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闺蜜发来一条消息:“我又跟他吵架了,就因为他睡前没说晚安。我知道是我太作,可我控制不住。”
屏幕这头的我,忽然想起后台无数类似的留言。总有人问:“为什么越爱一个人,越像个神经病?”
所有的“不讲理”,都是没说出口的“我需要你”
朋友小琳曾是朋友圈里的“人间清醒”,恋爱后却成了大家口中的“敏感怪”。男友加班晚归,她会盯着手机计算回家时间;对方随口提一句“同事新买的裙子好看”,她能翻来覆去想一整夜。
有次聚餐,男友接了个工作电话,小琳在旁边突然红了眼眶。后来她坦言:“我不是气他接电话,是怕他觉得工作比我重要。”
我们总在感情里扮演矛盾体:明明想说“别离开我”,出口却成了“你走吧”;心里盼着对方哄,行为上却把人推得更远。那些看似不可理喻的瞬间,不过是用笨拙的方式喊着:“我好在乎你。”
当理智退场,是因为爱先动了心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退行”,指人在安全感充足时,会表现出孩童般的一面。就像小孩摔了跤,在陌生人面前可能忍着不哭,在父母身边却会放声大哭。
感情里的“退行”更是常见。平时能独当一面的人,在爱人面前会突然不会拧瓶盖;条理清晰的职场人,会因为对方忘了纪念日而歇斯底里。不是真的脆弱或任性,而是潜意识里认定:“这里是安全的,我可以不用伪装。”
就像有人说的:“我见过你最狼狈的样子,却依然觉得你可爱。”那些被称作“神经病”的时刻,其实是把最真实的自己,赤裸裸地摊开在对方眼前。
好的感情,是接住对方的“失控”
想起一对老夫妻的故事。老太太总爱因为小事发脾气:菜咸了要念叨半天,遥控器找不到会急得掉眼泪。老头从不反驳,只是默默把菜端去加水,转身找出遥控器递到她手里。
有人问老头累不累,他笑着说:“年轻时候她不是这样的,后来我常年出差,她一个人带大孩子,慢慢就变得爱操心。现在她肯在我面前闹,说明心里踏实。”
感情里最珍贵的,从不是永远保持优雅得体,而是知道无论自己多“出格”,总有个人愿意包容。那些被接住的“小脾气”,会慢慢变成信任;被理解的“无理取闹”,终将化为安全感。
其实啊,我们这辈子都在等一个人。等他看穿我们所有的口是心非,读懂我们藏在“神经病”外壳下的柔软,然后笑着说:“没关系,我知道你只是太爱我了。”
毕竟,能让人卸下所有防备,肆无忌惮地做回小孩的感情,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模样。
(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