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一颂歌
文/草场山人
清晨的阳光尚未完全驱散薄雾,街道两旁的红旗已像跃动的火焰般舒展飘扬。卖豆浆的老伯将竹筷轻叩瓷碗的节奏,与孩童举着红旗奔跑的笑声交织成曲,远处广场上飘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旋律,让这个普通的七月一日浸润着不同寻常的温度。

站在时光的河岸回望,那些泛黄的老照片里,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正咬紧牙关攀过皑皑雪山,草鞋底沾满的泥浆在历史长卷上凝结成永恒的印记。湘江血战中浮桥断裂的木板下,是年轻士兵紧握钢枪死不瞑目的双眼;腊子口峭壁上凿出的足迹,每一道都镌刻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当松潘草地的沼泽吞噬最后一块青稞面饼时,指北针指向的不仅是地理方位,更是民族复兴的曙光。这支衣衫单薄的队伍,用草根树皮铸就的钢铁意志,在人类战争史上谱写了最悲壮的英雄史诗。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升起,新的乐章以另一种方式奏响。大庆油田的井架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矗立,王进喜带着伤腿跳进泥浆池的身影,定格成民族工业的图腾;袁隆平弯下腰的弧线,在南方稻田里勾勒出"禾下乘凉梦"的轮廓。深圳蛇口开山炮的轰鸣,炸开了计划经济的坚冰,国贸大厦三天一层的"深圳速度",让世界重新审视这片古老土地的生命力。从乡镇企业星火燎原到高铁网络四通八达,从恢复高考改变千万人命运到"一国两制"开创制度奇迹,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每个普通人的奋斗故事都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记忆的闸门总在特殊时刻轰然开启。汶川地震时,温家宝总理在废墟上沙哑的呼喊,"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让无数人泪目;新冠疫情肆虐时,方舱医院彻夜不熄的灯光下,党员突击队鲜红的旗帜在防护服后高高飘扬。那些逆行者的背影,那些写满请战书的红手印,那些为保护村民安全而倒在岗位上的基层干部,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人民至上"四个字,在危难时刻的重量胜过千钧。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回望,党旗上的镰刀锤子依然闪耀着最初的光芒。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一百多年的征程如同一幅恢弘的长卷,革命者的鲜血与建设者的汗水,共同浇灌出民族复兴的参天大树。当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疫精神在血脉中代代相传,我们终将明白:那些看似寻常的晨光里,飘扬的红旗从来不是简单的布帛,而是无数先辈以生命为墨书写的信仰图腾。

作者简介:
草场山人,实名刘希安,江苏连云港人。中专院校高级讲师,现已退休。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从事中文、书法等学科教学多年,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诗词入选多家刊物,书法作品入选人民画报并参展览获奖,书画善款捐南京慈善总会。

主播简介
徐红,网名红叶,中共党员。本人热爱文学,热爱朗诵,喜欢旅游,热爱大自然赋予的美好。现为陕西培合文化艺术研究院文化使者、木兰书院读书会(西安分院)早间导读老师、立军文学朗诵联盟平台和新山东文学社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