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菊寿秦中丞次韵
明·胡缵宗
海上金茎袭晓芳,
天边玉露浥朝阳。
黄花十万年年醉,
白发三千岁岁长。
特别声明:
(本诗由堂弟胡炯涛整理提供)
一、时间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6世纪初),作者胡缵宗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曾任陕西巡抚等职。诗题“寿秦中丞”,即为庆贺陕西巡抚秦中丞的寿辰所作。“次韵”是指依照原诗的韵脚进行唱和,说明这是应酬之作,但格调高雅,寓意深远。
二、地点背景
“秦中丞”指当时任陕西巡抚的官员,“秦”是陕西古称,故诗中所涉及的地理背景应在陕西一带。明代陕西地处西北要地,既是军事重镇,也是文化交汇之地。胡缵宗曾在陕西任职多年,对当地风土人情与自然风貌有深刻体会,因此诗中景物描写真实而富有象征意义。
三、诗句解析
首联:
“海上金茎袭晓芳,天边玉露浥朝阳。”
“金茎”原指汉代承露盘上的铜柱,这里比喻菊花挺拔如金茎,清晨散发芳香;
“玉露”指晶莹的露水,象征纯洁与滋润;
“浥朝阳”意为被晨光润泽,寓意长寿与光明。
此联以华美辞藻描绘菊花在晨曦中的姿态,赋予其高贵、清雅的品格。
颔联:
“黄花十万年年醉,白发三千岁岁长。”
“黄花”即菊花,象征坚贞与长寿;
“年年醉”既写菊花盛开之态,也暗含人生虽老犹乐之意;
“白发三千”化用李白“白发三千丈”,表现岁月流逝;
“岁岁长”则表达生命虽老而不衰的精神状态。
此联通过夸张与对比,展现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诗意与人生哲学观
整首诗以“画菊”为题,实则借菊抒怀,表达对友人长寿的祝福,同时寄托了诗人自身的人生感悟。
以菊喻人,赞美高洁品格
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隐逸、坚贞与长寿。诗中将菊花比作“金茎”、“玉露”,不仅突出其外形之美,更强调其内在风骨,借此赞颂秦中丞清正廉洁、德高望重。
面对衰老,从容豁达
“白发三千岁岁长”并非哀叹年老,而是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时光流转。诗人认为,即便容颜老去,精神仍可常青,体现出儒家“知命”与道家“顺时”的融合思想。
生命不息,志趣常存
“年年醉”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即使身处官场,亦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诗意,这种“醉心于美”的生活态度,正是明代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五、历史与文化价值
此诗体现了明代中期文人的审美情趣与人生理想。他们崇尚自然、追求风雅,往往借物咏志,借景抒情。胡缵宗作为地方大员,兼具政治家与文人双重身份,其诗作既有礼节性的应酬意味,又不失文学性与哲理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
先祖胡缵宗的《画菊寿秦中丞次韵》是一首借菊咏怀、颂扬长寿的酬唱之作,其社会价值、历史意义及人生追求可从多个维度解析:
一、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
1. 士大夫交往的礼仪文化
此诗为祝寿诗,对象是"秦中丞"(明代高级官员),体现了明代士大夫阶层以诗为媒的社交礼仪。菊象征高洁与长寿,契合祝寿主题,反映了文人雅士通过艺术表达(诗画结合)传递情谊的社交模式,具有史料价值。
2. 菊文化的时代象征
明代菊文化承袭前代,但更强调"隐逸与忠贞"的融合。诗中"黄花十万"的壮阔意象,暗合明代中后期士人在政治高压下,既追求个人品格(如菊之淡泊),又未完全放弃济世理想的双重心态。
3. 对生命意识的集体抒写
"白发三千岁岁长"化用李白"白发三千丈"的夸张手法,将个体寿命与自然(菊之年年盛开)并置,折射出明代中后期文人面对生命短暂与功业未竟的普遍焦虑,以及通过艺术(诗画)寻求超越的精神慰藉。
二、深层人生价值的追求与取向
1. 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哲思
"黄花十万年年醉"与"白发三千岁岁长"形成对比:菊花岁岁重生,而人生白发徒增。诗人借菊的永恒反衬人之有限,隐含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唯有精神(如菊之品格)可超越时间。
2. 儒家"功成身退"的理想寄托
菊在传统文化中兼具"隐逸"与"晚节"双重寓意。诗中"海上金茎""天边玉露"(典出汉武帝承露盘求仙)的富贵意象与"黄花"的淡泊并置,暗喻士大夫既追求功业(如秦中丞之位),又向往退守高洁的矛盾心态。
3. 艺术对现实的超越性
题画诗的本质是将视觉艺术转化为语言艺术。"画菊"作为符号,使诗人得以跳脱现实寿命的局限,在审美空间中构建永恒——"醉"与"长"并非物理存在,而是艺术境界中的精神自由。
三、诗艺与思想的融合
胡缵宗通过次韵唱和(依原诗韵脚创作),在受限的形式中展现创造力:
意象嫁接:将"金茎""玉露"(象征权贵)与"黄花"(象征隐逸)并置,暗含"大隐于朝"的处世智慧。
数字修辞:"十万"极言空间之广,"三千"极言时间之长,以夸张手法消解生命有限的悲凉,体现明代士人"以壮语写幽怀"的审美倾向。
结语
此诗的社会意义在于记录了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交往史,其历史价值在于延续并重构了菊文化的内涵。而最深层的启示在于:当人面对生命必然的终结时,可通过艺术创作(如画菊、咏诗)将个体生命融入自然与文化的永恒循环中,实现精神层面的"岁岁长"。这种"以艺载道"的追求,正是中国传统文人最核心的生命价值观。
【作者简介】胡成智 甘肃会宁县人,地理学家,诗人。职业:风水师。地理主要以三合、三元、玄空、九星为主导,实地经验以三合为体、玄空为用的风水流派,主要应用为山地和平洋两大地脉。本人主要结合周易八卦的套用,延伸了地理的综合应用,拓展了风水实地领域的纵深延用!长期以来通过实践总结和积累,著有《山地风水辨疏》和《平洋要旨》以及《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心得,全收纳于《胡成智文集(杂篇)》里,目前加密未公布发行,属内部资料。见诸网络部分的是《胡成智文集(诗词篇)》为公开内容!曾在《中国地理》刊物上发表过诸多论文和地理古篇解析。前后因时政的限制,全部下架!还望风水同仁们见谅!目前只能写一些诗作而已。
风吹麦浪,一年过半。
接下来的日子,别让自己太闲,
好好努力,静待收获。
The wind blows the wheat, half of
the year. In the following days, don't let yourself too idle, hard work,
wait for the harvest.
芒种到了,仲夏夜之梦开始了,柔软的晚风,闪亮的星,雪白的栀子,金黄的杏儿,他们都在讲述着这个夏天该有的故事...
布谷远鸣叫,云雀高声唱,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今日芒种,忙有所获,不负耕耘。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在民间,一些地方流传着芒种日“送花神”的习俗。绚丽的夏花此时渐渐零落了,层层叠叠浓淡不一的绿色,成为芒种的主色调。人们依依不舍地饯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的相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