赠,也是父亲辛勤劳作的印记。他用那充满乡音的语调,将远处的山峦描绘成卧着的青牛,把掠过稻田的白鹭比作飘落的云絮。父亲的肩膀随着脚步轻轻起伏,恰似摇篮温柔摇晃。那时,我手中高举的狗尾巴草,仿佛是指挥天地的旌旗,而那温柔的阳光,顺着他微卷的发梢流淌,在肩头汇聚成一条金色的河,将我的影子拉得悠长,与田埂上的麦穗一同在风中翩翩起舞。这段描写,是我对童年温暖时光的深情回溯,希望能让读者感受到那份纯真与美好。
生活的风雨,如霜雪般悄然爬上父亲的肩膀。深夜,昏黄的油灯下,他拨弄算盘的身影被拉得修长,噼啪作响的算珠声,与窗外的虫鸣交织成一曲生活的乐章。天未破晓,黎明尚在沉睡,他已扛起锄头,迈向希望的田野。肩膀上的汗渍,在粗布衣裳上晕染开深色的花朵,那是他辛勤劳作的勋章。秋收时节,他的肩头驮着沉甸甸的粮袋,腰杆却挺得笔直,仿佛那不是百斤的稻谷,而是全家人的希望。月光洒在归途的小路上,我看见他肩头的扁担压出深深的痕,却把日子挑得稳稳当当。这些细节,是生活对父亲的磨砺,也是他坚韧不拔精神的生动写照。
父亲,不仅是家庭的顶梁柱,更是村里的主心骨。在祠堂斑驳的墙壁前,他挥毫泼墨,用遒劲的毛笔书写着村规民约,那墨迹里,藏着公正与担当;在农闲时的晒谷场,他架起算盘核算村务,算珠起落间,是对乡亲们沉甸甸的承诺。谁家盖房缺人手,他毫不犹豫卷起袖子第一个上;哪户遭了灾,他慷慨地把自家口粮分出一半。他的肩膀,是村民们倾诉愁绪的温暖港湾,是全村人丈量幸福的坚实标尺。
后来,父亲成为公社水利员,他的足迹踏遍河川。他背着泛黄的图纸,扛着笨重的测量仪,在泥泞的堤岸上艰难跋涉。雨季来临,洪水肆虐,他的肩膀扛起沙袋筑起坚固防线,汗水与雨水在脸上肆意纵横;旱季时,大地干涸,他又奔波于各个水渠,肩膀上的草帽被风吹得歪歪斜斜,却始终坚定地指引着水流的方向。那些在水利工地上度过的日夜,他的肩膀成为守护一方水土的巍峨堤岸,镌刻着与江河对话的壮丽传奇。
如今,山岗上的松柏又添新绿,父亲却已隐入时光的褶皱深处。但他的肩膀,永远是我生命中最巍峨的山峰。其轮廓在岁月里沉淀为不灭的灯影——那曾驮过我童年的背脊,如今化作夜空中璀璨的星群,既托举着我的思念,也照亮我前行的路。每当风雨叩响心门,我仍能触摸到那青铜般的温度,听见算盘珠在记忆深处叮咚作响,看见他的身影与山河融为一体,成为我永不停歇的生命指引。我将这份对父亲深深的爱与思念,融入每一个文字,希望这篇作品能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读者内心深处对亲情的美好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