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30日,由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创作演出《金沙水暖》在昆明上演。话剧以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从云南禄劝皎平渡、鲁车渡、洪门渡和东川树桔渡等渡口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包围圈,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
《金沙水暖》以中央红军克服难、机智巧妙渡过金沙江的故事为主要内容,将这一事件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中,讲述了从长征开始以来,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正确指挥下,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发扬运动战的特长,实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变换作战方向,声东击西、避实击虚,不断造成敌人的错觉和失误,从而使中央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最终跳出了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包围圈的故事,表现红军坚韧不拔、勇于斗争的精神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与气魄,以及军民同心的深厚情谊。
从四渡赤水到抢渡金沙江,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最精彩的军事行动。
舞台演绎红军故事,真情传承红色基因。
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当中的“得意之笔”。 遵义会议,威信扎西,巧渡金沙江等,都是耳熟能详的红色故事发源地。
今天的金沙江畔,巳建成了包括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等巨型水电站等国家清洁能源重大项目,曾经”穷山恶水”的滇川黔边地,真正变成了”风水宝地”。如今长征路上的新成昆铁路,沪昆高铁早巳建成通车,渝昆高铁将于明年通车。
多年来因工作关系,曾有幸到过红军两次过云南的昭通市及水富、威信、鲁甸、会泽、巧家县,楚雄州武定、元谋、南华县,大理州祥云、洱源、剑川、鹤庆县,丽江市永胜、玉龙县,迪庆州香格里拉市,昆明市东川、寻甸、富民,禄劝等县(区),以及四川西昌、攀枝花市,彝海结盟纪念馆等多处红军遗址和纪念馆参观学习,可亲身感受时空跨越中,不断展现出伟大长征精神在云南的传承。我和我的同事们,不论是当过兵的,文宣系统的,还是各行各业的老乡朋友,讲起红军故事如数家珍,更有许多热心传播红军故事的朋友,不余遗力,到处奔走呼号,出钱出力,举办研讨会,办展览,创编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等,令人动容。
近年来,反映红军长征过云南的电影《绝地重生》,电视片《巧渡金沙江》就是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研究会的刘启付等老朋友积极参与并组织当地群众参演。
这些革命遗址本人不止一次到过。十多年前曾在扎西会议纪念馆等地,与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中央党校、军事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听专家评价与建议,见证云南省和有关影视机构在威信县组织拍摄电影《扎西’1935》等活动。扎西镇附近“鸡鸣三省”,至今建有三处主题公园(云贵川各一),其细节和人物,几次战役等,几省党史学界至今仍在争论。
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电影《绝地重生》《巧渡金沙江》,话剧《金沙水暖》等,再一次挖掘这片红色土地的红军往事,用更多新发现史料,以今天文化创新手法创编,更是一个创新一种尝试。
值得庆幸的是,还有许多老战友老同事积极协调策划,参与提出修改意见,得到各影视机构和文化公司的支持,使之圆满成功顺利上映上线上演!
🔺2024年七月上映的红军长征过云南的电影《绝地重生》
这些从大量党史、军史文献,寻访北京、云南多处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沿红军足迹,用大量资料、图片和影像详细、生动地演绎了中央红军在云南召开扎西会议和两次进入云南后的故事、龙云献图、威逼昆明、石板河阻击战、巧渡金沙江、巧夺通安州等行动和故事,铭刻了红军在云南留下的伟大足迹和精神。 据了解,在几部红军故事创作的关键节点,遭遇经费短缺、脚本亟待雕琢等诸多棘手难题,退役老战友挺身而出,以无私的援助和强大的协调能力,承上启下,为几部影视片的立项铺平道路,赢得从中央宣传部到地方党政军各级部门的鼎力支持,使意义非凡的作品得以顺利推进。
身为普通观众,怀着无比激动与崇敬的心情,向主创团队致以最热烈祝贺,向为云南文化事业持续奉献、再次立下新功的老同事老战友献上最诚挚的敬意与赞美!正是大家用智慧与汗水,为云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为历史的传承与弘扬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去探寻更多值得铭记的故事,传承和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优秀文化!
供稿:云南省老年合唱协会童凤华
编辑:翔昌、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