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艳华,笔名:点点爱,性格直爽,感情细腻,随心随性用文字抒发内心感情。诗歌及散文作品在本土报刊杂志及各大网络公众平台发表及多次获奖,荣获2018年优秀作家称号,有散文及诗歌入选《中国经典散文选》及《中国精美诗歌选》等。韶关市浈江区作家协会、韶关市作家协会、韶关五月诗社研究会会员。
与失眠共存,
心灵的和解之旅
失眠它像幽灵般存在,已悄然潜入我的世界近二十载。起初,尚能勉强睡够五个小时,但睡眠质量是相当的差,灵魂一直游走在梦境中。近几个月来,失眠日渐严重,偶尔会彻夜无眠,在常态下,那短暂的三四小时睡眠也显得如此奢侈。近三个月我因为睡眠不足而导致精神恍惚连续在清晨上班途中,竟在同一地点三次闯红灯,两次成功扣了十二分,另一次开车闯到斑马线紧急刹车才得以侥幸免罚。所幸,法律赋予了一次机会通过学法减分的权利,这才让我的驾照得以幸免于难。而后的日子里,失眠的阴影更是蔓延至家庭,我几次因为精力不足无力为孩子们准备早餐,只能给钱他们自己去外面解决。孩子们放学后顶着一张香肠嘴回家,小嘴又红又肿,晚上喝太多水解渴导致不停的跑卫生间影响了睡眠质量,没有精神去集中学习。因为他们把买早餐的钱,全部买了垃圾食品辣条吃。还有几次煲中药忘记关火差点引起火灾,最严重的一次烧穿了煲底闻到了焦味才发现。意识到失眠已悄然侵蚀着我的大脑和身心健康,影响了我的生活,积极自救,刻不容缓。
面对这无形的敌人,无数个寂静的夜晚,我躺在床上,任由思绪如潮水般涌动,内心交织着无助与迷茫。我曾去市人民医院看睡眠专科,西医开的是抗抑郁、抗焦虑还有安神药物,晚上还要配合安眠药吃。医生说至少要吃三个月的药才能有所缓解,治愈需要半年或者一年。我以为这是我心中的希望之光,但它们却未能驱散我心中的阴霾,反而让我陷入了药物依赖的泥潭。这些药吃过后,晚上虽然会有短暂的四至五个小时的睡眠,但白天仍然处于浑浑噩噩之中,头疼脑胀偶尔还胃部反酸副作用非常的强大。我因为身体的原因,不得以只能放弃西药治疗。
后来又相信中医治疗失眠,去妇幼保健院的睡眠科看中医。医生说我脉象沉比较弱,中药加上刮痧,耳针治疗,每次开七剂中药(以补药为主)。连续吃了21剂中药,最后补的我开始长青春痘了,(感觉返老还童了)大脑更加的兴奋和精神,晚上根本不需要睡觉了,白天也精神的很。如果继续下去,我感觉自己可能会得道成仙了。为了在人间历劫不要这么快飞升上天,我还是主动放弃这次升仙的机会吧。毕竟人间还有好多牵挂,四海八荒,浩渺无垠的风光我还未领略呢!
我继续转战中医院挂了有名的治未病的某主任,主任开了针灸及中药,结合西药、还有安眠药给我吃。刚开始两天微针扎过后,感觉晚上还可以勉强入睡五个小时了,(因为吃了医生叮嘱的每晚两粒安眠药)过了两天后我又开始抗药了,针炙扎了十次,中约吃了14剂。后来火罐,艾灸、穴位疗法也并未能解开失眠的枷锁,它们只是短暂地缓解了症状,却未能根治这深夜的孤独。唉,看来这失眠君深深的爱上了我,对我痴情到要陪伴我天长地久了。
安眠药,成了我最后的救命稻草。然而,从最初的微量尝试,到后来的不断加大剂量,我的睡眠并未因此得到丝毫改善,反而因药物的副作用,让我在凌晨时分痛苦地醒来,呕吐不止,身心俱疲。我深知,这种依赖药物的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网络上流传的各种偏方汤疗、音乐疗法,我也曾一一尝试,但失眠如同狡猾的狐狸,总能找到逃脱的缝隙。这段时间,我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严重时彻夜难眠,次日工作时精神恍惚;即便偶尔能勉强入睡,也不过是短暂的几个小时,远远无法满足身体的渴求。
在我陷入绝望之际,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她说:即然药物也无法改善睡眠,那你就坦然接受。即然无法驱逐,你就与它和平共存吧。是呀,我已经用尽了各种办法,这不是一种消极的退让,而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我一直在试图战胜失眠,却从未想过与它和平相处。于是,我开始调整心态,坦然接受失眠的存在,不再盲目依赖药物去对抗。我学会了在失眠的夜晚寻找自我疗愈的方式。有时,我会沉浸在一本好书的字里行间,让文字的力量抚慰我的心灵。有时,我会聆听一曲悠扬的旋律,让音符的跳跃带走我的烦恼。有时,我会静静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自己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我发现,当我不再刻意追求睡眠时,困意反而会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虽然我的睡眠时间依旧有限,但睡眠质量却有了微小的改善。
在与失眠共存的日子里,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努力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我意识到,生活的意义远不止于追求安稳的睡眠,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追寻和珍惜的美好。在未来的岁月里,我将与失眠和平共处,共同迎接每一个夜晚的降临。这是一场心灵的和解之旅,也是一场自我成长的救赎历程。在这场旅程中,我学会了接纳、学会了放下、学会了珍惜每下个清醒的瞬间。我开始享受清晨的阳光,感受大自然的馈赠。享受与亲人们共度温馨的时光,珍惜家人的陪伴。我开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不再每天去担忧失眠的困扰。我亲爱的失眠君,感谢你不离不弃陪伴了多年,既然无法彻底摆脱你,那便与你和谐共存吧。
时常梦见
奶奶慈祥的笑容
2008年6月30日晚上7点零5分,我亲爱的奶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时光飞逝,转眼奶奶已经逝世17周年。这漫长的岁月里,她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些温馨的回忆仿佛发生在昨日。奶奶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曾用那双布满老茧的双手,为我编织了一个温暖的童年治愈了我半生。奶奶这些年经常会出现在我的梦里,我对她的怀念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愈发深刻。跨越时光十七载,我依然怀念您!
我的奶奶出生于1921年,她的一生坎坷又悲情!奶奶和她的姐姐从小相依为命,成年后姐妹俩一直来往亲密感情非常深厚。两姐妹相差十岁,性格不同,命运各异。我的姨奶奶,年轻的时候身姿绰约,瓜子脸庞上总是挂着淡然坚定的微笑,仿佛能洞察世间的一切纷扰。而奶奶,则像是冬日里的一团暖阳,身材虽略显圆润,四方脸庞上却洋溢着无尽的温暖与慈爱,她的笑容总能驱散我心中的阴霾。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她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坚守着内心的尊严和对家庭的默默付出。
奶奶与姨奶奶,都是旧社会的见证者。她们经历了日军的铁蹄践踏,目睹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见证了无数的人间悲欢离合。在她们的故事里,我听到了日军如狂风骤雨般席卷村庄的恐怖,日本鬼子骑着高头大马扫荡村庄,被他们洗劫的村庄一片狼藉。村民们为了躲避鬼子迫害,只能躲进杂草丛生长满荷叶的湖泊中,任蚊虫毒蛇盯咬。村里有一个小媳妇她在得知鬼子进村的消息后,慌忙奔向娘家报信,却不幸在半路上遭遇了鬼子,遭受了难以想象的屈辱。那些故事,如同一幅幅沉重的历史画卷,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沧桑。
奶奶一生未育,她的第一任丈夫新婚没有多久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杳无音信,后来她又改嫁给了爷爷。奶奶曾经抱养过一个几个月大的孤女回来抚养,养女名唤“银安”。奶奶对她疼爱有加,但银安长到8岁的时候夭折了,当时奶奶受不了突如其来的打击,爷爷为了安慰奶奶的丧女之痛,从堂弟家过继一个孩子来抚养,这个孩子就是我的母亲。当时母亲已经八岁了,所以她与奶奶的关系并不是特别融洽。但奶奶与我们孙辈之间却建立了一种超越血缘的亲情,奶奶经常在我们耳边讲:“假子不假孙,意思是女儿不是亲生的,但孙辈们是她亲自养大的和血缘一样亲”。奶奶也经常回忆她的小银安,念叨她的小银安如果还活着应该享福了。奶奶在我们几个孙辈中对我是最亲的,我小时候比较活泼,小嘴又甜,讲话还有点小结巴、扎着两条小辨子、长的圆乎乎的。奶奶最喜欢带我出去玩,她每年都会带着我去姨奶奶家住上几个月。通往姨奶奶家的路上,留下了我们祖孙俩温馨的欢声笑语。奶奶经常讲她娘家的故事给我听,她几岁时因为没有饭吃,大年三十跟着母亲去要饭的辛酸经历。她的亲大哥年长她20岁,大哥的儿子比奶奶还大几岁,后来牺牲在战场上。姨奶奶讲她年轻的时候骑着战马奔跑在战场上的故事,我的文学知识应该是那个时候听两位老人讲故事而积累。
姨奶奶的人生,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她曾是一位英姿飒爽的红军战士,为了革命事业,丈夫被国民党杀害,她失去了挚爱的丈夫。自己也曾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有一次,她在执行任务时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胸口,但幸运的是,胸前的一枚大银元挡住了致命的子弹,让她得以死里逃生。革命胜利后,姨奶奶脱下军装,回到了家乡,嫁给了第二任丈夫。但因为年轻的时候身体受伤的原因,她未能生育自己的孩子,丈夫也非常的关心体贴尊敬姨奶奶,所以她将全部的爱倾注在了丈夫的一对子女身上视他们如己出。姨奶奶不仅心地善良、能说会道,而且为人公正、格局宏大,她在当地赢得了极高的威望与尊敬。无论是村里的红白喜事,还是邻里间的纠纷调解,人们都会请姨奶奶出面主持。她养大的子女们对她非常的孝顺,孙子孙女们对她敬爱有加。她的晚年时光是和孙子孙媳妇一起生活的,后来又帮忙带大了两个重孙。姨奶奶高寿到83岁才安详的离开,她的一生也算是功德圆满。
奶奶的一生更为波折艰难,她则以一种更为刚强的姿态,一个人去面对苦难生活的挑战。奶奶正值壮年的时候,爷爷背叛了家庭,在外面与一女子生活。爷爷只是在春节的时候回来与家人团聚几天,然后又开始离家出走。在那个离婚尚不被社会所接受的时代,奶奶选择了沉默与隐忍。她曾经带着母亲四处寻找爷爷的踪迹,试图挽回这个破碎的家庭。然而,当一切努力都化为泡影时,奶奶决然地选择了放手,将全部的爱与关怀倾注在这个并不完整的家庭中。我至今还记得,炎热的夏天没有风扇的年代,奶奶用一把油蒲扇帮我驱凉哄我睡觉的场景。我十二岁那年,奶奶做七十大寿,她的娘家人送来了牌匾衣物及一双精致的牛皮鞋作为她七十大寿的贺礼。她却毫不犹豫地将这双珍贵的皮鞋送给了我。那双火箭头一样乌黑锃亮的皮鞋,不仅是我童年中回味了好多年的美好回忆,更承载了奶奶对我深深的爱。我穿着这双皮鞋骄傲的走在学校的操场上,神气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也是我小时候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爷爷出走大半生没有为这个家尽过太多的责任,直到80岁时外面的老伴去世后他才被父母接回家养老。奶奶却用整个青春年华,寒夜清灯独守几十年孤寂,她用一辈子的光阴默默的守候在这个家里,带大了四个孙儿及两个重孙。爷爷活到97岁时去世,“生不同衾,死亦同穴”,最终爷爷和奶奶合葬在一起。奶奶的一生算圆满吗?他们从此相依相伴了,奶奶不会忧伤而孤独。我也终于释怀,仿佛看见了一幅祥和的画面,炎热的夏夜里爷爷坐在竹床上摇着蒲扇,奶奶轻抚着躺在怀里的我,哼着童谣伴我入梦。
奶奶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坎坷与不易。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我推掉了公司安排去庐山旅游的行程,回到家乡陪伴在她身边,直到她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那段温暖的陪伴时光,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我的散文《此情只待成追忆》记录了我陪伴奶奶最后时光的日子。如今,奶奶已经离世多年,但我依然时常梦见她慈祥的笑容。在她去世十周年的忌日里,我用一首深情的诗歌《入梦》表达了对她的无尽思念。每年回家,我都会前往她的坟前焚香化纸告诉她我近来的生活。其实真正的死亡不是肉体的消逝,而是被世人所遗忘。最近因为失眠的原因,经常会忘记一些事情,我必须用文字去记录关于奶奶的回忆,一位平凡善良坚韧又乐观的老人。
母亲是我心中
最温暖的念想
姐姐的声音带着一丝焦急与责备,她在电话那头诉说着我转帐过来给母亲治疗腰疼的钱被母亲弄丢了。母亲翻遍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寻了一整夜的踪迹,最终却只能面对空空如也的柜子愁眉不展。她不敢让父亲知道丢钱的事再添忧虑,只能咀嚼着这份苦涩,以泪洗面,内心的绝望与无助。最终我与妹妹商议后,决定由我们再次转账给姐姐,让她编织一个善意的谎言,让姐姐转告母亲,那笔钱已经帮她找到了。
我的母亲因为腰疼病的折磨,所以比同年的老人更显苍老,当电话那头传来母亲颤抖而自责的声音时,她反复呢喃:“我明明放在柜子里了,怎么就凭空消失了呢?是我老糊涂了?记不住事了?我什么都干不了还成为了你们的负担?我可能真的活不长了。”言语间,母亲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流露出深深的绝望与无奈,令我心碎。当我告诉她,她丢的钱姐姐已经找回来了,她马上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地问我,这是真的吗?真的找到了吗?此刻我的内心很心疼,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我的母亲日渐衰老和记忆的退化,她现在像个孩子一般需要我们做儿女的去保护了。
思绪飘回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永远都是在忙碌,她善良勤劳朴实很爱干净,虽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皮肤仍然是白净的,在四个子女中,我与母亲长的是最相似的。她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坚毅而刚强。她干活如同不知疲倦的老黄牛,从晨曦初露到夜幕降临,始终奔波于家务与田间从不停歇。每当亲戚家有红白喜事,母亲总是义不容辞地站出来,承担起掌勺的重任。她烹制的菜品,色香味俱全,令人回味无穷,而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尽心尽力为亲戚帮忙。
母亲年轻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大胆敢于尝试新事物的坚强的劳动女性,做生意也有天份。她只上了两年的学,但她的口算能力特别好。九十年代初期,母亲一个人跑到汉正街去批发当下最时尚的金丝绒女装走街串户去售卖。她在那个物资贫困的年代,售卖过水果和各种自己制作的小吃贴补家用。母亲骑自行车到离家40公里的市里售卖她做好的家乡特色小吃,她一次次想在街上租门面把小食店做起来,但都被保守的父亲阻挡。她做的湖北传统风味豆饼从来不会偷工减料,而是用最好的食材制作,深受街坊邻居的喜爱。尽管生活充满了艰辛与不易,但母亲始终坚守着节约、朴素和善良的高尚品格。在父亲面前,她脾气温顺,默默承受着父亲的情绪起伏。父亲是一个强势又大男人主义的人,母亲对他非常的包容和迁就,她每赚的一分钱全部拿回家交给父亲支配,自己从来不藏私房钱。她以父亲为天,对父亲是逆来顺受,她用温柔与坚韧和忍让,维系着家庭的和睦与安宁。
母亲六十五岁那年,我带着她踏上了港澳之旅,这也是她此生唯一走的最远的地方,她第一次见识了大都市的繁华,那是一段难忘的七天。尽管岁月在母亲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她的身躯依旧挺拔如松,腰杆笔直,步伐矫健地跟着旅游团打卡每一个景点,甚至比我还要精神焕发。母亲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迪士尼乐园欢快的像个孩子一样。我们去海洋公园游玩,面对那些我不敢挑战的惊险项目,母亲却积极勇敢地去尝试,如海盗船,旋转飞椅、360度翻天覆地、动感快车、摩天轮、还有过山车,这些项目我是一个都不敢玩。她竟然从容不迫地享受其中,连游客都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有个老外还为母亲的勇气与活力竖大拇指点赞,那一刻,母亲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华。
母亲来我家小住时,总是勤快地帮我整理衣物,将柜子里的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还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她的到来,让我的小家充满了温暖。母亲在70岁时接连遭遇两次车祸,身体受到了严重的创伤。腰骨受伤的她,再也无法挺直脊梁,人也瞬间变得形容枯槁、容颜苍老。腰疼的折磨让她痛不欲生,有时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哥哥带着她四处求医问药,去年还去市里的人民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只是暂时缓解了她的疼痛,却无法彻底根治她的病痛。如今的母亲,已经不再是那个无所不能、坚不可摧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了。她现在洗衣服打扫卫生都已经力不从心,身上也不在穿的干净整洁了,她做的饭菜不再美味可口。有时她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泪流满面,抱怨自己什么都干不了,岁月无情地夺走了她的青春活力和健康。
如今,我只能默默地祈祷,愿母亲的腰疼病可以得到一些缓解,尽可能地远离疼痛与烦忧。人生在世,谁都逃脱不了岁月无情摧人老的一天,我们只能坦然面对接受衰老的现实。母亲一生都非常坚强,但近几年因为病痛的折磨让她的性格变得固执而敏感,只有我们子女多给一些关爱才能让母亲的余生过的平安与顺遂。因为相隔千里,照顾母亲的责任都落在了哥哥姐姐身上,我只能尽一点绵薄之力。我之前并不信佛,因为年岁的增长还有爷爷奶奶以及身边长辈的离世让我开始信佛,我会去寺庙供灯为父母祈福,常言道:父母在,人生才有归处!母亲是我心中最温暖的念想,希望时间可以走的慢些,愿时光对她温柔以待,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报答她的养育之恩。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