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华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87)》「向未来挑战」(2200辑)

晨间寄语
我曾经的一位同事,“成”了糖友后,一直坚持走步,后来又参与广场太极,练得蛮认真。前段时间,我们因有同好,在一起交流时,他问我:为什么天天早练晚练,因为特殊情况停了两三天再练时,肌肉疼痛的反应那么厉害?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部队时,我买过很多《武林》《武术》《武术汇宗》之类的杂志和书籍,一直保留着。根据运动理论,人体的很多肌能,25岁左右为峰值期,很多运动员的最佳成绩多出在这一阶段,尤指球类健身之类。而过了35岁,人体肌能开始、或者处于下降。所以一般教练指导,35岁后都不支持高强度训练和锻练。
我的同事是退休后,才开始有上述锻练。也就是说,60岁以后的各种体能锻练以循序渐进且柔和为主。练功因人而异,也很讲究方式方法。广场上、公园里很多老同志展示一字马、单双杠、劈腿冲拳…,看似轻松自如,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是从年少年轻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期练成的。
35岁后肌能下降,五六十岁肌肉已经在萎缩了,停顿两三天后再练,已经放松了的肌肉,等于回到初始阶段,这是老年人共有的通病,所以说锻练是个持之以恒的问题。我有武术界的朋友,曾几何时,一起从十三四岁拜师学练,直到现在七十岁上下,还能一字马人字腿。昨日下晚我在练习转腰抖鞭(九节鞭)接鞭时,走过的老年朋友叫好,要过鞭一试,差点伤了自己。我笑着说,自己也是受伤无数,简直是“着打”过来的。退休后才练或初学者,万不能求立竿见影。
微信上讲,退休生活随心所欲的同时,适当锻练、运动有利于健康。适当、得当,还有助于长寿。写此篇的意思,在于共享运动方面的基本常识,常识靠理论指导,实践出真知[抱拳][爱心][握手]。
新的一天,早安!
202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