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一一洛八办参观后记
文/郭有三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是1985年建立的一座专题性革命纪念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七一前夕,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了参观学习,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感悟颇深,记之与大家共勉。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以下简称洛八办)旧址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九都东路222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设在第一战区长官部所在地洛阳的公开办事机构,建立于 1938年10月,1942年2月撤离,是全国坚持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办事处之一。洛八办从筹建到开展工作,毛泽东主席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中原局书记刘少奇曾三次莅临,在此撰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并主持召开了中共豫西省委会议;朱德、彭德怀曾到此指导工作。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1937年7月7日,全国抗战爆发。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中国共产党为在国统区开展统战、宣传等工作,相继在西安、南京、重庆等地建立八路军办事处。1938年10月,按照毛泽东主席的部署,中央军委统战部负责人刘向三,率领50多名干部在洛阳建立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简称洛八办)。洛八办忠实地执行了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第一战区上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为华北根据地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积极开展了武装斗争的准备工作,为以后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掩护和帮助了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作,为党在豫西地区的发展与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立了延安与华北华中根据地的交通联系,转送了大批军政人员和物资,成为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中央和总部与第一战区联络的主要渠道,在对日配合作战、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解决两军摩擦等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央和总部在第一战区情报的主要来源,为上级制定斗争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毛泽东十分重视洛八办的工作,经常下达指示和任务,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亲临洛八办指导工作。刘少奇在此撰写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党的思想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的正确领导下,洛八办积极开展了统战武装斗争准备、掩护地方党组织、交通护送及情报搜集等工作。1942年2月1日,形势逆转,洛八办被迫撤退。洛八办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顾了解抗战历史,缅怀战争岁月,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今天的洛八办是一座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纪念馆,更是一个进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
学习和继承洛八办的使命与精神:对党忠诚,献身事业;听党指挥,不畏艰难;勇担重任,责任如山。这一使命、这种精神激励着洛阳人民在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展望未来,我们将永远铭记过去的苦难岁月,勇挑今天的使命和担当,不负历史赋予的伟大梦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中勇毅前行、建功立业。


作者简介:郭有三,笔名安乐书生,洛阳市金融作家协会成员,深耕金融领域,书写生活风采,于安乐窝中开启诗意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