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第六届“牛肝菌杯”征文作品选登:
赤子心 牛肝菌圆梦五步曲
一一全国各地120多位作家为赶写牛肝菌征文奔忙
文:陶建幸
昨天,中宣部主办的《学习強国》权威发声:《"牛肝菌自由"要来了!华中首个生产基地在武汉经开区开建》,这标志着中国食用菌一一牛肝菌自主生产实现工业化、产业化且高质量发展将步入快车道。
日前,中国牛肝菌故事报告会暨牛夫人·牛肝菌菌第六届中国龙文学奖征文大赛启动仪式在徐汇区建国宾馆隆重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作家、诗人及业内人士参与。
何为牛肝菌?纪开萍是什么人物?经历了什么研究探索之旅?攻克了那些难关?取得了什么科技成果?带着种种好奇的心情,笔者聆听了报告会,并与文笔精华研究会作家记者采风团同行参与了到云南宏臻基地的采风之旅。在采访和聆听报告中大家深受感动,纪开萍在驯化栽培牛肝菌的科技创新创业之路可圈可点。
何为牛肝菌?这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贵地区深山密林里的珍稀名贵食用菌姑,因其肉质肥厚,如同牛肝而因此得名,并被誉为美食翘楚,"菌中之王"。这种名贵的菌姑能否在平原地区进行人工栽培和实现工厂化?产业化?研究员纪开萍十年磨一剑,锲而不舍探索科技创新的精神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切皆有可能。她创业的经历大致可分为五步曲。
第一步:探路
作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的纪开萍,早在2001年就开始着手研究西双版纳地区特有的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黑牛肝菌则是研究课题之一。
研究伊始,她没有十足把握,因为在前人研究中已查明绝大多数食用牛肝菌都是外生菌根菌,这意味着它们需要与特定的宿主树共生,由其提供营养方能出菇,形成人们采食的菇体。经过多年的实验室观察和长期大量的野外调查,她终于发现,这一种云南南部特有的黑牛肝菌与其它常见的牛肝菌有着显著的区别,特别是对宿住树依赖并不強。由此她打破固有思维,大胆提出黑牛肝菌可以脱离宿主树而进行人工栽培的设想!从此,她就一头扎进了这项前无古人的研究领域,直至2011年,喜讯传来,终于成功研发出黑牛肝菌的袋栽技术,使其可以在人工温室中,在没有树木的条件下产生菇体。
第二步:抉择
牛肝菌可以人工栽培消息不胫而走,在食用菌产业领域中引发广泛关注,许多投资者也慕名而来,但皆被纪开萍以"技术尚未成熟"而拒绝。因为她深深知道,这项技术从无到有,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要想让它成为"商品",走向市场,飞入百姓的餐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科研上尚需从1到N的持续奋进。因此,对于那些想要"尝尝鲜"、"赚快钱"的投资者,她则不屑一顾,无动于衷。
时间来到了2012年,当上海宏博集团向她伸出了橄榄枝时,她心动了。时任集团董事长石建极和宏臻基地总经理石建同表示"十年磨一剑",承诺企业预期投资回报十年以后实现,而前十年计划投入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自主研发。这于纪开萍而言不谋而合,仿佛吃了定心丸。这时,她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放弃了体制内科研所的铁饭碗,与上海宏博集团合作,踏入西双版纳这块神奇的土地,创立了景洪宏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此走上了充满希望又布满荆棘的创新创业之路。
第三步:起步
如何搞好工厂化的食用菌栽培是个新课题?这涉及到要建立一种封闭式、机械化、立体化、规模化、大工业、周年栽培的生产模式,这不仅要按照菇类生长需要设计封闭式厂房,且要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下利用温控、湿控、风控、光控设备创造人工环境、生产安全、绿色的优质食用菌。为了将最高品质的牛肝菌送到全国老百姓的餐桌上,她誓言走工厂化栽培的路线,这也意味着研发的不再是某一项单一的技术,而必须是一整套系统的技术体系,这一思路得到了公司的大力支持。
为了提高工厂化栽培中的机械化程度,必须抛弃袋栽模式,以瓶栽模式代替,而与之相匹配的原料配方、菌种繁殖、环境工艺、设施设备等均需要从头进行研发,这期间,她顶住巨大压力,废寝忘食的工作,一方面继续针对黑牛肝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下功夫,同时走出个人的舒适圈,全力以赴地去研究厂房设计、机械设备的运作原理,从总体上规划黑牛肝菌工厂化栽培的技术蓝图。
第四步:攻关。
当对厂房设施、生产设备和环境工艺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她发现利用野生黑牛肝菌直接驯化的菌株其实并不适宜工厂化大规模的栽培模式,能够使用的期限仅仅是1~2年,要想获得稳定的生产菌株,必须进行人工育种。为此,她提出在研发部门中新组建育种小组,专项进行黑牛肝菌的杂交育种工作,且不计成本地支持菌种选育实验。
第五步:圆梦。
2019年,景洪宏臻基地终于成功实现了稳定的满负荷生产,这标志着黑牛肝菌工厂化栽培获得了巨大成功,届时这家企业成为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实现牛肝菌规模化、周年化生产的企业。
据统计,到2023年,景洪宏臻基地及同一集团下属的贞丰基地每天制作26万瓶菌种的产能,这也意味着每天可以生产26吨鲜牛肝菌。如今公司规划2025年至2030年,公司还将每两年建成1个日栽培20万瓶、日产20吨鲜牛肝菌的工厂化栽培基地,最终将努力达到100吨的产能。
值得一提的是,该集团近十二年来先后获得80项专利成果,实现了全球唯一的牛肝菌工厂化生产的目标;同时又涌现出被誉为中国牛肝菌之母一一纪开萍这样的科技先锋,她以厂为家、以牛肝菌研究如育子、倾心以创新牛肝菌送入寻常百姓家为宗旨,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岗位,十余载艰苦创业的匠心赤子之精神被传为佳话,令人感佩。
作者简介
陶建幸 笔名:凡星。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上海文笔精华研究会会员、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理事。中共党员、 大专、 高级政工师。历经兵团战士、政府宣传、杂志编辑。曾受聘政府客座研究员。
从事创作40余年,发表各类作品5000余篇(首),其中有数篇征文获《文汇读书周报》征文一、二、三等奖;作品《礼赞十九大》、《红岸礼赞》等30多篇(首)诗、散文入驻《中华诗词名人录》、《世界诗词名著》珍藏版书刊,荣获九州文化-中国诗人作家网首席十大院士卓越文学成就奖。
