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平水韵练习七言绝句56法之第9法,要求如下:
一是韵部不限,题目不限,作品数量不限,可一首,可多首。
二是诗意完整,注意起承转合,绝句不要求对仗。
三是标点符号要准确。
四是按照七言绝句四种基本谱式创作。
(第27周)
……………………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明·杨慎《赠宋文百户石岗舍人》:
七十从戎鬓已斑,劳君相送出滇关。
过家儿子如相问,为报衰翁二月还。
韩义芳 朱凤英 王在秀
王桂祥 刘焕农 刘芳娟
谢光明 齐玉青 朱凤琴
崔荣军 张雪梅 汪德胜
秦永征 王茂辉 郑召书
韩义芳
村夏十趣(选五首)
插秧
青秧蘸水万千行,泥溅裙裾两手忙。
归燕绕田如相问,秋成先寄满仓粮。
灌园
辘轳声转井烟斜,沾露青蔬土味些。
过客停鞭如相问,晚茄初摘未盈笆。
晒麦
竹簟铺庭接晓光,连枷起落碾金黄。
痴儿绕案如相问,新面明朝做饼香。
捕蝉
茂林深处蹑轻踪,竿顶黏胶向树浓。
阿母倚柴如相问,蝉声藏在叶千重。
浣衣
溪头捣衣浪花泠,石上晴波翡翠星。
稚女牵裳如相问,阿娘衣上有荷馨。
朱凤英
白鹭湾赏荷
晓日摇红碧水东,鹭飞荷影曳清风。
若逢亲友如相问,正对芙蕖醉此中。
忆童年偷杏
一树金丸映草庐,呼朋蹑足入园途。
当年稚事如相问,衣底遗香落玉珠。
王在秀
校园食堂
亮灶鲜蔬肉质丰,明窗美味色香浓。
新生父母如相问,膳食三餐样不重。
农人
蔓草欺田势正狂,银锄紧握若擎枪。
城中故旧如相问,四野青芜即战场。
王桂祥
乐享晚年
漂泊人生享晚霞,轻摇纸扇品诗茶。
故园兄弟如相问,山海相连是我家。
城中果园
鲜见城中现果园,樱桃密布杏花繁。
行人路过如相问,妆扮楼居话起源。
刘焕农
诗社情
水榭书房韵味深,名师妙语唱清音。
吟朋困惑如相访,问道龙门启慧心。
故乡情
一别家乡数十年,遥思往事夜无眠。
天涯浪子如相问,故里寻踪续旧缘。
刘芳娟
观海有感
波澜惊处荡孤舟,逐浪乘风任自游。
海上飞鸥如相问,悠悠怨艾亦方休。
水中鸭趣
粼粼波上赛鸳鸯,凫水穿萍嬉戏忙。
稚子河边如相问,长溪一段共情长。
谢光明
爷孙秘事
一块粘糕一口亲,商场门外拉勾频。
妈妈餐桌如相问,零食无曾沾嘴唇。
偶遇同窗
骨瘦衣宽耳失聪,腰弓鬓白眼朦胧。
乡邻发小如相问,深印沙包小院中。
齐玉青
相聚有怀
挚友重逢酒意浓,别时牵手泪洒胸。
他年旧友如相问,犹记三秋捅马蜂。
忆少年偷果
贪嘴经常恶作寻,猫腰钻穴入园林。
当时伙伴如相问,那份香甜直到今。
朱凤琴
京城思乡
辞家正值柳条春,千里京华碾作尘。
月夜亲人如相问,西窗缝隙照儿身。
夏日闲居
烈日当空暑气侵,蝉鸣高树响声沉。
故人念我如相问,心静自凉无觅寻。
崔荣军
扁担女孩
挑担横肩志满胸,书囊沉甸步从容。
邻家父母如相问,敢负千山十万重。
张雪梅
忆母
但有空闲忆旧容,不论春夏与秋冬。
梦中慈母如相问,兄妹同心情意浓。
汪德胜
捉知了猴
汩汩清溪映旧居,荷红柳翠茂林舒。
青蝉出土如相问,昨晚应为一伏初。
暑热
大汗难消八十翁,人间万物醉熏风。
贤甥放学如相问,冰镇西瓜别样红。
秦永征
夏日
蝉噪招来一树风,绿池波动藕花红。
寻香蝴蝶如相问,刚见佳人舞水中。
夏日
风戏红莲舞翠纱,蝉声叫醉半溪霞。
路人停步如相问,只嗅花香不采花。
王茂辉
麦收
麦浪翻腾粽叶香,轰鸣马达作功忙。
多情布谷如相问,出力方能打好粮。
郑召书
故乡情
昨夜雷鸣电闪连,成灾雨水灌农田。
离乡老友如相问,故里情长总挂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