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庙阁绕紫烟》
——大湾区文学及诗歌采风手记
文/孙晋平
一、妈阁神韵
四百年历史遗留的苔痕,
将闽南的方言深深扎根。
香火随游人蜿蜒成缆绳,
把漂泊到此的游船绑定。
花岗岩褶皱的外壳上面——
锚定着那被浪花咬碎的魂,
将“天后”永恒不变的化身,
留在心尖去普度众生。
二、正午时分
当斜切过来的大三巴阴影,
托起妈阁庙飞檐的一朵云,
细雨便渐渐沥沥下个不停。
我从穿香云纱的阿婆手里,
购得三柱高香在香炉点起,
便三叩九拜为家人祈福纳祥,
将郑和七下西洋时,
每次留下的“神灵应记”默记于心。
三、岩壁上的印迹
“海觉”两个字在摩崖上,
牡蛎壳从乾隆年间走来。
采风团的诗人拉着横幅,
吵闹声惊飞了树梢飞鸟——
在快门声响起之后,
摄得文人骚客美照,
伴庙宇上紫烟缭绕。
注:诗中意象源自妈阁庙文化印记
海觉寺:庙内现存最古老石刻,镌刻“海觉”二字。
郑和传说:澳门民间流传郑和船队曾在此补给,留下航海祭祀仪。
全诗通过空间折叠与时间蒙太奇的交汇,呈现妈祖阁文化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层积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